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426 中原乱局 (第2/2页)
这件事情。 悦绾也很有能力,没几个月就从贵族手里抢回二十万百姓。 这下可好,他成了鲜卑贵族的眼中钉rou中刺,没多久就暴毙了,死因成谜。 但种种迹象表明,和慕容评脱不了干系。 慕容评都这么干了下面的人就更别提了,鲜卑贵族失去制约迅速腐败,燕国的家底儿渐渐被掏空。 只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慕容评和可足浑氏就几乎败光了慕容儁、慕容恪留下的家底,燕国就只剩下个空壳子。 开元3066年,两年之期已到,早就憋疯了的桓温完全无视朝廷的劝阻,决意挥师北伐。 不过在这两年期间他也没有闲着,不光在荆州组建大军积蓄粮草,还让自己的弟弟桓冲去当江州刺史,在江州组建大军。 在出兵前又和郗超一起算计了一把徐州刺史郗愔,把郗愔调到会稽郡任职,自己兼领徐兖二州刺史,吞并了徐州军。 豫州刺史谢奕是他的老部下,且现在很多谢家子弟都在他的部下任职,包括谢玄。 在这种情况下,谢奕别无选择只能支持他北伐。 可以说,桓温此次北伐集结了蜀地、荆州、徐州、江州、豫州的兵力,这几乎就相当于是晋国一半还多的精锐。 勉强算得上是倾国之战了。 消息传出后举世震动,各国迅速作出了反应。 燕国这边慕容暐和慕容评吓尿了,连忙逃回旧都龙城,大批鲜卑贵族也跟着逃走。 但也有部分人决定拼死一搏,代表人物就是慕容垂。 都到这时候了慕容评和可足浑氏也没心情搞内斗了,就把抵挡桓温的事情全权委托给了他。 慕容垂一边布置防线,一边派人去秦国求援。 唇亡齿寒的道理你们也懂吧?而且不让你们白帮忙,打退了桓温我们割让许昌等地给你们。 苻坚和王猛是何等样人,岂能不明白这个道理,就决定出兵共抗桓温。 但已经憋了两年的桓温的凶猛程度远超他们的想象,先是进攻湖陆活捉大将慕容忠,又进逼金乡。 然而老天爷似乎和桓温开玩笑,接连干旱导致河道干涸,水军无法通行。 缺少马匹的晋军唯一的优势就是水军,河走不了传怎么办?难道退兵? 桓温自然不愿意就这样退走,天旱是吧?缺水是吗?我挖河道引黄河水过来。 于是征用民夫在旧河道的基础上,重新开挖了一条三百里长的新河道。 然而时间就这样耗过去了,等河道挖通打下金乡的时候天气已经转凉,马上就要进入秋冬季节,黄河的枯水期就要到来。 黄河水不足,对黄河以及主要支流的影响不大,但对人工开挖的依赖黄河存在的人工河道影响是致命的。 别忘了前面桓温刚挖了三百里的人工河,这要是没水他们的水师就要被困在这里进退不得了。 现在他面临两个选择,要么绕过枋头直击燕国都城邺城速战速决,要么就地坚守河道等待明年丰水期再战。 原本的历史上桓温选择了第三条路,攻打枋头,然后就落下个晚节不保的结局。 不过比起原本的历史上,现在的桓温面对的局势要好了很多。 原本历史上他派豫州刺史袁真进攻石门,试图打通漕运渠道,可惜失败了,导致后方的军粮无法及时运送到战场。 最终因战略误判加上缺粮导致了枋头之战的失败,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但这一世谢奕没有死,且豫州军的实力比原本历史上要强上许多,石门顺利被打了下来。 有了漕运,就不用担心粮食问题。 但没有变的是,桓温和原本历史上一样,选择了在枋头和慕容垂进行决战。 而慕容垂也知道,仅凭自己是打不赢桓温的,一直拖延不出,想等秦国的援兵到达再展开决战。 一场三国大战即将展开。 就在天下人的目光都被枋头吸引住的时候,一头潜伏的猛虎悄无声息的露出了锋利的爪牙。 唐国出兵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