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梭致富从1985开始_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铁,看火箭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三章 老铁,看火箭 (第2/4页)

  “字越少,事情越大。”

    “楼上的这就不懂了吧,不说开始的初速度,火箭这玩意想快多简单,火箭慢这才是优点。”

    “火箭慢证明对这个控制力很强,不管是在速度还是在方向,平衡等方面。”

    “楼上的举个例子,骑自行车的时候慢了好控制,还是快了好控制?”

    “上面说的对,某些国家想慢还慢不了呢,这就一根棍,对于火箭整个的飞行姿态控制要求多高?”

    “反正说起来很复杂,就这个数据,可以说是最先进的了。”

    “楼上的说的都不对,一百多秒是正常的,火箭之所以在80公里的时候选择返回,是因为这个时候火箭的速度已经达到最高了,基本上是11公里每秒,这个高度一般也是第一级分离的节点,第二级点火依靠自身的发-动-机的推力,还有第一级带来的惯性可以很快达到距离地面两百公里左右的高度,这个高度地球引力影响很小了,然后就是一系列的飞行器进入轨道cao作了。”

    “火箭发射上去之后并不是说直线上去的,因为地球在自转,是斜着的,就像你绳子上拴一个东西甩起来,主要就是在70多公里的高度达到一定的速度,依靠这个惯性以及地球的引力,让卫星在一定的轨道上运行。”

    “原来是正常的啊。”

    “当然是正常的,你说的几公里是平均速度,海拔越低,空气密度越大,阻力越大,一般来说五十公里到80公里是中间层,中间层上去空气阻力微乎其微了,加上第一级带来的高速惯性,第二级推进器只是需要少量的推力来推进,很快就可以达到几百公里的高度了。”

    新闻播放出来,大家议论纷纷,不少人都参与讨论,热评不少。

    其实内地这一次也是要公开的,偷摸着干的话,别人心虚,特别是一些做了坏事的,看谁都不像好人。

    二次试验不是自己说试验就试验的,要上报的,这玩意关系重大。

    不过上面很快就同意了,而在海上的测量船结束任务之后正往回走,接到消息之后又往回赶了。

    很多国家都忌惮咱们这测量船,因为一旦被盯上了……嘎嘎,你的飞行轨迹被我掌握了,那么你以后想丢东西砸咱,咱就可以轻易的计算出你的轨迹,然后中途给噶了。

    而且这种测量船,整个世界都没几个,要知道自己跟踪自己的还好。

    跟踪别人的要在茫茫空域探测到,难度是很大的。

    大家以为只要在空中飞行,雷达就可以探测到了?

    不是这样的,雷达侦测也是有面积的,也是有方向的,更是有距离的,而且大家可以想一下,在海上往某个区域照射雷达,多少飞行器,各种飞机的轨迹。

    而且你不能说你在海上就把全北半球都照射了?

    不可能的,雷达远距离探测需要的能量很大,所谓的洲际导弹预警,其实还好一些,因为洲际导弹都要达到一定高度。

    咱们有一款什么杀手的蛋蛋,为什么被忌惮,就是人家飞的不够高,某些国家部署在我们周边的雷达探测不到。

    这一款蛋蛋有点像是地蹚刀一样的武功,直接在地面攻击敌人,等到军舰什么的雷达发现的时候,已经是末端了。

    同样的测量船也是一样的,几个巨大的天线也没有办法说把整个一个很大的区域都探测,你要知道大概从什么空间过才行,而且一定高度才行,因为高度低了受地球曲率的影响,什么雷达都不管用。

    只有说三哥……咳咳,别忘了,隔壁一个几千米大的山脉,居高临下,很容易就全部纳入观测范围。

    说个不好听的,就他那个环境,那边子弹刚出镗,这边就锁定了,真要是干上了,说不定还飞不出可视距离就被噶了!

    测量船的异动让不少注意这一艘大船动向的本来放下的心又提到嗓子眼了……这回去干啥?

    因为这次要发射卫星,卫星要进入轨道,那么发射数据就要重新修改了,也就是发射方向就要符合卫星的轨道,要在怎么地方进入轨道,毕竟整个地球上层空间太大了。

    卫星不一定是绕地球维度卫星,也许是经度飞行呢?甚至是斜着呢?

    不过这个数据基本好做,然后就是货运舱的数据了,货运舱也自带推进器,但是这推进器就不大了,其实火箭一旦超过70公里,空气阻力降低99%,火箭的速度也达到了11公里每秒的速度,后续货仓的推进器提供推力是一方面,另外一个是调整轨道,把卫星送入轨道。

    火箭在达到最高速度之后,后续依靠的推力就不用太大了。

    货仓这边这边可以预先设置数据,也可以地面控制,一般来说卫星进入轨道需要的时间比较长。

    发射基di的负责人忧心忡忡的看着远处的发射台,旁边的副手问道:“你好像有些担心?”

    “这玩意以后重复飞了,咱们是不是要降价了?”

    “呃……外人又不知道?”

    “说的有道理,但是上面任务拨款是不是会少,而且这玩意重复,以后咱们这么多人咋办?”

    “不过我觉得多虑了,发射成本降低了,说不定发射卫星的就多了,毕竟以前发射卫星发射费用占据了很大的比例?”

    “唉,西飞这些家伙着真厉害,你看发-动-机数据没有?”

    “西飞厉害个屁,都是神秘研究所的人,神秘研究所的那个何老师,真特卖的是个全才,什么系统一上手就知道,一个火箭那么多个系统,这何老师上手就来。”

    “不知道这个神秘研究所里面其他人是什么实力,估计是一批罕见的天才。”

    “有可能……。”

    “何老师还给咱们的发射基di提供了一些改进意见……。”

    “在哪,我看看,基di改进是好事啊……。”

    “他们那边还问有没有一起发射的卫星,说这一颗太少了。”

    “他们这火箭具体载重是多少?”

    “近地轨道好像是接近二十吨……。”

    “头……。”

    “这怎么可能?”

    “你是不是搞错了,二十吨?”

    基di负责人回头一脸不可置信的问道。

    “头,我刚才才打探清楚,这一枚火箭的原型,你猜是什么?”

    “原型?火箭还有原型?”基di负责人看着副手,副手在这里主要负责技术。

    负责人更多的是总管,安全,以及其他的,毕竟这玩意不管理严格不行。

    “是能源号火箭的助推器优化改进的,能源号你知道?”副手低声的问道。

    “是保持记录那个?”

    “对,理论上可以把120吨送到近地轨道,成功送了105吨到近地轨道的能源号。”

    “能源号由四个助推器,以及一个芯级助推器组成,总质量超过2400吨,这玩意就是用助推器改进的,按照他们的总工说……。”副手低声解释道。

    基di负责人打断地说道:“这也不对啊,四个助推器以及芯级五个,算下来一个也才二十?”

    “头,不是这么算的,能源号四个助推器主要是承担中间层,也就是八十公里左右的高度,把芯级送到八十公里,并且达到一定速度,然后是芯级,芯级在运行四百多秒之后才把载重的送到轨道,后续的是航天飞机或者其他的飞船自己调整。”

    “这四个助推器采用的是rd170发-动-机,推力理论上达到740吨,西飞这边搞的测试了一下,峰值达到800吨……。”

    基di负责人不懂详细的技术,但是还是懂得数据的。

    “特么的,八百吨……。”基di负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