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六章 山下来人  (第1/1页)
    兰庭果成熟,又有两种模样,长得不尽相同。    一株果实彤红圆润,个头比一般的要大上许多,另一株则有些奇怪,个头没有太大变化,形状却变作了茄子一样。    为避免再出现馋嘴鹿那样的情况,陈屿加高了药田以及菜园周围的围栏,去山上砍了竹子编做篱笆,严严实实围合在四周,不留半点儿隐患。    除此外,他干脆利落地将所有成熟的兰庭果摘下,全数放在了篮子里,一枚红的都没余留。    旁边的青菜芽苞亦是如此,仅剩的独苗被他摘采。    如今,药田之中只剩下元灵根还未长成,陈屿心中估算,他是在三月二十三日移植的第二批,如今四月初四,拢共超过了十日,按着上次经验来看大致会在三四天后彻底成熟,到时便可拔起,破开汲取灵气。    之后的事还是老样子,本着好奇心的驱使,他马不停蹄开始了试验。    青菜芽苞已经喂了鸡兄,还得等待些许时间观察,如今需要探清的便只剩手中的兰庭果。    本着夫妻同心、患难与共,陈屿在蚯蚓身上简单测试了一番后,将残余的碎沫混在了米粒中,单独抓了一只母鸡出来给它加餐。    初步的试验至少证明短时间内圆形的兰庭果不会产生剧烈副作用,至于其他就要看柴房中的两口子表现如何了。    看着剩下的‘红色茄子’,他将之放回到篮子中,没有去抓最后一只母鸡。    小鸡仔现在太小,还需要带着。    话说起来,陈屿最近在考虑要不要在道观背后圈一片地,打整一下,然后把小鸡仔们全放进去。    一直豢养在逼仄的鸡棚里也不是事。    实际上若非想到山上蛇虫较多,时不时还有野兽出没,他都想直接拉开鸡棚大门,任由它们去自在。    “现在鸡仔不大,鸡棚还能撑住,等往后还是得放养。”    待到鸡仔从巴掌大长到如今鸡兄那般体格时,他就能放心不少了。    试验有序的进行,陈屿将身前的杂物收拾掉,然后掏出装有芦参膏的竹筒,舀了一勺吃下。    甜滋滋,口感软腻,吃着有点儿像黑芝麻糊。    芦参膏不宜久存,所以他最近有事没事就舔上一口,这才一天多时间,筒里的膏药就少了小半。    经历了山涧一行后,陈屿觉得山上芦参或许不少,但着实难寻。以后若有机会还是去山下采买比较好。    只是最近又要播种,又得培育粮种药种,一时抽不开功夫,且银钱有限,除非他将之前摘采的药草尽数卖出,不然也买不了多少芦参。    “有时间就去山涧逛逛,实在不行的话也只能去山下。”    当然,按着他预计,手中的膏药起码还能支撑两三日,而且即便芦参膏毒副作用轻微,但长时间服用总归不大好,所以接下来十天半月估计都不用cao心这件事。    也不对,我还有润肠草!    他突然想到自己还有个能润肠排毒的润肠草,效果拔群,服用几次感觉浑身都轻松不少,接连使用白云散和芦参膏却未曾留下多少毒性。    润肠草所排之毒可不止肠胃残留,即便是深埋五脏六腑中的毒素多吃两次也能排出干净。    这么一想,就算陈屿天天吃、没日没夜地吃,以芦参膏本就不多的毒性可能根本不会留在体内。    “偏偏这药膏的耐药性又不强。”    服用药物,除了药材自身的毒性外还有过量药力所带来的耐药性。    而陈屿之所以选择芦参膏,便是因为这份膏药的药力能作用很久,比起观中老道士留下的那些养肝药方要持久不少。    吃上个一年半载都依旧有效。    说到底还是缺芦参……    本以为价值远比不上雪茸的芦参会好摘采一些,记忆里前身就采过不少,谁知到了自己这里,寻遍了那么大一处山涧才得到一株。    配出来的药膏只够几天吃的。    “兴许只是运气不佳,往后再试试。”    正想着,山道外突然来了动静。    “敢问云鹤观陈屿陈道长可在!”    ……    蒋勤安立在观前,放眼打量身前的道观,眉目间带着些许好奇。    青黑道袍罩在身上,留出两个描有飞云图纹的袖口,内衬浅蓝衣衫,一对剑眉下双目神光硕硕。    背负长剑,腰系白束,顶戴道巾。    海云观乃石牙县境内的有数的道家观宇,而位列其当代二师兄、学道近十载的蒋勤安自然不会不知道石牙县内诸多道观的现状。    既有乘风而上者,亦有跌落云霄者。    只是前者数目远比不上后者。    眼前的云鹤观便是衰败落魄的一员。    “当初李道长道法精湛,一身护道武艺更是名震广庸,可惜,可叹。”    感慨了句,瞧着前方不远那座略显清冷孤寂的低矮建筑,他神情复杂。    海云观中有不少道修都与李道长交流切磋过,有些交情。蒋勤安曾听闻对方事迹,心中对其出身所在的云鹤观本有几分期待,不料今日一看,果然已如那些颓败破落者一般,没了生气。    回想来时观中给到的,如今云鹤观登记在黄鳞册上的观主似乎是一位名为陈屿的道修。    年纪不大,比他还要小两轮。也无甚扬名作为,距今最近的事迹还是在一年前下山闯荡时独斗一群手无寸铁的山匪。据说还受了伤。    想也知道,这位新任观主的武功远不如李道长,至于道学方面……蒋勤安摇头不语,不抱太大希望。    唉,又是一声轻叹,因为他想到最近时日来的变化,天下局势动荡不安,如云鹤观这般衰败不再的观宇太多,往前半月里他走了大半个石牙县去送上请帖,却发现册上登载的道派观宇少了岂止四成!    漫漫离殇,何日靖平?    这时,一阵由远到近的脚步声打断了道人沉思,蒋勤安回过神,抬眼望去,眼前顿时一亮。    道袍齐身,恍如云鹤驾雾,又似众星拱月,暗沉交织着银泽,煞是出尘。    再看其人。    悠然,恬淡。    隐然于世无红尘的气质在前来的年轻人身上彰显,对方神情和缓平淡,双目眼神中仿佛带有某种奇异,让人不自主少了烦闷,舒缓平静下来。    仅是一人行来,却不由得让蒋勤安想到了道经上看过的一句:    严守内相、恬淡外相。    “真修也!”    心下赞叹,同时散去种种自扰,他神色一正拱手稽了个再正式不过的道礼,双指前拢,捏掐拇尖。    “贫道海云观蒋勤安。”    “云鹤观陈屿,见过道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