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22章 直接撞上去 (第1/2页)
再一次拿起手术刀,余至明在空中虚划几下,就察觉到陌生感尽去,手感恢复。 就像学会了骑自行车,即便撂下多年,再一次骑自行车,也是游刃有余。 余至明不再犹豫,下刀对十二指肠的肿瘤部位,开始了手术切除…… 这一真正的开始手术,余至明就有一种清晰感觉,对手术进刀行刀的理解和掌握,又提升了一个层次。 这是手术技能自我升级了? 在过去的几个月,他多是进行的医学理论和病例的学习,就没做过手术训练啊? 也就是时不时的在实验室对肝脏、胃、肾、肠等器官做病理解剖。 还有就是协助普外科的崔志潭医生、汪江月医生等人做过胃、肠、肾等器官的肿瘤切除,或移植手术。 想到这,余至明就有些恍然。 即便在高水平医生遍布的华山医院,崔医生和汪医生都属于技能突出的外科医生。 余至明可是以手术助手身份近距离的旁观和学习了他们不少台手术。 这耳濡目染的收获,应该有不少。 再加上余至明在县医院时,也算是打下了比较深厚的手术功底。 如此高屋建瓴的提升一下,让手术技能出现一次小小的跃升,也属正常。 余至明这边更加自信的做手术,一旁负责监督的徐医生看在眼中,也是暗自点头。 余医生表现出来的手术水平应对这肿瘤切除是绰绰有余了。 可见医学天才,就没明显的短板…… 余至明很是顺利的处理好伤者的十二指肠肿瘤,过了一把瘾,就离开了抢救室。 一个捂着肚子疼的嗷嗷叫的女子,又吸引了余至明的。 他上手一检查,发现是胆结石发作。 余至明晓得,这胆结石发作起来,可是能把人给疼死的。 他当即把女子带进抢救室,在无影像指引之下,直接对女子做了腹部微创介入胆管取结石手术…… 再之后,余至明又接手了一位被汽车撞飞的电瓶车青年。 他做完伤势探查后,还直接负责起了伤势的后续处理等工作…… 被送到急救区的伤者和病患,虽然不多,却也是络绎不绝。 余至明一直忙碌到了下午过五点,直到青柠和周沫一起过来喊他,才收拾了一下,离开了门急诊。 走出门急诊大厅,余至明发现外面又下起了小雨。 他紧了紧衣服,和青柠、周沫一起冲进雨中,跑了一二十米,坐进了奔驰车。 “到晚饭时间了,你们想吃什么?” 余至明问了一句,接过青柠递过来的面巾纸擦了擦脸上和头上的雨水。 古青柠提议道:“火锅吧?大冷天,又下着雨,吃火锅,舒服!” 余至明回了一声“好”。 周沫发动起了车子,说:“我知道不远处有一家火锅城,还不错。” 随着车子驶离停车场,余至明就察觉到车内气温提升迅勐,整个人也舒坦不少。….他随口问道:“你们下午去哪里玩了?” 古青柠嘻嘻道:“一起看了一场电影,喝茶聊天,不知不觉,时间就过去啦。” “哎,那位孟姨夫又联系我了。” 余至明问:“他又有啥想法?” 古青柠轻声道:“他想以一万一次体检的价格,买四十次体检。” “他会制作成四十张体检卡,当作礼物送人。我们这边,只认卡不认人。” “持卡人来你这里做体检,需要提前几天进行预约。” “至明,你觉得怎么样?” 开车的周沫,抢先轻笑道:“这才是真正的送礼送健康呢。” “余医生,我觉得这种体检卡形式,可以效彷一下,推广出去。” “重要的是,这种零星的预约体检,余医生你每天只需抽出一二十分钟就解决问题了,不会增加你多大的工作负担。” 余至明沉吟片刻,说:“这所谓的体检卡,一旦发出去,就失去了控制,有可能会被黄牛党炒作,还是算了吧。” “青柠,让你那位姨夫报实名名单吧。” 古青柠点了点头。 余至明又轻叹道:“天天的做体检,可不是我理想中的医生生活。” “我向往的是像老师那样破解疑难杂病,或是如神兵天降,救病患于危急之中。” 周沫犹豫一下,说:“余医生,你向往的医生生活,好像是古人说的下医呢。” “余医生你现在做的,通过体检发现极早期癌症,或是发现他们即将承受不住,将要病变的某个脏腑,让患者提前预防保养。” “这可是传说中的上医才做的工作呢。” “余医生,你要舍上医,去做下医?” 古青柠轻笑道:“下医更加的显本事,可是名利尽收呢。” “最明显的一个例子,流传到现在,我们都知道神医扁鹊,谁知道扁鹊还有医术更加高超的二哥大哥呀?” 余至明一副坦诚模样,说:“如果说,我不喜欢名利,肯定是胡扯和虚伪。” “我可以所谓上医和下医一起做的。” “国人这么多,疑难杂症,大病重病患者,可以说是数不胜数。” “有的是我发挥的空间。” 周沫提议道:“我觉得呢,还是做上医好。一名大病重病患者,余医生你费心费力的治好,怎么也得需要三五天时间。” “这些时间,足够余医生你给三五百人做完身体检查了。” “三五百人经过你的检查后,该治疗的治疗,该保养的保养,该锻炼的锻炼。” “如此下来,我认为这能让其中的十分之一,避免了在将来得大病或重病。” “即便是只有百分之一的人,这个治疗效率,也要远超做下医的!” 余至明必须承认,周沫的这一番话,还是挺有道理和说服力的。 周沫又接着道:“虽说善战者无赫赫之功,但余医生你现在已获得广泛认可了呀,名和利也算是双收了吧?”….余至明笑着问:“周沫,你意思是,不赞同我投入精力钻研疑难杂症,重病大病?” 周沫缓缓的说:“我知道的是,一些医生几十年研究一种疾病,都收获寥寥。” “我个人认为,余医生你把过多的时间和精力放在疑难杂症大病重病上,有些浪费,能效太低了。” 周沫一番话,余至明听进去了不少。 他也晓得,对他来说,对患者的疑难杂症,或是大病重病,进行治疗的最佳方法就是合作。 如同项目流动站模式。 余至明提供患者的详细身体探查数据,由各领域的医学专家进行诊断,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这种合作,各取所长,极具效率。 这也是为什么中心的病患流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