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四十五章《珊瑚颂》 (第2/2页)
眼见自荐计划实施不了,就开始打工作人员的注意,想要请他们进入张炎烽房间的时候。 帮忙带一下他们的名片,询问了几个工作人员,都摇头拒绝,他们可不敢随便打搅,张炎烽这种级别的艺人。 那些人也不敢自己进去,怕给张炎烽留下不好的印象,彻底断送了签约的希望。 直到张炎烽来到备场区,准备上场的时候,才有几个眼疾手快的人,把名片给了简芯。 他们知道张炎烽上场前,需要酝酿情绪,不敢随便打断,就把名片放到了简芯手里。 在这种场合下,简芯也不好拒绝,只能是拿了放到包里,等以后有时间向张炎烽汇报。 《珊瑚颂》是由赵忠、钟艺兵、林荫梧、单文等作词,胡士平、王锡仁作曲的一首乐曲。 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歌剧《红珊瑚》的主题曲。 2019年6月,《珊瑚颂》入选中宣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优秀歌曲100首”。 歌曲原唱朱逢博,翻唱众多,大部分都是国家队着名艺术家,国母也曾经唱过。 张炎烽这次选择的是,毕宏伟老师演唱的版本。 毕宏伟老师的翻唱,让人听了感觉磅礴大气,给了歌曲新的风格。 对于听众而言,不仅是新的听觉体验,更是对国家情怀深层次地诠释。 他的男声唱出了先辈们,在那个艰苦岁月中,面对眼前的绝望,和未来的光明希望中,那种情怀。 随着主持人的介绍,张炎烽走上了舞台,台下嘉宾看到是他,都给予了热烈的掌声欢迎。 台下嘉宾都听过张炎烽的歌曲,对于他唱的歌曲充满了信心,都知道他的歌曲是非常好的。 今天张炎烽穿的是,一套黑色的中山装,给人一种庄严的感觉。 很多人就预感到,他又会要表演一首,爱国题材的歌曲。 张炎烽站在舞台中央,向台下鞠了一躬,感谢台下嘉宾的掌声。 随着他给了乐团一个手势,乐团开始了前奏。 前奏结束后,张炎烽一开口,就给了所有人一种,磅礴大气的感觉,令听者心灵颤动了一下。 随着歌曲的进行,现场的嘉宾进入了歌曲里面,彻底抓住了所有人的耳朵。 “云来遮雾来盖。 云里雾里放光彩。 风吹来浪打来。 风吹浪打花常开。 哎……。” 朗朗上口的歌词和动人旋律,现场的嘉宾和观看直播的观众,都闭上了眼睛聆听。 听着歌曲感觉特别舒服,不自觉地淘醉在,歌曲中美丽的环境里,感悟着生命无限美好。 一些人在弹幕上,对歌曲发表着感想。 “满满的正气,愿祖国也蒸蒸日上。” “整首歌都是透露着,一种向上不屈的感觉。” “听着让人振奋,太好听了。” “仿佛看到了烽火连天的战争年代,我中华儿女,为了华夏民族,前赴后继、舍生忘死的伟大战斗精神。” 张炎烽在舞台上,继续深情演唱着歌曲,情感也随着歌曲不停地递进, 同样的歌词,每段都唱的不一样,一段比一段高亢。 让听众陶醉在优美的音乐旋律里,而沉醉不知归路。 “一树红花照碧海。 一团火焰出水来。 珊瑚树红春常在。 风波浪里把花开。 哎……。” 《珊瑚颂》表达的,是大无畏的高尚情怀,更加深层次的激发普通人,对生命意义的思考,充满着人生大格局。 这种歌就是要把,气势磅礴的感觉唱出来,更好地表现出,人们在逆境中屹立不倒的斗争精神。 时代在发展,人们的心境也在改变,但歌曲所传递的红色记忆,和爱国情怀,却深深触动和感染了,每一位中华儿女。 我们的民族,就好像一个巨大的珊瑚礁,一代代生长繁衍,不断壮大。 每个人都在为建设,我们的家园,为华夏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每个人都是了不起的。 网络上观看直播的人,也是对这首歌曲赞不绝口,富含深意的歌词,让人为之赞叹。 “这歌唱的得劲,第一次听出了浪里白条,水中嬉戏,天地间逍遥自在的感觉。” “字字句句充满力量,每一个音符都振奋人心。” “歌声真是铿锵有力,发自内心的自信,听到这首歌忘记坎坷的痛。” “这种激昂澎湃,打动人心的歌曲听着真带劲。” “不得不说这首歌曲,听着是能给人带来力量的,给了人鼓励和干劲。” 当张炎烽表演结束后,现场安静的就像针掉地下都能听见,现场嘉宾还沉浸在歌曲营造的氛围里。 就连主持人也不舍得打扰这种气氛,直到有人反应过来了后激动地鼓起了掌,才把大家都惊醒了。 很多人这才反应过来,跟着一起鼓掌,感谢张炎烽为他们表演的歌曲,实在是太让他们喜欢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