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0055章:宫外晨跑,与文彦博言兵  (第1/1页)
    赵顼环顾四周,朗声道:“自太祖立朝以来,各项法令皆以优待士大夫为先,这也是我朝治国之本,在朕这里,绝对不会发生改变。”    “但是,我朝官制不断迭代,确实存在一些问题,严重影响效率。朕的建议是,官制可改,但福荫绝对不能减少!”    赵顼的意思很明显了。    官位可缩减,但俸禄不可减。    他要的是君权,而并不在意此举能为朝廷省下多少钱!    “韩相,既然此法由你提出,又隶属三司条例司之责,你便与司马君实按照朕的要求,呈上一道详细的奏疏吧!”    “臣遵命!”二人同时拱手道。    赵顼目视下方,道:“朕的想法,大家可有异议?”    “臣无异议!”    “臣无异议!”    “臣无异议!”    “臣无异议!”    “臣无异议!”    “臣无异议!”    文彦博、欧阳修、曾公亮、韩绛、富弼、吕公著六人几乎同时站出拱手道。    声音洪亮,速度非常快。    一些官员还是颇有微词,他们连官职也不想丢,准备再进言一番,但看到几位重臣都表示同意,当即只能作罢!    赵顼心中一阵感动,这几位老臣是要逼着他成为圣君呢!    ……    当日下午,赵顼刚午睡醒来。    韩绛与司马光共同撰写的《寄禄官改制书》便呈了上来。    缩减官位,遵循官、职、差遣一体。    后面还附有缩减官位后,不同职位的俸禄及待遇。    这时,赵顼更加清楚了。    这明显就是提前撰写好的。    上午的朝堂上,韩琦、司马光、富弼和韩绛四人联合起来共同演了一场大戏。    这场戏,为君为国,全都建立在相信赵顼会成为当世圣君的基础上的。    韩琦还另呈一份奏疏。    要求赵顼免去其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全力经营三司条例司。    看到这个份奏疏,赵顼更是感动的想要落泪。    韩琦这是为君揽责呢!    此新策一出,必然有官员会针对韩琦。    他坐在宰相的位置上,挡下已经不太合适了!    这一点儿,赵顼很明白。    翌日,赵顼颁布了两项任命通知。    其一,免去韩琦中书门下平章事之职,由富弼担任,总领中书。    其二,任命韩琦为参知政事,全面负责三司条例司变法,以及《寄禄官改制书》的执行。    至于司马光,赵顼并没有调动。    这两份任命,明眼人一看就明白。    让富弼当文官之首,乃是为安抚百官之心。    待《兵政三百条》结束后,韩琦定然还会官复原职。    赵顼见朝臣们如此奋进,不由得感到压力巨大,想要大宋朝真正强盛起来,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    又一日。    天刚蒙蒙亮,赵顼便醒了,然后缓缓起身,动作非常小,担心将一旁的向蕊儿惊醒了。    但是他刚坐起身,向蕊儿便醒了。    向蕊儿揉了揉惺忪的睡眼,疑惑地问道:“官家,今日不是没有早朝吗?”    赵顼淡淡一笑,朝着向蕊儿的鼻子一勾,道:“朕准备去晨跑。”    “晨跑?”向蕊儿一脸迷惘。    赵顼走下床,道:“既然你醒了,为朕找一件适合跑步的便装吧!”    “官家要出宫?”    赵顼点了点头。    向蕊儿也不多问,很快便将衣服拿了出来,然后为赵顼穿衣穿鞋。    片刻后。    徐虎驾着马车带赵顼出了皇宫,来到东华门外。    此时,天光还未完全亮,大街上行人很少。    赵顼来这里,并不是完全为了晨跑,还为了见一个人。    每当这个时候,枢密使文彦博都会在东华门外晨跑,跑到天大亮,才会回府。    除了要上朝,或者雨雪外,基本没有停过。    他的养生之名,一部分也来源于此。    民间有传闻,他得到了一位高人的提点,经常晨跑,活到百岁都无虞。    赵顼刚跑二百米,就看到了慢跑中的文彦博。    文彦博身穿便衣,不缓不慢地跑着,不远处还跟着一个随从。    赵顼当即跑了过去。    还不待文彦博看到赵顼,那随从便看到了赵顼,冷声道:“你们是干什么的,不要离我家老爷太近!”    文彦博晨跑名声在外,总有人接机接近,故而随从才会如此谨慎。    赵顼身后的徐虎眼睛一瞪,一股杀气涌出。    文彦博一抬头,发现竟然是官家。    “官……官家,你怎么在这里?”文彦博赶紧拱手行礼。    一旁的随从更是吓得跪倒在地上。    赵顼笑了笑。    “枢密使,朕陪你跑一跑吧!”    说罢,赵顼便率先朝着前方跑去。    文彦博自然知晓,官家不会无缘无故在大清早找其跑步,当即跟了过去。    文彦博的随从和徐虎则是不远不近地跟在后面。    很快,赵顼便与文彦博并跑。    文彦博有意落后半个身位,但见赵顼一直减速与他并跑,便不再在意这些繁文缛节了。    “自打施行《兵政三百条》以来,你在枢密院多次与禁军将士强调兵士维稳,并在厢军、乡兵的裁减上,做了很多事情,辛苦了!”    听到“辛苦了”三字,文彦博有种落泪的冲动。    自打接任枢密使之职后,他一直很低调,虽然他是文官,但属于武职,朝廷武将地位普遍偏低,向来没有什么发言权。    朝廷臣子们也都觉得他处于一种半躺平状态。    其实,私底下,文彦博还是做了很多事情。    他不愿声张。    但韩琦、欧阳修等人在面对士兵施行新法时,一眼就能看到文彦博的功劳,自然也汇报给了赵顼。    “官家过誉了,这是臣的本分。”    赵顼又说道:“如果明年咱们和西夏或者辽国全面开战,枢密使觉得咱们胜率如何?”    “蹬!”    听到此话,文彦博左脚绊右脚,平地摔跤。    眼看就要来一个狗吃屎。    赵顼手快,迅速拉住了他。    文彦博缓缓抬起头来,道:“官家,明年……明年要发动战事?”    赵顼笑了。    “朕只是问一问。”    文彦博长呼一口气,想了想说道:“打西夏倒是不怕,但不能打,因为辽国肯定会参与,至于打辽国,有……有三成胜算吧!”    文彦博略显紧张,嘴上说三成,却伸出了两根手指。    然后,又赶紧伸出一个。    在他心里,大宋与辽国开战,一成的胜率都没有。    赵顼点了点头,他找文彦博,就是来商议如何强兵的。    裁兵不意味着减弱大宋的军事力量,只是裁去蛀虫,保留精锐。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