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十四章季家有大才  (第1/1页)
    戚继光面露赞赏之色,说道:“季兄弟果然聪慧,我就是这个意思!”    “那不知戚百户接下来准备怎么办?”季秋问道。    戚继光脸上露出为难之色,说道:“接下来我有个不情之请……”    “百户想去季家村?”季秋面无表情的说道。    戚继光惊喜道:“可以吗?”    “我特么能说不行吗?!”    季秋心中怒吼,但脸上却不得不挤出笑容,说道:“怎会不行,若百户莅临季家村,那是我们全村的荣幸啊!”    对于戚继光为何要去季家村,季秋心里其实跟明镜一样。    既然知道了倭寇在福州府内有暗子,又知道这暗子颇为强大,那戚继光肯定是不能不管。    所以他接下来,一定会留在福州府内做进一步的查探。    但查探从何着手呢?    说难很难,但说简单,其实也很简单。    既然这倭寇暗子的实力颇强,那在福州府内自然就颇有势力。    好吧,直接来说,就是这暗子至少得是一个霸主级势力!    当然,也不排除府衙和六扇门会有贼喊捉贼的情况,不过那种几率相对还是很低的。    更重要的是,对府衙和六扇门的调查,是由东西两厂和锦衣卫去办的,用不着戚继光cao心。    所以他的目光,主要还是放在福州府的三个霸主势力身上。    而很不巧,季家正是福州府新进出现的霸主势力。    再加上顾威是死在季家不远处,他死时有季秋在场。    这几个因素加起来,真是让戚继光想不怀疑季家都不行啊!    当然,站在戚继光的个人立场上,他还是愿意相信季家是忠于朝廷的。    且不说自他遇到季秋后季秋的表现,便是这个倭寇在福州府内有重要暗子的消息,都是季秋提供的。    但调查这种事肯定不能以个人的主观感觉为依据,最终还是要看证据。    而戚继光要前往季家村,也不是全然抱着敌意。    也有去证明季家清白的意思。    对于戚继光的怀疑,季秋除了自认倒霉,貌似也就没有其他办法了。    谁叫这事让他碰上了呢?    易地而处,他肯定也会怀疑季家的。    所以让戚继光前往季家是必须的,就算戚继光不去,他也会邀请戚继光去的。    因为他必须想办法来证明季家的清白。    这可不是什么疑罪从无的时代。    现在讲究的是宁可错杀一千,不可漏网一人!    他要是不赶紧自证清白,就等着被朝廷剿灭吧!    不过他目前倒也不是太担心这件事,毕竟清者自清,而且戚继光也不是无能之辈。    既然季家没干这种事,那戚继光就肯定会还他清白的。    所以他目前考虑的是,既然这事不是季家干的,那到底是福威镖局干的,还是海蛇帮干的?    情感上,他当然更希望是海蛇帮。    毕竟他跟海蛇帮不对眼嘛。    但理智上,也不能排除福威镖局的可能。    而如果真是福威镖局的话,那季家就得赶紧跟福威镖局划清界限,免得受牵连了。    一路想着这些乱七八糟的事情,季秋带戚继光走进季家村。    “咦?这季家村好富足啊!”戚继光刚走进季家村,便震惊道。    此时的季家村,与明朝世界的其他农村是完全不同的。    四米宽的水泥路四通八达,遍布整个村庄。    村里几乎所有房屋都是新建的,是用红砖建的砖瓦房。    这种房屋别是农村,便是县城里都不多见!    路上来来往往的有很多行人,大都都穿着崭新的衣服,面色红润,一看就是长期能吃饱,甚至还能经常吃rou的结果。    底层百姓竟然吃得起rou,这别说是在农村,便是在京城也做不到吧?!    季秋笑了笑,说道:“我们李家村主要以经商为生,百姓们相对比较富裕。”    “这可不是比较富裕吧,这里的百姓怕是比府城中百姓生活的都好。    经商固然赚钱,但我还没见过能用经商赚到这么多钱的村子。    更重要的是,经商是需要本钱的,本钱越厚,赚的越多。    所以就算有些村庄得到赚钱的机会,大头也让那些有钱的大户赚去了,底层百姓能跟着混口汤喝,就是天大的幸事了。    这季家村赚了钱,却能够把钱花在底层百姓身上,提升底层百姓的生活水平,这里必然是有一位品行高洁的掌权者。    却不知此人是谁,季兄弟可否代为引荐,在下实在是太想去拜见这位大才了!”戚继光满脸激动的说道。    同时心中打定主意,一定要想朝廷举荐这样的的人才。    这种大才,只是屈身于一个小小的山村,只能为一个小山村的百姓谋福利,实在是太浪费了!    季秋:“”    我有这么好吗?    你这个夸的我都有些不好意思了呢!    这让我怎么答复你呢?    直接毛遂自荐,是不是有点太过无耻了。    “秋哥回来啦!”    “秋哥好!”    “秋哥有空来家里吃饭呀!”    ……    正当此时,一群季家村百姓走过来,看到季秋立刻热情洋溢的上前打招呼。    戚继光也因此被转移了注意力,他向这些百姓们问道:“乡亲们好,我是戚继光,朝廷的百户,你们这的里长是谁,在哪,我有事找他。”    明朝没有村长的概念,执行的是里甲制。    里甲制创设于洪武十四年,以一百十户为一里,推丁粮多者十户为长,余百户为十甲,甲凡十人。    按丁粮多寡为先后顺序,每年设里长、甲首各一人,分别负责一里一甲之事。    简而言之,里长就是一个村子里纳粮最多的大户之主。    季家村最大的大户当然就是季家了,而季家之主,自然就是族长季林东了。    “原来是白户大人。”    “我们村的里长是季林东季族长。”    “不过族长早就出村办事去了。”    “目前村里都是我们季家的话事人,秋哥做主!”    “对对对,百户大人若有什么事,就直接跟秋哥说吧!”    “他能代表我们季家村的所有百姓!”    ……    几个季家村百姓七嘴八舌的说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