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一章 鼓手  (第1/2页)
    1990年夏天至1993年夏天之三    在姨妈家的头三天,区晓华和张琴几乎打了三天打游戏。也许是青春期叛逆心理的缘故,张剑的脸上很少有笑容,白天他推说找同学去溜旱冰,不太愿意在家待着,晚上回家也是拿着什么书在看,不搭理家里人。连姨妈都觉得他怪怪的,还责怪起姨夫来,说他成天在外面出差,一年到头没几天在家,家里事都要她来管。    区晓华再没感受到三年前姨妈家那种欢乐,心里等着张琴提起去找苏卓然,或者苏卓然能像以前一样打电话给表姐,约他们去玩。可是,张琴始终没有提起苏卓然,看来这三年,他们兄妹和苏卓然已经不太联系了。始于他们的少年时代真的结束了。    眼看着人已经离苏卓然很近了,可却依然见不到,区晓华心里百转千回,郁郁寡欢起来。    在姨妈家的第四天,他终于忍不住了。    “姨妈说滚地龙那里要拆迁了?”    “嗯,说是三年内要完成拆迁,那里要早一所大学。”张琴点了点头。    “那么多人,拆迁了都搬哪里去?”    “据说是到往南的新区。”    “那离市区更远了吧。”想到苏卓然上下学更远了,区晓华担心地问道。    “新区那里规划很好,以后可能市区里的很多人都要拆到那里去,到那时交通应该不是问题吧。”    “我还挺想去那看看。”    “那里有什么好看的。”    区晓华没想到张琴会这么回答,看来她和苏卓然之间的关系确实很淡了,也或许是如她所说的张剑被鸭蛋的人打伤后,姨妈一家都把责任归咎于苏卓然,尤其是张琴说苏卓然现在每天往返学校,去公交车站那段路,都是鸭蛋开着摩托车接送,在张琴嘴里,苏卓然俨然已经成为鸭蛋小团伙里的一员了,而且一个女孩家,每天坐在那么个游手好闲、五大三粗的男人车上,还戴着头盔,穿梭在大街小巷上,真的和飞车党一样。    “哦,给我们上课的历史老师说R市正在经历一场空前浩大的市政改造,很多旧建筑以后再也看不到了,这些人文建筑都很有历史意义,让我们利用暑假的机会,拿着相机到处走走,多拍点照,以后都会成为非常有价值的资料。”区晓华想尽量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    “原来是这样,那你把张剑的相机拿去拍吧,这几天我正好有事,和同学一起去逛街,你一个人去那转转。”    第二天,区晓华拿了张剑的相机,一个人去了滚地龙。    他按照记忆中的路线,走了二十分钟,找到了苏卓然家那条巷子。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自己长高了,还是滚地龙变老了,这里的巷子似乎一夜之间变小变窄了,三年前那个小孩子们蹦蹦跳跳、四处乱窜的景象已经荡然无存,除了几个年纪大的老人在自家门口闲散地坐着聊天外,整个街区静悄悄,再也没了以往的那种生机。    区晓华走到一个可以看到苏卓然家的巷口,苏卓然家门开着,二楼的窗户却关着,院子里的向日葵花只剩下光秃秃的杆子了,院子有点杂乱,看上去不怎么打理。    看了几分钟后,门里走出一个中年妇女,手里拎着个编织袋,几个砂锅盖子露在包外,她边走边回头朝屋子里喊着,“四梅,快点,店里还等着呢。”    屋子里走出一个胖胖的姑娘,扎着小辫,“来了,阿姨,我帮你拿。”她手里也是提着一个包,走出来从中年妇女手里接过编织袋。    “把门带上。”    四梅回身关上了门。    两人走出院门,朝着区晓华方向走来。    这应该是苏卓然的母亲吧,区晓华想着,看情形,苏卓然不在家。    眼见女子和四梅已经走到他身边了,他已经躲闪不及了,于是区晓华迎面走了上去。    “阿姨,您是苏卓然mama吧。”    “你是?”女子停下脚步,上下打量着区晓华。    “哦,我是他同学。”苏卓然母亲四十多岁的样子,容貌清秀,长的非常端正,她没见过区晓华,或者说即便几年前打过照面,也没什么印象了。    “你找她吗?”    “我正好路过这里,想问她些学校的事。”    “哦,她不在家,写生去了。”    “您知道她在哪写生吗?”    “我也不太清楚,好像听她说在什么有个拱桥的河边。”她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每时每刻盯着苏卓然不放的母亲了。    “小龙王庙那。”四梅插嘴说道。    “你说这个,人家怎么明白。”苏卓然母亲回头瞪了四梅一眼,又转过头来看着区晓华,“你要是着急找她,我让她带你去。”    “哦,没事,不急,我只是路过,那我下次再来拜访。”    “你是她美专的同学吧?要我留给话给她吗?”苏卓然母亲和颜悦色地问道。    “嗯…,不用了,那我不打扰阿姨了,谢谢您。”区晓华忙不迭摆了摆手。    他向她们告别后,转身而去,不远处听到苏卓然母亲在和四梅说着什么,“这同学文质彬彬,看着就有教养,不像这里的野孩子那么粗鲁,唉,我们卓然怎么会喜欢…”    离开滚地龙老区后,区晓华向路人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