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0461 无题 (第1/2页)
说完秦国组建的反唐联盟之事,文易把话题扯回了最初:“桓将军能弃暗投明我心甚慰,不知还有什么需求?” 桓豁犹豫了一会儿,说道:“听说朝廷正清算士族豪强,荆州许多大户主动随我弃暗投明,不知道能否饶他们一命?若能得蒙皇恩保全身家性命,臣等感激不尽。” 此言一出众人都下意识的屏住了呼吸,似乎预见到了一场血雨腥风即将爆发。 桓温脸色一变,训斥道:“郞子,此乃国政岂能因你而费。若对你们网开一面,以后国法何在?” 然后又朝文易行礼道:“舍弟不知我大唐律法,以至有此不当之言,请陛下宽恕。” 文易淡淡的道:“你兄长说的话你可听清了?” 既然开了口,桓豁也豁出去了,道:“可之前他们是晋臣遵守的乃是晋国律法而非唐法,以晋法而论他们所作所为并不为过。” “现今他们成为唐臣,愿遵唐国之法,陛下为何不愿意给他们一个机会呢。” 殿内响起了窃窃私语声,显然是认同他的话,而唐国老臣则面露怒容。 文易扫视了一圈,道:“恐怕你们也是这么想的吧?我只问你们一个问题,哪一家的圣贤书教你们欺凌百姓了?” 众人都默不作声了。 “不说话了?就算是晋国的律法也没有教你们欺凌奴役百姓,它只是给了你们这样做的机会。而你们是怎么做的?有一个是按照圣人思想行事的吗?” 众人低下头,假装说的不是自己,以此来掩饰脸上的窘迫。 文易摇摇头,对桓豁道:“你还有什么想说的,尽可以来反驳我。” 他还没开口,桓温抢先说道:“没有了,舍弟无知请陛下恕罪,回去之后我一定好好教导他。” 说完拉着桓豁回到了座位。 唐国老臣心中那叫一个痛快。 文易心中明白,这些降臣降将不是不想反驳他,也不是没有办法反驳他,而是不敢。 六千多士族豪强被杀的血淋淋现实面前,大多数人就算不同意也不敢再发声。少数骨头比较硬的,不是死了就是逃到了别处。 至少能坐在大殿内的人,都是那种懂的察言观色之人。 会议结束之后,桓温拉着桓豁离开,回到自己的住处才说道:“郞子,今天你太莽撞了。” 桓豁道:“我知道,可他们随我归降,我不能不想办法保全他们。那些随你一起投降的人,不都被保全了吗。” 桓温道:“你知道他们是怎么被保全的吗?” 桓豁疑惑的道:“难道不是你求情?” 桓温摇摇头道:“不是,我什么都没说什么都没做,是陛下自己保全的。只要他们愿意配合唐国新政,都能得到保全。” 桓豁惊讶的道:“这……” 桓温道:“你真以为陛下那么嗜杀,不给主动投降的人留一点活路?有些事情可以去做但不能说,这件事情就是如此。” “只要没有特别大的恶行,愿意悔改遵守唐国的律法,陛下是愿意给他们一条活路的,根本就不用你来求情。” “你求情反而把事情闹僵了,陛下只能表态拒绝。” 桓豁不解的道:“为什么?他不是圣上吗?有谁能强迫他?” 桓温心中暗叹不已,学习过唐国的新知识后,越是和以前的同僚接触,就越感觉到双方在思想上的差距。 “因为阶级。” “阶级?什么是阶级?” “台阶,一级比一级高,人也是如此……士族是一个阶级,豪强大户也是一个阶级,普通百姓又是一个阶级。” 桓豁:“这不就是人分三六九等吗。” 桓温道:“可以这么理解,但阶级和阶级之间的斗争更加血腥。这次逐鹿天下不是简单的改朝换代那么简单,而是一次阶级斗争。” 桓豁又迷惑了,道:“什么意思?” 桓温说道:“陛下认为他代表的是黎民百姓而不是士族豪强,他要做的是维护百姓的利益。” “所以唐国的律法才会对士族豪强阶级作出种种限制,所以才会有新政,才会有土改……之后还会推行全民教育,全民医疗等等。” 桓豁不敢置信的道:“这怎么可能?皇帝可是阶……级的最顶端,他代表百姓,这不是天大笑话吗?” 桓温道:“可陛下认为他是顺应民意才成为君主的,是百姓的推举让他坐上了这个位置。关键是,他真的是这么认为的。” 桓豁觉得自己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一个皇帝居然认为自己是被百姓推举上来的,还有比这更荒唐的事情吗? 桓温道:“你觉得很荒唐是吗?” 桓豁反问道:“你觉得不荒唐吗?” 桓温沉默了一会儿说道:“以前我也觉得荒唐,现在……也觉得荒唐。我给你准备了几本书,你看过之后或许就明白他是什么想法了。” “我只能这么告诉你,从唐国开始,整个时代已经被划分为了两个部分。一个是唐之前,一个是唐之后。” “若想在这个国家生存下去,你就必须要接受这种新思想,直到……” 直到文易死或者有人推翻这种新政为止。 但只要文易活着,只要他自己不废除新政,有百姓的支持没人能奈何的了他,因为军队本身就是这种新政的最大获益者之一。 要知道府兵制是基于均田制和新政才诞生的,谁敢动新政谁就是在动几十万将士的命根子。 什么叫体制?这才叫体制。 一环扣一环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这个体系还必须要有自我强化自我保护的能力。 古代的改革为什么总是失败?因为它们是体制外的东西,会被体制自发的排斥。 除非能强行嵌入体制成为其中的一部分,或者摧毁它另外建立一套。 唐国的新政和新思想就是完整的体制,一旦它自行运转起来,除了文易这个创造者别人都很难撼动的了。 甚至很多时候就连文易自己的决策,都要考虑到体制的运转。 比如用血腥手段清楚士族和豪强大户,本来他的计划是有计划的吸收,但王安等人却直接动了刀子。 他们杀人并非是因为嗜杀,而是体制运行的必然结果。 所以文易也只能改变自己原本的打算,用激烈手段清除士族豪强,为新体制的移植扫平障碍。 当然了,文易是这个体系的创立者,也拥有足够的威望。如果需要,他有能力推翻这个体制再重新塑造一个。 等他去世,谁再想动就很难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