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419章 想升职?不可能! (第1/2页)
为文不说民瘼苦,再作诗书也枉然。 这位很少呆在研究室里的“研究员“,咬准“三农“问题的温铁君走遍了大江南北的大部分农村,细心地调查,认真地研究,然后把第一手材料写成文章。 他用腿“写“出来的论着有具体例证、有抽样调查、有确凿数据,因此具有振聋发聩的说服力。 “赵老师,我也去你们老家,东赵村看过了,算是晋省那边比较富裕的村子了。其他几个宏速公司建生产基地的村子,发展的都不错,特别是,菜都三元朱村,更是不得了,几乎家家户户都是万元户。”温铁君对赵宏图竖起了大拇指。 赵宏图被很多人夸奖过,有在京城的大领导,也有米国那边的全球知名的教授,但没有一个人的夸奖,能比温铁君的肯定,更让他高兴的。 华国出了很多知名的经济学家,但在赵宏图心目中,还真没有几个能媲美眼前的这位。 作为一个比较典型的官方经济学家,他的部分观点被决策层采纳,影响到我国农业政策的走向,但相比于高层的智囊人物,他更愿意把自己说成是“一个农村问题的普通调研员或实验者“。 这不是一个教科书式的专家,也不是一个奏折式的策士,而是一个真正心贴向百姓,懂得了农民,懂得了士兵、工人,把脚踏在大地的学者。 赵宏图钦佩他的学识,更敬重他的为人。 赵宏图罕见的透出几分“腼腆“,很诚挚地表白:“我只不过是做了一点工作而已。“ “我好像从你这几个生产基地中,看到了农民致富的一条成功的道路。对于解决三农问题,你怎么看?”温铁君感叹道。 他这次过来,就是想和赵宏图,讨论一下关于三农问题的看法。 现在的“三农“问题还没有成为显学,也不是传媒的宠儿。 而赵宏图能把目光放在农村,并付诸行动,这让他觉得,赵宏图和他是一路人。 “解决三农问题既要在三农之外下工夫,也要在三农之内找出路。” “有些问题,如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则需要农内与农外功夫双管齐下方能奏效。” 赵宏图说出自己的一些感性认识,这都是没有精准漂亮的理论模型得出来的结论。 两个人相谈甚欢。 不知不觉间,赵宏图的一些做法和观点,慢慢地影响到了高层,潜移默化的加快着国家发展的进程。 也许,能让国家发展的更好,也许,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这谁说得清呢。 不过,现在,都在往好的方向走。 至少,赵宏图上辈子的老家,这辈子的老家,京城,是越来越好了。 但,有一个人是觉得不好了。 这个人就是赵宏图的三姐夫。 他三姐还好,坐在办公室里做财务,干得也是苏燕华留下来的家传本事。 … 工作轻车熟路,办公室的人也有意关照,下班后,京城逛逛,日子过得不要太舒服。 相比之下,三姐夫张伟峰就很不舒服了。 来的时候,天寒地冻的,这时候踩着三轮车送菜。 真的是遭罪。他在晋省,从小到大,哪里遭过这个罪啊。 开始一段时间,还能忍受,毕竟有刘琪的先例在前。 可干了都两个多月了,从冬天干到了春天,可赵宏图还不提拔他。 张伟峰就有点不痛快了。 都是自家姐夫,怎么刘琪来京城后,配送没干多久,就轮岗了,一步步往上爬。 轮到他的时候,就在送菜的岗位上不动了。 即使是在收到了赵宏图从米国带回来的礼物,他还是很不开心。 终于忍不住了,找上门来。 “小四,我现在非常熟练配送岗位了,你看能不能让我去其他岗位锻炼下?” 赵宏图什么也没说,只是两眼紧盯着张伟峰,看得张伟峰很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