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二百三十八章 权力交替 (第3/5页)
” 徐辉祖说出了自己的担心,他并不反对方世玉穷兵黩武,毕竟只有战争,才能让他们这些勋贵,继续建功立业,成为超越父兄的大明将星。 常茂道:“要不,还是先对黎朝动手吧。等黎朝的事情尘埃落定了,在回头考虑东察哈台。” “夏元吉,对黎朝动兵,五万火铳兵,一年的时间,要多少钱?”方世玉双手叉着腰,在地图前来回踱步。 站在一旁,早就想插言的夏元吉,听到方世玉对自己问话,连忙开口道:“六万火铳兵,至少要六百万贯宝钞的军饷开支。” “军粮从云贵地区调运,至少要十五万石,按照朝廷的粮价,就是二百万贯的军粮支出。” “火铳,弹丸的支出,六万人手,每人平均一百颗弹丸,六百万颗弹丸,一颗弹丸和火器制造局的定价是五贯宝钞!弹丸的支出三万万宝钞。” “炮弹的支出,六万人的部队,鉴于黎朝多山地,重型炮不便运输,至少要有五百门便携式虎蹲炮。” “一颗炮弹,二十贯宝钞,五百门虎蹲炮,一门五十发炮弹,五十万贯宝钞的支出。” “仔细算下来,就算火铳弹丸没有达到每人消耗一百数,朝廷对于黎朝的战争,还没开始,就要花费两万万有余!” “另外,若是算上战亡抚恤,一年之内拿下黎朝,朝廷要花三万万以上的宝钞。按照民间兑换宝钞的比例。” “一两白银一千贯宝钞,三十万两白银!” 方世玉看着前边的数值,心中迷茫,然而当最后夏元吉算出来的总数,三十余万两白银的时候,方世玉才缓了口看了眼夏元吉道:“你在诓骗我?” “微臣不敢,这只是战前的准备,兵法云,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按照以往战例分析,一年下来,朝廷至少要支出八十万两至一百万两的白银!” “另外,若是出现了非战争减员,朝廷要补充兵员支撑前线大军,还要征召民夫,保障军粮的运输!” “而且一旦进入黎朝腹地,朝廷必然要面对黎朝民众的反扑,到时候粮草辎重的运输线,就需要更多的投入!” “臣估计,一年之内很难拿下黎朝,而一旦时间拖得久了,朝廷若是能在两年内拿下黎朝,至少需要朝廷支付三百万两左右的白银!” 夏元吉笃定道。 方世玉点了点头,表示赞同,三百万两白银,虽然也有点小贵,但还不是不能承受,交址那块地,可是个风水宝地,比江南的水土还要肥沃很多。 经营几百年,多少钱都赚回来了 方世玉看了眼常茂道:“一年能拿下来吗?” “应该,没问题吧。”常茂心中或多或少有点犹豫,迟疑不迟疑不决,只管打杀了黎朝的王室,这绝对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而方世玉要的统治交址,那就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一步步清理城池,稳固后方,保证军需运输线不会出现意外。 “授常茂征南将军衔,统领火铳营六万兵马,日夜cao练,下月十三,出征交址!”方世玉说罢,转身看向夏元吉道:“户部的钱够吗?” “够的,够的!”夏元吉耸了耸肩,去年的一场反贪风暴,虽然籍没的家财进了内帑,成了朱标的私财。 但从洪武二十二年土地法改革以来,大明朝廷的税赋,商税,迎来了年年增长,前两年因为泰安府的修建,导致商税有所降低,没能达标。 但这对于大明朝廷而言,有米粮在手里,钱还是有的。 看了眼夏元吉,方世玉微微点头,打量一眼常茂道:“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问题,一年!” 常茂笃定道。 ...... 江宁县。 赵琛看着一脸苦闷的万关道:“大人,没走就没走呗,在京师脚底下,咱也算京官了。更何况,去年的事情,闹的那么大,大人没升没降,平安着陆。” “已经是万幸了!” 赵琛一边说,一边给万关斟酒。 万关叹息一声,胸有万丈红光的说道:“那也不行啊,这样下去,我这不是荒废了嘛,哎,真是可惜了。这次没有调任,又要等三年!” “大人多在江宁县做些善举,拾遗补缺,事情一定会有回转的!”赵琛陪笑道。 万关喝了口闷酒,心中无比惆怅道:“可惜了,府库里没钱,要是有钱的话,也不至于会这样。城内的桥都没法修。” 既然离不开,万关也放开了心中的想法,他也坚信,自己造福于民,肯定能获得朝廷的青睐,调任升迁,只是时间的问题。 而他今年,也不过三十余岁,时间还早着呢。 赵琛道:“大人想修桥?” “是啊,朝廷下旨,要各地发展民生,惠利百姓,但他不给钱啊。”万关苦闷的很,哪怕是江宁县,就在应天府脚底下,距离应天府不过百余里的距离。 这么近的地方,竟然也会没钱去做公共设施。 “大人,修桥的话,不如修私塾啊,我们江宁,临近京师,而京师人口早就满了,朝廷迁都之前,我们应该大力抢夺京师的人才,来江宁经营啊。” 赵琛直接开口说道。 朝廷要迁都,早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毕竟泰安府风风火火的修建了两年工夫了,如果不是北方天气变化太大,大雪覆盖,影响了工程进展,这个时候,朝廷都已经搬去了北方。 万关道:“修私塾?” “对啊,修私塾我们就能以招募教师的由头,去京师招募那些落榜的学子来江宁发展,学子虽然穷,但只要我们这里文风昌盛,肯定会有商贾进来的。” 赵琛循循善诱的说着。 江宁县确实是个苦逼的地方,他临近京师,有着得天独厚的政策扶持优势,但也是因为他临近京师。 江宁的能人,才子,全都一股脑的挤进了京师讨生活,毕竟在京城,随便丢块转都可能打到官宦,机遇总比江宁要强得多。 万关叹息一声道:“这样真的行吗?” “肯定行啊,而且,从洪武二十二年开始的兵制改革,第一批应征入伍的官兵退伍,他们的退伍费用,也是一大笔钱。” “我们可以把这些人都聚集起来,他们发财,我们升官。”赵琛的眼睛也不知怎么长的,似乎是只要能帮助他升官发财的,他都能看的清清楚楚。 这就要把原因归咎在朱元璋的晚年改制上了,地方捕快名义上属于地方县衙,但实际上,他们自成一个系统。 捕快被纳入了朝廷地方巡查司的体系中,由兵部管辖,升迁任免,而大明的州府均线,又分为上等府,中等府,下等府。 洪武二十二年以前,纳税足额二十万两的府,是上等府,十万以上的是中等府,十万以下的是下等府。 现如今纳税额度虽然有所上涨,从二十万变成了四十万,但体系还是没有被打破,上等府的知州,知府,品级要比中等府,下等府的高。 譬如说开封府作为上等府,知府或知州,就是从三品大员,中等府就是正四品,下等府就是从四品叼。 而赵琛想要升迁,也是想要去府衙任职捕快,然后一步步爬到他认为的巅峰位置。 “这事,还是仔细考虑考虑的好!” 万关并没有急着应承下来,在他看来,带着退伍的官兵做买卖,他又没有什么京营理念,也不懂经商,自己都不会赚钱,如何带着别人赚钱。 “其实赚钱很贱的,哪怕朝廷迁都了,应天府也会是大明南方的最大府城,是重地,毕竟钟山皇陵还在,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