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三百零九章 种子谋划 (第2/2页)
代表,一直与刘琮较量,韩暨两边都不愿意站队。 荆州有很多保守势力,如韩家为代表,韩慧,韩晞,韩嵩,还有邓家,邓家则有些不同,一部分倾向于改革,一部分保守,邓家保守派如邓义。 南阳郡更是许多保守派,很多都不好动,如师家,梁鹄曾师从师宜官学习书法八分书,师宜官目前在袁术手下为将。 但是师家也是南阳豪族,而且虽然保守,但是师家不违法,对于这类家族,确实有些难办,还有的如习家,宗家,虽然不守旧,但是对于改革也是观望。 “我写了封信,你派人送到江夏吧,无所谓,让他好好打造兵器,铠甲,农具他就不要cao心了!” “诺!” “主公,阚泽那小子来了?” 典韦过来汇报。 “别瞎说,要有尊敬!” 刘琮也是笑骂了一下,典韦对阚泽不太友好,原因是典韦不拘小节,阚泽是一个极重礼节的人,自然就批评过典韦,典韦这是在记仇的小本本上记下了阚泽。 “来了!走吧,去见见康成公!” “诺!” 政治没有永远的仇人,虽然在诸多人面前顶撞了郑玄,但又不是小朋友,一码归一码,该做的事情要继续做,而且郑玄会对阚泽满意。 “郑老,还在生小子的气?” “呵呵!” 郑玄一副冷眼的样子。 “我为郑老找了个弟子,拼音之法,虽然綦老已经在推广了,但是还需要更多的人,这位扬州阚泽!字德润! 仰慕郑老已经很多年了,德润精通三《礼》,郑老,礼不可废,还需要有人传播,小子也经常被德润教育!” 刘琮说完,郑玄有些另眼相看了,没想到刘琮找了一个这样的人来,于是郑玄考了考阚泽,不仅仅三礼,天文历法,算学都有非常让郑玄满意。 “你自己发明的,你自己不会教?德润,你跟随这小子多久了?” 郑玄吹着胡子瞪着眼说道,本来这事要冠名,刘琮也在其中之列,但是刘琮死活不同意,原因是自己太小,不配和他们列在一起,郑玄等人都感觉自己有些欺世盗名,占了晚辈便宜。 “郑老,已经一年多了!自二公子进驻吴郡便征召晚辈!” 郑玄也是幽幽一叹,他也知道,刘琮并不是否定三礼,只是认为三礼之中,有一些礼仪要与时俱进,这点他是认同一部分的。 “德润若是愿意,便来我门下学习!” “拜见老师!” 阚泽非常激动,郑玄的名气太大了,虽然仅仅是在襄阳学习一年,但也足够了!郑玄则是看了刘琮一眼。 “老夫这些弟子也不知道被你灌了什么蜜,一个个都被你小子给拐走了!” 程秉已经去交州了,与之随同的还有郑玄的其他两位弟子以及宋忠的一位弟子,刘琮嘿嘿一笑。 “他们是投身教育,交州地处南蛮之地,他们过去行教化之道,郑公难道不以为荣?” 郑玄听了,这高帽子戴的真好,难怪程秉他们走的时候跟打了鸡血一样,教化之道,那是圣贤所为。 杨俊一行人过武光,经过穰县,也终于是抵达了襄阳,他们彻底被襄阳震惊了,扩建之后的襄阳城内面积达到了31平方公里。 31平方公里,而作为当世第一大城长安也不过是35平方公里,他们能不震惊嘛,问题是旁边还有双子城樊城。 如果算上樊城,那可以说是举世无双了,江面上密集的通航,人来人往,井然有序,樊城依然还在大力建设,预计城内建设完成最少需要五年。 刘琮本来为樊城的规划就是先占地规划,把城墙给搞起来,然后再逐步开发城内,樊城内的新房子大多都是3-4层高。 采用了退台设计,使得居住空间更大,更舒服,住在四楼,在阳台上的美人靠上倚着,看着风景,有时候也是非常惬意的事情。 古代建筑,在汉朝的时候,阳台称呼为阁道,主要用于行走连通之功能,但是刘琮运用宋朝时期的《营造法》,使得阁道不仅仅是连接行走之功能,使得有了平台之功能。 最早的退台设计建筑出自唐宋,并非是国外设计。各种新颖的设计让杨俊,王象等人有些傻眼了,难怪荀衍一直说,到了襄阳就知道了。 各种商人进出,有胡商,也有中原的商人,到处都是做工的人,由于有灾民从关中来,每天依然有施粥的粥棚。 但是不仅仅是对灾民开放,如果有难处的登记之后也可以去粥棚喝粥,门外有人已经在等候杨俊了。 “你好,我是刘梓,奉侯爷之命在此等候诸位!” 荀衍早就将此事汇报给刘表了,自然提前就安排好人在城门接应了! “我们的马车?” “不用着急,已经安排好了,明天会送过来!” 刘梓笑着说道。 “明日?” “对,因为你们会在襄阳暂时住下,因此明日一早就会送达,如果是不会在襄阳住下的,一般需要等候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就会送过来!” 刘梓解释道,刘梓也比较奇怪,按理说他们应该在登记处就了解了,这种马车运送需要运用的的运输船不一样。 为了方便,有些会在晚上运输,有些则在白天运输,主要还是两地人流往来太紧密,导致江面上的船太多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