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23.汇款单来了  (第2/2页)
    天将晓,    同学醒来早。    打拳、做cao、练长跑,    锻炼身体好。    2.早读    东方白,    结伴读书来。    书声琅琅传天外,    壮志在胸怀。    ……    以夏臻的眼光来看,它们确实很稚嫩。    问题是在这个时代,很多内容不能写,怕一不小心犯错误。    自己清楚大家爱看什么,所以《红旗飘飘》和《如果有来生》能发表,就不稀奇了。    “小伙子有前途。”见他这么谦虚,邮递员倒是真心夸耀起来。“就我所知,咱们县除了县里的几位老师,以及文化站的几名干部,其它人几乎还没在这样的报纸上发表过东西,关键是你还这么年轻——”    发表一篇,可以说运气好,连续在两家报纸发表,只能说他有真本事。    如果给他时间成长,说不定咱们县真会出一个大作家。    “冬冬,谁寄来的信?”祝琴走到他旁边,边在围裙上擦湿漉漉的手,边好奇地问。    倒不是怕儿子被人骗了,纯粹是想知道儿子交了什么样的朋友。    “你儿子可不得了——”看到一个中年女人朝这么走过来,邮递员猜测她是夏臻的母亲,就忍不住抢过话头:“年纪轻轻,就在国家级报纸上发表文章了——”    “什么?”祝琴听了,几乎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你说谁写的文章发表了?”    “除了你儿子冬冬,还能有谁?”周婶家离台门口最近,在屋里已经听到了邮递员和夏臻的对话,此时走出来笑着打趣。    她也觉得不可思议。    夏臻不是一直躺在床上养病吗?    怎么身体刚好转,就干下这样的大事?    “冬冬,他们说的都是真的?”祝琴这时候已经听清了他们的对话,只是这个消息太夸张,让她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于是一把抓住儿子的手腕,想从他嘴里得到确切消息。    夏臻点点头。    原本还想低调一点,现在看来不可能了。    “给我看看,赚了多少稿费?”周婶从他手里拿过汇报单,仔细看下面的金额。    能发表文章,多少有运气的成份在。    所以能有一块两块稿费就不错了。    等看清数字,她又激动地把它递给祝琴,嘴里夸张地叫起来。    “祝琴,你马上就能享福了,你看看,一张七块钱,一张十六块钱,都顶得上晓聪一个月工资了——”    夏臻被她们一打岔,还来不及看汇款金额。    从周婶嘴里得知具体数量,他也非常惊讶。    照字数计算,有十七八块就已经不错了,没想到给了二十三块?    难道两家报社都一致看好自己寄去的稿子,所以给了比较高档的稿费?    同时对诗歌在大众心里的地位,再次有了深刻的体会。    有人曾经说过,在这个特殊的年代,只要识字,都会背几首诗歌。    所以与其挖空心思去想什么散文,不如多抄几首歌词下来,改后了拿去发表。    “这么多?”祝琴再次吃了一惊,等看清上面的数字,才确定是真的。    心里忍不住疑惑,以前儿子的作文不是挺一般吗?怎么突然开窍了似的,居然能赚稿费了。    激动之余,拉住邮递员的胳膊,请他到屋里喝杯茶。    “我还有很多信和报纸要发,下次有机会再去吧!”邮递员也是一时冲动,才留下来跟夏臻多聊了几句,此时哪里会答应,匆匆推上自行车,往巷子里去了。    如果只能发表这一次,那只能说少年运气好。    只有以后不断发表新的作品,才算真的厉害。    “冬冬都会赚钱养家了,你得去买些rou,好好庆祝一下。”周婶在旁边提醒了一句。    以前就觉得夏臻比儿子聪明,书也读得好,就是身体差了些。    这样的男孩子,就怕养不大,以后也不好找媳妇。    现在发现他动动笔杆子,就能赚到钱,对他的观感就变得不一样了。    “对,我们先回去。”祝琴这时候也反应过来,急忙拉住儿子的胳膊,“一会让你姐去买一斤rou,我们改善一下伙食。”    悄悄望了望院子,除了陈宗堂和两个儿子虎视眈眈地望着她们,其它人似乎没留意这边。    也对,难得遇到周末,这时候大家应该去办事了。    “好。”夏臻此时心里也是激动万分,就没有说什么,快步和母亲回到家里。    祝琴衣服也不洗了,进屋后反手关上门,再次看了一遍两张汇款单,越看越兴奋。    “冬冬,你到底写了什么东西,赚了这么多稿费?”    不是说写篇文章,只有一两块钱吗?    “一篇散文,两首诗歌。”夏臻知道这事没必要瞒着,就简单说了说。    他激动倒不是因为赚了二十几块钱,而是自己的第一步计划,总算能够顺利实施了。    只要确定这条路走得通,后面一切就会越来越轻松。    “除了这些,你还有其它稿子寄出去吗?”祝琴听说儿子会写诗,心里乐开了花。    只是人心贪婪,得陇望蜀,她希望儿子还有其它作品能继续发表。    “还寄出去好几篇,就是不知道能不能发表?”望着mama期待的目光,夏臻只好说了大概的数量。    后面除了寄到《诗刊》的三首诗,还给隔壁沪市的国家级大报各寄了几首。    如果全部加起来,应该有二十几首了。    “好,好。”祝琴觉得自己像是在做梦,“你以后努力写,争取当个大诗人。”    儿子能不能考上大学,现在还不清楚。    可是诗歌发表,却是实打实的成就。    他有这样的本事,咱老夏家还怕翻不了身?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