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74章 战起  (第1/2页)
    对于逃跑,阿敏是认真的。    自从成为四大贝勒后,阿敏就对征战不怎么感兴趣了。    当初他老子舒尔哈奇和努尔哈赤闹掰,阿敏选择了弃爹从伯,不但没有被处死,还渐渐得到了努尔哈赤的信重。    后来,在努尔哈赤的眼中,他和亲生的儿子一样,备受宠爱。    正因如此,阿敏才能够和努尔哈赤诸子的争锋不落下风,还拥有着极大的权势。    阿敏的想法就是……    反正我是当不了大汗的,可我当年也是立了汗马功劳的。大金能有今天,我居功至伟。所以我特殊一点,没关系吧?    他这个想法呢,实际来论,还真的没错。    他投靠努尔哈赤,保证了建州女真的团结,让努尔哈赤保存了争霸的基础。    否则的话努尔哈赤别说征服海西女真了,能不能摆平建州女真内部都不一定呢。    可惜,阿敏碰到了野心勃勃的黄台吉。    黄台吉和努尔哈赤不一样。    努尔哈赤只是觉得族人活不下去了,被大明欺负的厉害,所以要造反。    黄台吉却觉着当大汗还不够。    他要做皇帝。    既然要做皇帝,那么就该一言九鼎、天下景从。    弄个八大贝勒在旁边指指点点的,算怎么回事?    因此从登上大汗之位的第一天起,黄台吉想的就是如何削弱八大贝勒,树立自己独一无二的威权。    他第一次盯上的目标,就是阿敏。    因为阿敏不是努尔哈赤的亲儿子,自然在内部的人情关系上差了一些。    其次阿敏桀骜不驯,不将他这个大汗放在眼里。尤其是征朝鲜的时候,阿敏迟迟不归的举动让黄台吉很是紧张。    这样的阿敏,实在太适合用来祭刀了。    当通过入寇大明为部族带来巨大的利益,自己的声望冲上巅峰后,黄台吉就开始下手了。    回到沈阳后,他立刻命令阿敏去关内接替阿巴泰等人,统筹战事。    可大军都被他带回来了,仅仅给阿敏留下了五千多人,这明显就是不怀好意。    阿敏自然看出来了,但无可奈何,当然更不想死。    阿敏觉着就算自己违抗命令,弃城逃跑,最多也就是被黄台吉训斥一顿罢了。    因此当滦州丢了之后,他立刻把迁安、遵化的人马都叫了回来,连一刻都不愿停,直接在永平屠城后北奔。    半路上,斥候狼狈冲来。    “禀贝勒爷,清水关有明军。”    众人大惊。    “清水关的明军不是降了嘛,他们又叛变了?”    图尔格疑惑问道。    后金的斥候就是专业,立刻把情况说了。    “不是原来守关的人,是新来的明军。全部用的火器,还有大铳若干。”    那木泰忧心忡忡。    “明军有多少人?”    斥候禀告了令众人稍微心安的情况。    “大约两千余。”    这个数字,让阿敏做出了后悔终生的误判。    “明人怯懦,两千之兵必不是我等对手。立刻前进,破关回家。”    其他人也没有反对。    现在想要退出塞外,除了清水关也没有其他路径。而且他们的想法和阿敏一样,两千多明军都不够他们杀的。    后金军行动飞速,傍晚时分冲到了关下。    阿敏原本以为明军会据城而守,到了现场才发现,明军居然是在城外列阵,而且沙河两岸全都列阵了。    “哈哈哈,待擒下这伙明军将领,我定要好好问问他,他何来此等勇气?”    鲍承先赶忙提醒道:“大贝勒,切勿轻敌。你看,明人在山上都布了大铳。”    阿敏非常瞧不起汉人,冷哼道:“此等大铳有何用处?这明将更不知兵。大铳布的那么远,只怕都要落到自己人头上了。”    其余众将纷纷哄笑,都觉得定是如此。    察喀喇请命道:“大贝勒,就让末将打头阵,灭了这伙明军。”    阿敏却没有同意。    他瞧不起明军不假,但好歹是沙场宿将,不可能不顾战场规律。    再者,每一个女真人都很宝贵,不能轻易浪费了。    “鲍承先,带领你的人马,冲开当面明军,径往里打便是,我会派人接应。此战只许胜、不许败。”    这明显是拿鲍承先当炮灰。    但鲍承先并没有任何怨言,因为后金作战历来如此。    和许多人认为的后金作战专靠骑兵不同,后金的作战主力,其实是步兵。而且分为轻步兵和重步兵。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