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三十九章:节目组的套路  (第1/2页)
    两人今天工作的地方不一样,热芭在中途就提前下车了,只剩下姜天明一个人在最后。    南江大桥(完全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这里就是姜天明工作的地点了。    这里也能算是个小景点,每天都会有不少人会来这里看看风景,人流量大了,小贩们自然闻声而动。    姜天明现在的身份就是这样的一个小贩,卖切糕的。    以前在网上可是看过不少切糕的新闻,没想到现在自己成了切糕小贩,还真是缘妙不可言。    “天明,你的任务就是卖切糕,卖出后你可以得到除成本以外的利润,但有一个规则,不许用称,顾客需要多少,你一刀切。”    “切完在进行称重,如果量少,那就需要重切,而少量的那块你得吃完。”    “同样,如果切多了,多出来的你也要负责吃完。”    刚到桥头,把小摊推出来,随行的副导就坏笑着说出了规则。    姜天明:Σ()    靠,大意了!    早该想到了,以鸡条导演组的尿性,怎么可能会给那么幸福的工作。    果不其然,这个吃就很有个性。    看着面前诱人的切糕,刚想切点尝尝的姜天明立马放弃了打算,他怕待会儿吃到吐。    按照这个规则,自己肯定只能往多了切,希望手感好一点吧。    导演组也不管他心里咋想着,幸灾乐祸的退到一旁等着看热闹。    很快,一个推着小车的大爷在摊位面前听了下来。    “小伙子,给我来两斤六两。”    “啊?”    “啊什么啊,你不是卖切糕的吗?我记得这摊位是老杨的啊,怎么今天换成了你,你是他儿子吗?”    姜天明:“……”    得,他还以为是节目组安排的‘杠精’呢,没想到居然是个老顾客。    两斤六两有多少?    说实话,姜天明第一次卖切糕还真不清楚。    不过看这切糕挺瓷实的,姜天明就觉得质量应该不低,深思熟虑后,才下刀切了两块砖这么大一块切糕下来。    放上电子称,然后姜天明就自闭了。    四斤一两!    淦!    姜天明默默算了下,按照规则,自己得吃了剩下的一斤半?!    Σ(°△°|||)︴    他已经听到副导和工作人员在那边的笑声了。    收了钱送走大爷,姜天明陷入自闭。    没招,自己切的糕,流着泪也要吃完。    坐在小凳子上,拉下口罩,开造!    他的乔装比较简单,就一个鸭舌帽,一个口罩就应付过去了。    其实姜天明都觉得完全没必要,他虽然出了两张专辑都爆火,大大小小也上了不少综艺。    但相比于热芭等其他嘉宾来说,知名度绝对高不到哪里去,尤其是在中老年人阶层,大街上拉十个,有五个认识他已经极限了。    闷着头吃糕,开始是觉得还挺好吃的,不愧是拥有老顾客的摊子。    可吃了小半斤,姜天明已经有些腻了。    “天明,要西瓜吗?”副导喊道。    哦?还有这种福利?    “要要要!”    姜天明赶忙应下,可看着副导脸上的笑容,他总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    也就两三分钟,又是一张小三轮开了过来,拉着一车的西瓜。    “这车西瓜也给你卖,规则和切糕一样。”    姜天明露出果然如此的眼神,就知道节目组没那么好心。    不过他现在也是真的腻,也顾不得其他了,先切一块缓缓再说。    看着西瓜,姜天明不禁想起了颜王那个流传多年的梗。    “导演,这瓜保熟吗?”    副导不明所以,答道“当然,都是上等瓜,个个都熟透了。”    姜天明笑了几声没解释。    他还挺喜欢颜王的,可惜了,这期节目暂时缺席了。    而且他那句‘这瓜保熟吗’原作品在这个世界也暂时没有出来,让姜天明略感可惜,毕竟那也算一部经典电视剧了。    整整一斤多的切糕下肚,姜天明感觉今天已经不用吃饭了。    好在是有了第一次的失误,也让他总结出了一点经验,起码对切糕的质量有了个大概了解。    至于西瓜,这很常见的东西,误差也不会相差太大。    手感正在渐渐回复,从第二个顾客开始,姜天明就慢慢找到节奏了,一份切糕,相差绝对不会超过三两。    这是一个好现象无疑。    然而,蚁多咬死象,哪怕姜天明每一次都只误差一二两,可积少成多,那依旧是一个惊人的量。    嗝~    打个饱嗝,看着面前还剩下三分之二左右的切糕,姜天明只觉得头皮发麻。    他已经快吃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