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90【前任和现任?】 (第1/2页)
曾经有一项研究表明,一个男人在一瞬间回到曾经年前时代这方面要比女人反应速度更快,也更自然。 这种说法有没有具体的根据,或者说是否科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王满银现在就有这种感受。 连续奔波忙碌了大半年,无论是身心还是四肢,都有那么一些僵硬或者说是疲乏。 今天借着这个机会来到杨大志他们家,看到曾经高中时代那些。玩伴或者说是同学,心里一下子就彻底放下了防备。 确实不需要有什么前戏,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就像是以前那样。 他觉得这种感觉很好。 更希望以后能够常有这样的机会。 帐篷外面,王满银他们这一大群人正有说有笑的闹着,不远处的村口,突然亮起一道光,而仅仅几分钟后,那道光就由远及近,很快就出现在了他们面前。 是杨大志开着车提前赶回来了。 说起来。 杨大志此次结婚,王满银也算是帮了不少忙的,就比如所用车辆,连带着杨大志开的这辆桑塔纳,都是王满银想办法给借的。 着实让杨大志风光了一回。 正常情况下,这个年代的普通人家结婚,都是用三轮车,能用得起小汽车的,少之又少。 而再往前推几年,普通人家结婚连三轮车也用不上,只能是骡马。 这也是这里的人把新娘上花轿又称为“上马”的由来。 杨大志他们家也是普通人家,至少目前是这样,如果没有王满银出面帮忙,那此次结婚也只能是三轮车。 “哎呀,新郎官回来了” 马宝林叫了一声,赶紧对着杨大志调侃了起来。 杨大志面对马宝林他们的调侃,面部表情也是有些腼腆,但内心之中的喜悦却也是掩藏不住的直接露了出来。 他是真的高兴。 王满银则明白,能让杨大志高兴的应该有两个原因。 第一,自然就是人逢喜事精神爽了。 都说女孩出嫁的那一天是终身难忘的,可男孩又何尝不是呢。 终于要将自己心爱的人娶回家,杨大志一辈子最快乐的一天也不过就是今日了。 另一个原因,则和王满银他们有关。 原本以杨大志的人缘,他结婚的时候是不可能有这么多同学来捧场的。 可今天一下子来了这么多,属实把他高兴坏了,也让他很骄傲。 虽然他知道这里面和王满银不无关系。 可那又怎么样,大家毕竟还是来了。 这不仅会让他脸上有光,也让父亲脸上有关。 家里那些亲戚朋友以后肯定会说,他父亲杨德才生了一个好儿子这种话。 “赶紧去换衣服吧” 王满银走过去拍了拍杨大志的肩膀,杨大志已经回来了,这就说明娶亲队伍也快到了,他们现在把杨大志围在中间还真不是时候,要耍要闹,一会儿有的是时间。 而大门外面此刻的氛围也印证了这一点。 很多帮忙的人都动了起来,为马上要进行的拜堂仪式做准备,而事先安排好的迎亲队伍也都在不断聚集。 有娶亲的,自然也有迎亲的。 迎亲迎的是新娘,更是新娘娘家人所组成的送亲队伍。 这个环节很重要,马虎不得,不然住家是要丢脸面的。 王满银他们这一群同学都属于迎亲队伍的一员,且被安排到了最前面,燃放花炮就是他们最大的任务。 王满银也很自然的参与到了其中,抱着两盒花炮就往前跑,韩丽和那些女同学倒是没参与,远远站在大门口那边看着。 杨大志此次结婚也算是破费了一番,听说前后一共准备了3万块钱,这年头的三万块钱可顶10年后的30万,属实不少。 其中花炮就买了一千块钱,满满一三轮。 当然。 以杨大志的实力,他当然一下子拿不出来那么多钱,也不敢如此挥霍。 这背后同样有着王满银的支持。 王满银给他拿了两万块钱,没说是借,也没说是給,只告诉他,人这一辈子只结一次婚,该花就花,不要舍不得,钱不重要,人更重要。 村口那边。 娶亲队伍已经出现了,吹鼓手的响动更是越来越清晰。 王满银他们这边,在看到灯光的那一瞬间,就已然开始燃放花炮。 这一放,就是接连不断差不多十分钟。 由远及近,由稀疏到密集。 很快。 大门口。 在炮火连天中,在鼓乐声喧嚣中,在人影攒动中。 载着新娘的那辆“硬车”缓缓的停了下来。 而新郎官杨大志也在王满银他们的怂恿下,面部表情既高兴又有着紧张的挪动到了“硬车”跟前。 接下来可就到了“下马”,也就是新娘子下花轿的情节。 杨大志这个时候已经很紧张了,被周围那么多人注视,手都有些抖动。 “大志,上啊,是不是男人,这时候可不能犹豫,要不新娘子可就跑了” 何志锋这一嗓子出去。 众人哄然大笑。 杨大志也脸色通红的拉开了车门,意图将新娘子给搀扶下来。 结果他这一举动,立刻被一群人给挡住了。 “不行不行,怎么能直接搀扶下来呢,必须抱下来,要不然背着也行” 马宝林嗷着嗓子大叫。 显然婚闹正式开始。 其实,按照以前的风俗习惯,新娘子下马确实是需要新郎抱下来或者是背下来一直饭拜堂地方的。 可是经历了上世纪七八十那个特殊年代后,那些原来的习俗就慢慢被取缔了,再加上普通农民,一个比一个害羞和老实,也不敢耍的太过火。 直到这几年过来,随着社会思潮的新一轮解放,原本被取缔和遗忘的很多风俗习惯由重组被人们捡了起来。 就比如结婚时候新娘子下马这个环节,新郎想要很简单的搀扶下来,还真的没那么容易。 要不就是像王满银他们这样,同学朋友起哄不同意。 要不就是新郎的姑舅、连襟哪些可惜开玩笑的亲戚们不同意。 总之,一定要好好折腾一番。 区别只在于,折腾的程度。 像杨大志今晚所面对的这种阵势,被这么多同意围着,他想要轻松蒙混过关基本不可能。 好在杨大志在社会上也摸爬滚打了将近一年,早已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