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战争之伐清_第四百二十二章 和硕特分裂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四百二十二章 和硕特分裂 (第1/2页)

    达延鄂齐尔汗率领的大军全军覆没的消息很快在青藏一带传开,引起和硕特汗国内部一阵轩然大波。

    和硕特汗国并非是在乌斯藏土生土长的政权,而是固始汗强行征服乌斯藏后建立的汗国,乌斯藏本地贵族对于汗国的归属感并不强,甚至有一部分人想要拥立五世***从和硕特汗国中独立出来,建立一个乌斯藏人自己的国家。

    这里就不得不提及一下和硕特汗国的内部构成,和硕特汗国是二元政权,即***系统与可汗系统,***的权力来自固始汗推翻藏巴汗政权后固始汗的授予,***负责管理部分政务,军事等方面由可汗治理。

    在达延鄂齐尔汗被生擒以后,这部分乌斯藏贵族就开始蠢蠢欲动起来,他们以第二任第巴陈列嘉错为首,开始暗中集结兵马,意图发动政变,夺取逻些城,将达延鄂齐尔汗的长子孛儿只斤·朋素克杀死。

    然而孛儿只斤·朋素克在得到父亲被俘的噩耗后就迅速做出了防备,他一边下令集结逻些城附近忠于可汗的军队,命令各地的贵族迅速赶往首都,一边对***系统的贵族进行严密监视。

    这一监视,就被他提前察觉到了***系统贵族的阴谋。

    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和权柄,朋素克决定先下手为强,他公开指控陈列嘉措等贵族密谋反叛可汗,下令忠诚于可汗的军队率先攻打***军队。

    ***军队自然不会束手就擒,他们在第巴陈列嘉措的命令下奋起反击,双方随即在逻些城内外爆发激战。

    这场激战持续了一天一夜,逻些城忠于***的才是大多数,他们眼见可汗的军队与***的军队开战,自然是选择向***施以援手。

    在逻些居民的协助之下,可汗的军队最终落败,不得不被赶出逻些城,第巴陈列嘉措随后宣布从和硕特汗国独立,拥立五世***为政教合一的君主,建立地上佛国。

    这一世,乌斯藏失去了清朝的干涉,可汗的军队又在青海全军覆没,***没有了限制,其欲望自然飞速膨胀。

    被从逻些赶出来后,朋素克心有不甘,发誓有朝一日一定要杀回逻些城,屠尽那帮秃驴,但他也知道现在必须要暂且撤退,只能强忍着这股气,撤离逻些。

    朋素克的失败不仅导致和硕特汗国分裂,逻些和众多信奉藏传佛教,以***为精神领袖的城市独立建国,还导致他在国内的威望降至谷底,他的七个叔叔们也都开始不安分起来。

    国内更是开始流传起一个说法,可汗的失败足以证明他已经不配继续成为和硕特可汗了,七台吉应该拥戴一名新的富有能力的台吉继承可汗的权柄,防止东方的邪恶汉人利用被俘的可汗做出威胁国家利益的事情。

    年轻的朋素克实力不足以令国内各派势力臣服,因而在这个短暂的冬天里,和硕特汗国迅速分裂成多股势力,各个势力之间相互开战攻伐,朋素克这位正统合法的可汗继承人在战乱中被人毒杀。

    朋素克被毒杀,他的第二个弟弟也没能从甘肃逃回国内,他的弟弟在率领五千大军翻越祁连山脉后,很快就在甘肃境内遭到夏军的围追堵截,并最终在十二月的某一天在张掖河河畔被夏军击溃,其本人意图逃过张掖河的时候被淹死在河内。

    这一切,被俘的达延鄂齐尔汗并不知道,他在接受简单的治疗后,就和一众被俘的贵族一同押送回江宁,在出发前,刘世勋特别要求押送的军士要好生看管住这位被俘的可汗,防止他在路上自尽而死。m.

    事实证明,刘世勋的提醒富有先见之明,达延鄂齐尔汗不愿被送到江宁遭受百般凌辱,在前往江宁的路上意图借助腰带自尽,好在把守的士兵及时察觉,将他的腰带斩断,才避免他死在半路。

    随后的路上,军士们对他格外关注,为了防止他自残,直接将他五花大绑,嘴里也塞着一团臭布防止咬舌自尽,只有吃饭的时候才会把臭布拿出来,强行喂进去。

    就这样,车队从西宁出发,一路走走停停了三个多月才终于到达江宁城,他们出发的时候正值严冬,而到达时已经是春暖花开的时节了。

    在渡过长江进入江宁城之前,他们强行将这位已经消瘦了一大圈,几乎不成人形的可汗里里外外清洗了一遍,换上了新衣服,随后才渡过长江,让战俘接受江宁百姓的……欣赏。

    入城后,闻讯而来的江宁百姓几乎将街道两边站满,他们好奇地看着那位西方的可汗,就好似观看什么新奇的物种一般,被关在牢笼里的达延鄂齐尔汗羞愧的几乎要自杀,他愤怒地看着街道两边对自己指指点点的百姓,但却没有破口大骂,还在尽量维持着自己身为一国君主的尊严。

    最终,皇帝并没有亲自接见这个战败的君王,他只是命人为可汗准备了一间环境不错的牢笼,将其关押在里面,随后就好似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般。

    事实上,朝堂上已经为如何处置和硕特可汗而吵作一团了,一派大臣认为应当将和硕特可汗和一众贵族斩首示众,其首级传首四夷诸国,向周围的国家展示冒犯天朝的下场。

    一派大臣认为应该留下这些人的性命,这不仅是展现天朝的仁德,也是为了日后能够派上用场——贸然杀死一个还在交战的国家的君主并没有什么好处,只会激怒该国,让该国上下一心更加坚决的抵抗。

    显而易见,苏言自然是采纳了后者的意见,他知道和硕特汗国并非那么容易征服的,在可汗被俘以后,其国内定然会冒出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