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0259章:桑家瓦子的新节目,三十三厨娘 (第1/2页)
三日后。 司农寺少卿刘泽之主动请辞,回家养老了。 朝廷的官员们都清楚,这不是请辞,而是体面的罢官。官家最不喜欢的便是顽固不化,不能执行新法的老臣。 一些臣子明显感觉到了危机感,在当下的朝堂做官,稍不努力,便有可能被罢黜。 就连曾公亮、富弼等老臣都比以往勤勉许多,下面的朝臣更是不敢懈怠了。 与此同时。 司农寺遵照中书省谕令,在汴京城外规划了三百余亩田地,将会作为暖房种菜的试点,经验成熟后,便会向各个州府推广。 十一月十二日,天朗气清,气温又升高了一些。 黄昏时分。 桑家瓦子前已被围得水泄不通。 一旁,浓妆艳抹,徐娘半老的女掌柜孙六娘站在高高的椅子上高声道:“各位,真是对不住了,本店今日已满,不能再接待了,诸位若想看节目,还请明日早些排队!” 孙六娘,外号虎娘,乃是汴京城叫的上名号的人物。 两年前,桑家瓦子还只是汴京城的下等瓦子,里面多是一些低俗的节目与卖rou的生意。 但是这两年来,随着孙六娘的经营,桑家瓦子已经一跃成为汴京城排名前五的瓦子。 里面各色流行的节目,应有尽有。 “唉,早知道午后吃过饭便应该过来了!”一名年轻公子无奈地说道,然后转身离去。 很多人听到此话,只能遗憾离开。 当下,想进桑家瓦子,不是说有钱便能够办到的。 能来这里消费的,都不是穷人。 所有人都必须规规矩矩地排队。 桑家瓦子之所以这么火,不是因为女相扑,也不是因为前些日子甚火的杂艺表演。 乃是出了一个新节目,一种新型的情景剧。 其名为:《三十三厨娘》。 此情景剧讲述了在一个厨房中,三十三位娇美厨娘为男主人做四菜一汤的场景。 四菜一汤,分别是:酥骨鱼、间笋蒸鹅、山家三脆、酥黄独和螃蟹羹。 这四菜一汤虽然也不便宜,但对汴京的很多人来讲,还是消费得起的。 但是,此剧最吸引人的根本不是美食。 而是一种高奢的生活方式。 很难想象,做四菜一汤,竟然需要三十三位厨娘! 即使是赵顼的御膳房,也没有此等过分的要求。 此剧之所以有三十三位厨娘,乃是因为分工极细。 切葱丝的一位,洗菜的一位,烧火的一位,杀鱼的一位,剁鹅rou的一位……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责,互不干扰。 此外,对于食材的要求也甚是严苛。 旁边还有人解说: “诸位细瞧,这盘间笋蒸鹅看似与丰乐楼的做法相似,其实差别大去了!” “泡发三日的上好笋尖干,外加小葱三棵。花椒、豆豉、橘皮、黄酒,一样都不能少。另外,每一块笋干上放一块鹅rou。每一步的cao作,厨娘都不一样,并且乃是经过上百次cao作,保证每一次的口味都一模一样,家里没有万贯家财,想要吃上这样一盘间笋蒸鹅,简直就是痴心妄想……” “还有这道螃蟹羹。首先有专人从一斗粳米中挑选出百粒,然后慢慢碾碎,这一步相当重要,是碾成小颗粒状,若碾成了粉末,那厨娘可是要受处罚的……” 这种前所未有的排场,无比尊贵奢靡的仪式感,满足了很多人的猎奇心。 皇帝家的厨子都不可能如此精致。 这一顿饭,仅仅食材都需要十贯钱,更不要说人工了。 围观者们喜欢看这个。 其一是因为厨娘各个漂亮,其二,讲述非常精彩,描绘了三十三位厨娘为一个神秘男子烹饪四菜一汤的场景,这让无数人心向往之。 天下男子几乎没有人能够拒绝三十三位厨娘为自己做一份四菜一汤。 这种尊贵感,瞬间便挑动了无数人的心。 另外,这种观感无非真实的情景剧,也是个稀罕物。 三十三位俏厨娘,可是非常不好找。 这也是无数饕客理想中的生活。 一时间。 汴京城刮起一片奢靡之风,饭馆酒楼都开始讲究起来。 赵顼自然也听到了此事,不过他并不在意,民间就是这样,很多事情都是热闹一阵就过去了,算得上无伤大雅。 而就在这股风气快要过去的时候,桑家瓦子里又传来惊人之语。 “三十三厨娘并非虚构,正是当下大宋某个官员的吃饭日常。” 此话一出,顿时引起轩然大波。 民间百姓纷纷猜测起来。 有猜富弼的,有猜欧阳修的,有猜曾公亮的,有猜韩绛的,甚至还有猜韩琦、吕公着、司马光的…… 朝廷百官,除了王安石无人说,其他人基本都无辜躺枪。 无人猜测王安石,乃是因为王安石此人极为邋遢,能一个月不洗澡,对吃得也不是很讲究。 这一点,全天下都知晓。 流言一旦涉及到朝廷官员,那便变得严重了。 大宋历来倡导节俭。 即使当下国富民丰,比三年前好了数倍,但赵顼在皇家诸事的处理上也都甚是节约,从来不搞什么劳民伤财、大cao大办的庆典。 他若敢奢靡,绝对能有一堆奏疏堆在垂拱殿。 官家都不敢奢靡,那官员奢靡就更不能被允许了。 此事很快就惊动了开封府。 杨左迅速调查起来。 民间传播着各种谣言,很多官员都因此遭骂。 这种事,越解释越乱,故而欧阳修等人都选择闭口不言,只当没有发生过。 这一日。 杨左来到了垂拱殿,向赵顼汇报情况。 “官家,桑家瓦子的《三十三厨娘》之事越传越邪乎,臣通传了桑家瓦子的掌柜孙六娘,但她说此话并不是她店里的人传出去的,乃是桑家瓦子的顾客,一切都不知情!” “臣以为,此风绝不可涨,需不需要关停桑家瓦子,臣将他们带到开封府细查!” 赵顼摇了摇头。 “不妥!我大宋一项主张言论自由,勾栏里讽刺辱骂朝臣的事情多了,抓了也没什么用。你在暗地里调查即可,若所言为真,务必调查出这个官员是谁。” 赵顼想了想,又补充道:“坚持一点,诬告有罪,实言无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