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元璋求我教他做皇帝_第二百四十七章 朝鲜我说了算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朝鲜我说了算 (第2/5页)

样了?可以开刊了吗?”

    “大致已经规划的差不多了,最近这段时间,翰林编修又送来了一些稿件,对全国御史,锦衣卫发现的问题,进行了严格批判。”

    “凡是涉及到贪污,腐败的官员,朝廷严厉抓捕斩杀,不留一点余地,极尽全力增长朝廷在百姓心中的公信力。”

    “只是成本太低,售价也低,怕是不好推广。”庆慎郡主拿着一张报刊,递给了方世玉道。

    “成本压缩在多少钱?”

    方世玉面色沉重,这么好的报刊板块,极力维护朝廷公信力,塑造朝廷光辉伟岸的形象,为国为民的精神传播。

    几百年之后,大明一定可以率先掀起民族热潮。

    华夏人民,从不缺少拼搏奋斗的韧性。

    庆慎郡主道:“一贯宝钞,可以生产五份,但是无论运输,还是人工,都需要投入大量的钱进去。”

    “只怕会是个亏本的买卖。”

    庆慎一脸凝重。

    从京师发行,向南大明一直能到交趾布政司,西边有乌斯藏都司,庞大的帝国,交通没有完全解决,想要将这些东西推广开,难度还是非常大的。

    “运输是问题的话,那就不搞运输了。”方世玉将报刊放在桌子上,面色平静道。

    庆慎郡主一脸凝重,迟疑不决道:“不推广了?”

    “当然要推广,但是我们完全不需要从京师送往每一个地方,两京一十五个布政司,建立十七个印刷局。”

    “中央朝廷负责出原版稿件,送往各地,由各地进行印刷,售卖,也可以很好的将报刊推广出去。”

    “而且报刊的主要销售人群,还是中产阶级。”方世玉直言道。

    大明虽然还在风风火火的扫盲运动,全境内兴建各种各样的学府,医学,法学,技术学校,军学院,女子学院。

    饶是朝廷大力扶持,给予入学优惠政策,实则还是有许多人,没有能力入学,无法读书。这也是古社会许多顾及不到的一方面。

    庆慎郡主迷茫的目光看着方世玉道:“什么是中产阶级?”

    “额,好吧,中产阶级简单来说就是地主老财。富户商贾。他们有钱,也有能力读书。”

    方世玉耸了耸肩,报刊做的再好,也要老百姓买得起才行,而如今新问题是,老百姓买得起报刊,但是他们看不懂报刊。

    这真的是足够让人抓瞎的了。

    庆慎轻笑着点了点头道:“殿下知道的真多。”

    “嘲讽我?你是不是跟徐妙锦学坏了?都学会讥讽我了?”方世玉上下其手的同庆慎说道。

    “殿下,弄乱了,一会还要收拾,如果在全境每个布政司建立一个印刷局,倒是可以完成推广的重任,减少朝廷运输的成本。”

    庆慎郡主连忙跑到一边,语气严肃道。

    方世玉无聊的坐在椅子上,双手搭在脑后,看着庆慎郡

    主道:“我倒是真有个很严肃的问题想要问问你。”

    “殿下是想问朝鲜的事情吧。”庆慎郡主也不是傻子,见方世玉表情严肃,这在往常是不可见的。

    方世玉道;“嗯,朝鲜的地理位置,对中央朝廷很是重要,当然,朝鲜愿意永为藩篱,我也无心染指那块地方。”

    “现在重要的是,文华殿支持四舅子李芳干,七军都督府支持小舅子李芳远。”

    “他们已经在文华殿和武英殿的支持下,打了半年时间了,再这样打下去,怕是整个朝鲜都要打没了。你说,我应该支持谁?”

    方世玉表情及其严肃,朝鲜那块地方,要与不要,对于中央朝廷都不重要,一个三面环海,被大明在海上和大陆上同时包围的国家。

    至于他们谁做朝鲜国王,对于方世玉而言,实则都没有什么差别,让你来朝贡,你就进京跪着就行了。

    不让你来的时候,你也别求着。

    庆慎郡主哀叹一声,对方世玉说道:“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妾身既是嫁入皇宫,便不能以母家为主,只是期望殿下,无论支持谁,能尽早平息朝鲜的战火,免去子民水深火热。”

    庆慎郡主一脸哀愁道。

    她也不知道,自己这个时候说出来,让方世玉支持谁,会发生什么,大明文武在中央朝廷较劲,永远分不清胜负。皇帝不会允许文官插手军队,同样也不会允许七军都督府插手内政,他们两个想要较劲,就只能在海外,你扶持个,我扶持一个,就在那里打一仗。

    看看到底是你扶持的那个厉害,还是我扶持的那个更强

    这打来打去,钱都进了七军都督府的口袋和皇帝的内帑,而文官集团也并非没有所获,他们同样可以输出儒家文化。

    毕竟方世玉在境内修建的院校,儒家院校的数量越来越少,对于儒生教师的需求量也是极具减少。

    打完仗了,重新建设,这些被打的支离破碎的国家,自然会哭着求着要宗主国帮忙建设,文化输出就是这么来的。当然,这个事情,目前只发生在了朝鲜,可随着文武之间的隔阂愈演愈烈,这种事情也在四百年内,殃及在整个地球的每个国家,地区。

    而皇帝为了达到文武平衡的同时,极力分化双方,制造更多的隔阂,以保证自己皇位安稳,大权在握,苦难的他国百姓,就要为此买单了。

    “那两个王弟,没有你看好的?”方世玉疑惑道。

    深吸一口冷气,庆慎的小心脏砰砰乱撞,这个时候,她也摸不清楚,方世玉到底是打着什么念头。

    如果她真的说出了自己支持的那个人,他是真的会成功,还是会在一瞬间,就被杀了?

    “如果,如果可以的话,长兄。。他既是朝鲜国王,又接受朝廷册封,如今却被架空。。。形同傀儡。”

    庆慎郡主犹豫着,最后还是说了出来。

    方世玉点了点头道:“那好,就他了,朝鲜的事情,也应该停下来了,等正月二十,我遣使去朝鲜调停双方战事,好生斥责李芳远和李芳干,还政于李芳果。”

    方世玉轻笑一声,这个时期,看着李芳远和李芳干争的凶狠,实则朝鲜是有名义上的国王的。

    大明朝廷册封的朝鲜国王。

    只不过,这个朝鲜国王,被自己的弟弟架空了罢了。

    双方争斗,战火不休,李芳远和李芳干,从文华殿,武英殿,买了多少朝廷的军火,已经不能估算。

    按照文武给方世玉的订单总额,已经达到了十三万万贯宝钞的总额。

    这笔钱,足够榨干朝鲜从太始五年开始,往后一百年乃至更久的收入了。再继续下去,反而不美。

    朱高煦走街串巷,在官员沐休的这十余日工夫中,近乎是踏碎了每一个官员的家门槛。

    希望说服方世玉,可以将军火卖给朱棣。

    当然,功夫不负有心人,最终朱高煦得到的答复是,朝廷库存五万杆火铳,连带南京火器制造局赶工生产四十万颗弹丸。

    总价十一万万贯宝钞。

    虽然价格确实让朱高煦头大,但好在,他也带来了非常具有优势,价值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