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八十四章 山巅风光无穷好 (第2/2页)
吗? 压抑心中震惊,温荣轻声道:“我带小友去见师兄,这边请。” 他正要领人往大殿走。突然赤岳又是一阵晃动。 很快,掌门大殿升起赤光,一尊尊劫仙出手镇压地下再度爆发的凶念。 衡华迅速看向自己刚刚填补出来的那段山崖。 煞气不断侵蚀,可五彩石稳稳伫立,不曾有半点污染。 最终,地下冒出一只白骨巨手狠狠拍向山崖。 而天空也有数道仙光砸落,在那只巨手捏碎山崖之前,抢先一步将其击碎。 “看来,小友的五彩石的确能针对地渊。下面那些家伙着急了。” 温荣暂时吩咐荣云表带伏衡华前往居住地。 “伏家的别院,我们早就收拾妥当。小友先去歇息,稍后等师兄有空,我再来寻你。” “前辈等等。” 伏衡华召唤神洛天书,龟壳内有灵光投向温荣。 温荣接过》的全篇修行法。除炼气、筑基、真火、玄胎、结丹外,还有劫仙以及后续成仙篇的构思。当然,这部分并未真正落笔。 “请前辈带给卜前辈过目。” “晓得。” 温荣迅速返回去,见诸位同门坐在殿上歇息,气息略有些漂浮。 “师兄,可是地下——” “无碍,都解决了。” 卜玄摆手,不打算讨论此事。 因五彩石而闹出的一点试探罢了,不足为惧。 相反,这反而坚定他的心思。 配合伏衡华等人的计划,快些引导魔道完成“九面魔帝”。唯有魔帝成型,并将魔帝炼化为五彩石,才能把地渊彻底填上。 温荣见状也不好多言,只将伏衡华的大赤书递上去。 “我与此子交流,发现此人如师侄所言。果然是天资卓绝之辈,其才情之高,恐怕能跟几位祖师比肩。” 卜玄拿起《太清大赤书》阅览,神情十分平静。 只是另一只手,取出一本赤渊传承数千年的古籍。 原始版《万岳大赤书》。 亦是掌山传承之物。 一页页翻看,从赤渊祖师对练气、筑基、结丹等境界的构想,再到劫仙、成仙之后的修行。 赤渊祖师创造的《万岳大赤书》,与伏衡华的《太清大赤书》,前几个境界几乎雷同。只是在结丹之后出现分歧,在劫仙境界彻底分开。可道路不同,其最终道果指向的目标是同一个——赤神。 万岳大赤书的最终理念,也是大赤天尊。 卜玄长长一叹,将伏衡华送来的道书合上。 “可惜,太玄体系与我赤渊理念不同。” 他明白伏衡华的意思,但自家的理念与他们差异太大。 “脱离太玄之外的天书道法,可理念终究还是那一套。” 伏衡华的修行路线,早已摆脱太玄道法。但他,或者说当今东来修真界,在思考认知方面依旧受到太玄道统的理念影响。 太玄道统的最核心理念,世间万法俱是参悟“阴阳”的路径。 光暗、水火、生死,一切道法皆为路径。只要核心道果不改,那就是同一个门派的传承。因此,玄微、天乙、两仪诸派同气连枝。因为大家都是参悟同一个“阴阳道果”,无非是路径手段不同,各派祖师传承不同。 东来道法大半出自太玄,便是这个道路。 道法提炼其核心精要,都能找到阴阳道法的痕迹。 两阁亦如是。 紫皇阁的种种道法,其核心理念是“紫皇道神”。天道乾阳至刚,皇极寰宇。 玉圣阁以“玉圣”为核心道果,门中仙书种种,皆是参悟“玉圣”的桥梁。 在伏衡华以及东来一众宗门、散修眼中,核心道果是最终目标,是各门派道统之核心。三千道法,皆是通达道果之路。 然而—— 这不是赤渊道派的理念。 赤渊道派当年推动山历,倡议“观山测道”抗衡太玄道统,是提出另一条与太玄思路截然不同的“实证之道”。 赤渊道派比起祖神勘悟“山法”,所打通的“大赤天尊”道果。更在意祖师勘悟的“山法”本身。 或许开派祖师当年,也是在太玄理念的影响下,创造一篇通达“赤神”道果的天书。并按照自身专属需求,以山为本道。 其本人,希望后来者补全道路。以“赤神”为道标,创造水法、火法等等。 但在二代祖师时期,赤渊道派转向另一条道路。 太玄之理,玄虚空谈。非大智慧者而不可为。 我辈所求,乃脚踏实地,苦修实证之路。 赤渊道派传授给门下,并不是那个虚无缥缈,迄今为止未能走通的“赤神道果”。而是祖师传授的“勘山之法”。 人与山同在,方为仙。 将山作为道标,从而观测天地万气之运行,明晓自身在天地间的位置。 将自身的求道之路看成一条盘山路。山顶风光未必是祖师曾经看到的“赤神”。黄神不行吗?青神不行吗? 太玄讲究,道果恒一,道路千万。 赤渊之法,山法唯一,道果无穷。 因此。 赤渊道派结合先天离卦,研究出偏向于火法的全新天书体系。 如今更兼容伏衡华的五行山法,开始研究山海、山河等路线。 不论哪一种,都离不开山的稳重,山的实证。 而最终道果,那可就千差万别了。 赤神可以,岳神可以,海神也能凑合。通向五行合一、造化道果也不是不行。 “这小子拿大赤书做人情,当敲门砖。可对我家而言——” 看着伏衡华的《太清大赤书》,卜玄频频摇头。 倘若在东来,亦或者在其他神洲宗门,甚至南洲赤渊下辖的其他宗门家族,伏衡华赠予的道书都是无上瑰宝。 其阐述一种“炼太清气,辟大赤天证道”的思路。 但唯独对赤渊道派,没有任何借鉴意义。 因为赤渊道派的实证之道,根本离不开山。结丹之后,依旧在炼仙山,借山为器具,以观天地法。炼太清气,辟大赤天,完全是离经叛道。 只是,终究有门人可能不喜欢,可能天赋不在“山法”。或许在久远未来,某个后辈离经叛道,会放弃“勘山之法”。这时,《太清大赤书》便可以引导其,走向另一条通达“赤神”的道路。 “赤神,是开派祖师构想的大道真业,终究与我派渊源深厚。纵然脱离历代祖师完善的山法,走上赤神之道,总也算是一个香火门派。” 卜玄如此安慰自己。 在他眼里,太清道法的意义仅止于此。 于是,吩咐童子将道书藏于书馆,便再不过问。 不过伏衡华的善意,卜玄已然明了。自然不介意投桃报李,还一份善意。 “师弟,接下来几日。你来接待他,若他愿意。咱们家的书库随他翻阅。” 温荣一怔,然后默默点头。 行吧,反正自家从神州时代开始,就不喜欢敝帚自珍。 只要喜欢山历,研究山法的,都是朋友。正是靠着“山法实证”的无私传播,赤渊道派才一度拉起声势,险些将太玄道宗打落“第一道门”的名头。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