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0152 学政体系建设 (第二更) (第2/2页)
事情谈完沙艾正准备离开,走到门口突然想起了一件事情,问道:“金掌柜,刚才你似乎说你们手中有盐,多吗?” …… 东宁岛,送走金如山的商队后一切又恢复了平静。 各官员各司其职,忙着搭建完善自己所在的部门,百姓们努力种田希望能多一分收获,水师也在抓紧训练。 百姓们是最辛苦的,不但要种田,还要轮流服徭役去修路、修筑码头挖河等等。 很辛苦却没人抱怨,原因很简单,之前他们连这样的日子都过不上。 现在虽然苦,却有盼头,心中有希望,所有的辛苦就都变的可以忍受。 作为国主文易反而是最闲的,具体的事情有下面的人负责,他每天看看公文签个字就没事儿了。 说白了还是小国寡民,没那么多事儿。 所以他就养成了习惯,没事就带着一群亲卫出去游玩,美其名曰视察。 他也不是自己去,偶尔也会把小鲤给带上。 嗯,小鲤已经七个多月,也有了属于自己的大名,叫文元。 取自《易经》乾卦的卦辞:乾,元亨利贞。 以此类推,后面他再有孩子会叫文亨、文利、文贞,如果孩子超过四个,后面的再说吧。 这天他又去‘考察’古义的工作情况。 小鲤安静的坐在他怀里不吵不闹,一双点漆般的大眼睛直直的盯着古义的嘴巴,似乎在奇怪这个人怎么这么能说。 “按照您的计划,我们在每一个村,每一个镇子都建立了学院。” “先生全部来自阆湖的一千户移民,教材就是您编写的防疫手册、华夏文明、华夏简史和甘廷尉刚刚编写的《唐律简章》……” “只是有些家长不同意女童出来读书,不论我们如何劝说都没用,我怕强制他们把女童送过来会激起民愤。” 文易也感到头疼,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的思想要到宋朝之后才会形成。 这会儿推行的是九品中正制,读书也没办法做官,而付出的成本却非常高昂。付出和收获不成正比,是无法形成读书风气的。 当然,主要原因还是古代知识宝贵,百姓也读不起书。 文易为了让这些孩子能来读书,采用了学费全免,还管一顿午饭的方法。 就这样还有很多家长不愿意送孩子来读书,因为孩子也是劳动力,能帮着家里干活。 最后实在没办法,他只能下令适龄儿童不送来读书的田税加一等,这才逼着那些人把孩子送过来。 男娃好说,女娃娃问题就真的太多了。 几乎没有哪个家长愿意把自家的女儿送过来读书的,免费都不行,有些顽固的宁愿多交税。 原因很简单,男女在一个房间里读书成何体统。 虽然他们懂的东西不多,在这一点上却表现的非常顽固。 “唉,真是顽固啊,难道还要专门开女校不成?” 古义迟疑了一下才说道:“国主,女子既不能做官又不能出来做事,读书实在用处不大,您为何要如此执着于让他们来读书呢?” 文易严肃的道:“男人出去做官、打仗、经商,家里是谁在cao持?是女人。” “读过书明事理的女人和没读过书的女人,哪个更能把家cao持好?哪个更能把孩子培养成才?” “你想娶一个有才明礼识大体的女子为妻,还是想娶一个大字不识一个什么都不懂的女人为妻?” “没有女人,你以为只有男人这个世界就能安稳的了吗?” “别人都可以有女子读书无用论,唯独你这个学政官不行……连你都这么想了,下面的人就更不重视。” 古义羞愧的道:“国主教训的是,我错了,这就想办法劝说百姓把女童送入学院。” 文易摇摇头道:“建女子书院吧,在阆湖的时候一直是水柳负责教育的事情。女书院就交给她管理,先生从阆湖迁徙来的女子里面选拔……” 古义松了口气,道:“是,我会全力配合水先生的。” 以前古义也跟着水柳上过课,还在她手下做过事,所以喊她一声水先生完全没有问题。 而且有她负责女校,确实解决了他的一个大难题。 就算女校建好了,用男先生教学那些家长一样不会同意,而且也确实不能太高估某些人的素质。 女先生教女学生是最好的。 “啊~~~”两人正聊正事儿,小鲤变的不老实起来,不停的挣扎。 文易还以为他在这里呆烦了想换个地方,但这会儿正说正事怎么能走,就哄了他几下。 果然小孩子马上就转移了注意力,变得安静了不少。 他就继续说道:“不光那些孩子要学习,先生也一样要学习。” “我编写了几本教材,你回头派几个机灵的过来我亲自教他们,然后他们去给那些先生当先生。” “是。” “医院呢,建的怎么样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