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286章:穿越时空,传承经典(求订阅) (第1/2页)
我,谱写中华上下五千年正文卷第286章:穿越时空,传承经典……“李时珍,1518年生于武省蕲州。其祖父是草药医生,父亲李言闻是当时名医,曾任太医院吏目。当时民间医生地位低下,生活艰苦,其父不愿李时珍再学医药。李时珍14岁时随父到黄州府应试,中秀才而归,李时珍出身于医生世家,自幼热爱医学,并不热衷于科举,其后曾三次赴武昌应试,均不第,故决心弃儒学医,钻研医学。23岁随其父学医,医名日盛……” 这个世界中医式微。 前世或许大家对于《本草纲目》或许很熟悉。 但这个世界大家对于本草纲目并不是特别了解。 不过。 这没关系。 今天的这一次节目,就是要完整的介绍李时珍与他的本草纲目。 在陈凡简单的介绍了李时珍,这时,画面一转,却是来到了另一个舞台。 这个舞台很有意思。 镜头里面,有一块巨大的屏风,徐徐从下往上拉开。 这给人一种非常神秘,又给人一种好像来到了另外时空的感觉。 不管是现场的观众,还是电视机前的朋友。 当看到屏风拉出,众人有一种来到了几百年前的明朝。 此时。 一位饰演幼时李时珍的小娃娃出现在大家眼前:“我体弱多病,还经常犯目疾。我知道生病的痛苦,而医者能帮助病人。父亲,我想做医者。” 另一边,饰演李时珍父亲李言闻的演员却是摇了摇头:“做医者,太难了,如逆水行船,好好读书,考取功名。” 小娃娃装着听不懂的样子摇头:“听不懂。” 李言闻叹了一口气:“唉,长大了就懂了。” 随后。 饰演李时珍少年时期的演员出现。 这个时候他已经考取了秀才,但他的志向仍是想当医者,但还是不被李言闻同意。 直到李时珍步入青年,李时珍第三次恳求父亲:“父亲,记得我20岁的时候得了一场大病,是您以黄芩入药,我才得已活下来。父亲,孩儿再次恳求,就让我做一名医者吧。” 李言闻:“你心意已决?” 李时珍:“望父亲成全。” 饰演李时珍的演员跪了下来,说道:“读上古先贤医书,敬佩先贤以身试药。读伤寒杂病论,敬佩张仲景救民苦难。读千金药方,敬佩孙思邈大医精诚。” 李言闻:“大医精诚,所谓何?” 李时珍:“为利益百姓,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心,无欲无求。” 李言闻:“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践贱贫富。” 至此。 李时珍与父亲李言闻并肩为医。 这翻表演让众人一愣,随后,漫天的掌声便纷至涌来。 “大医精诚,说得好。” “若有疾厄来求者,不得问其践贱贫富……这才是医者,这才是医生。” 虽然中医发展的并不怎么样。 但看着李时珍父子,众人却是不由得敬佩起那些为百姓治病的医生。 画面继续。 在李言闻答应李时珍行医之后,李时珍与父亲共同前往各地行医。 此时。 却是发现了一件有趣的故事。 这个时候,有一个药商和一家药店发生了冲突。 冲突的原因,那就是药店老板认为药商卖给他的不是人参,很有可能是桔梗。 这个镜头就让大家奇怪了。 怎么会认不出药呢? 原来。 人参与桔梗长得非常像。 一般人还真分不出来。 同时。 这也不仅仅是因为桔梗与人参长得像。 而且。 不少本草书上对于各类药类的一些特性,形状,等等,也没有完全记载清楚。 所以这就造成了他人的误解。 别看这只是小事。 医药关系重大。 这要是给病人吃了,轻者病情没有任何好转,重者直接就会害人性命。 虽然这是一则小事情,但这个小事情却是让李时珍有了一个非常大的想法。 “父亲,我想修一部新的本草书。” 但李言闻却问道:“时珍,你知道我们中华有多少种药柴吗?” “何止上万种。” “既然如此,你还要修吗?” “父亲,正因为有这么多种,才更应该修。要不然,在上万余种药柴当中,人们又如何才能认识这一些药柴。而如果做不到认识,那我们医生又谈何治病救人?” 事实上。 现代西医还经常开错药,更不用说面对着何止上万种的中药。 李时珍自小就知道老百姓的艰难,更看到过很多抓错药的例子。 直到这样的一个事情出现,更是激起了李时珍修本草的信念。 而为了让他的本草书能够更为方便后人阅读,李时珍将他的本草以纲目分之,分别为水、火、土、金石、草、谷、菜、果、木、服器、虫、鳞、介、禽、兽、人等十六部。每部之前均有简要论述,各部之下再分若干类,如草部分为山草、芳草、隰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类、杂草等十一类,凡六十类。每药均标注首载文献出处,若有归类变更或并入某药者,则以校正说明;下设释名、集解、辨题或正误、修治、气味、主治、发明、附方等栏目解说……所以部书籍的名字就叫《本草纲目》。 只是可惜。 要编著这样的一作巨作,谈何容易。 本草纲目还没有开始,李时珍的父亲就去世了。 但李时珍并没有停止。 他接过了父亲的医者之任,一边当医生,一边周游全国各地,遍识世间本草。 在这样的一个过程当中。 李时珍接触到了很多以前见都没见过的草药,同时,也纠正了许多前人注解错误的本草。 春去秋来。 不知不觉,27年过去,李时珍终于编作出了这一本况世奇作。 “这毅力,牛逼。” “将近30年啊,在我们眼里刚才看的只是弹指一瞬间,但对于人生来说,将近30年几乎相当于一辈子。” 看着镜头里面李时珍编撰出的这一部本草纲目,众人都是无比的欣慰。 只是。 就在大家以为,这部书籍编出来就可以了。 但是。 编本草难,刻印更难。 因为本草纲目实在是内容太大,总共有170万字。 这170万字别说是放在当时,就是放在现代也是一部长篇。 但古时可没有互联网,也没有像现在这么方便的雕刻印刷技术。 面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