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第一七零章 嬴政:诸子无能,但孤还有一个儿子可担大任  (第4/5页)
,决定未来的太子储君。    “回大王。”    “诸公子之中,如果硬是要选择一人,或许也唯有长公子扶苏稍具才能。”    “至于其他公子,请恕臣不知如何评价。”    冯去疾咬着牙,开口说道。    他这也是权衡利弊下。    只能说出一个来。    如果不是因为扶苏是秦王的儿子,那些才能根本不足以太过出彩,但是如果扶苏和他的弟弟们一比,却能够称之为最好了。    “冯大人所言有理。”    “扶苏公子的确是大王的众多公子之中最出色的一人,但是...但是...他的老师太过迂腐,已经将扶苏公子给教坏了,扶苏公子心中只有儒家,如若未来让他监国理政,不足以镇压天下,不足以威压群臣。”    “反倒是容易被那些儒家的人给轻易挑唆,霍乱朝纲。”    蒙毅也咬着牙说道。    “臣附议。”    冯劫和李腾也立刻说道。    几个人。    只有两个人言明了。    说的也比较委婉。    但是,从他们口中也能够听出问题来。    听着几人的话。    嬴政没有开口,表情带着一种沉思。    “还请大王恕罪。”    几人立刻躬身一拜,神情也变得惶恐。    他们毕竟不是王绾,如果是王绾的话,嬴政如若问他这种问题,绝对会将扶苏给吹上天,半句也不会提及儒家之事。    但他们不同。    他们没有参与党争,更没有参与诸公子相争。    面对嬴政,他们自然也是说了几分实话。    为何会是几分?    严格而言,秦王诸子之中,也的确是除了扶苏外没有其他可取之处了。    或许是在外人的表现,或许也是因为那些公子们也没有时常出现,他们并不了解。    “是啊。”    “在天下间,孤为王,孤自傲强过任何君王。”    “可是孤宫中嫔妃生出的儿子,没有一个出彩之人。”    “无论是扶苏,还是其他人,或许都入不了你们的眼。”    嬴政幽幽的一叹,言语之中也带着一种唏嘘来。    对于他而言。    或许也是一个无形的打击吧。    自从当初归于大秦,被封为太子后,嬴政就立誓要做最好的太子,努力的修习,练武习文,成王后,掌王权,强盛大秦。    一步步将大秦的版图扩张。    这一步,也无人能够左右。    但是他的一众儿子们,却无出彩之人。    “大王。”    “淳于越已经死了。”    “如若再给扶苏公子择选一个良师教导,或许能够让他摈弃儒家之念。”    冯去疾恭敬的说道。    现在他算是看出来几分了。    今日传召,嬴政绝对是为了太子储君之事。    是在为未来烦忧。    “就他那个固执的心性,想要转变回来,晚了。”    嬴政自嘲的一笑。    对于各个儿子,他都有几分了解,特别是对这个曾经给予厚望的扶苏,他更是了解。    固执,迂腐,短见,无知。    嬴政都可以在他身上看出来。    他已经被淳于越给教废了。    “难道大王不是为扶苏公子而烦忧?”    看着嬴政这个态度,群臣倒是大为震惊不解了。    于此来看。    嬴政根本就不是为了太子储君而烦忧,似乎只是单纯的问一问罢了。    “如果靠着扶苏他们,孤的大秦就算灭了六国,掌控了天下,可是孤一死,天下就将分崩离析,靠他们,我大秦国运只怕只会有二世。”    “秦,二世而亡。”    嬴政自嘲的笑道。    言语之中也有对扶苏他们的失望。    自从掌王权后,众多儿子也逐渐长大后,逐渐也展现了他们自己,但是为何嬴政未曾利息太子储君,第一,是因为他心中对夏玉房的牵挂,他想要立自己与夏玉房的儿子为太子,多加培养。    第二,的确是这些宫中嫔妃所生的儿子没有什么出彩之处。    根本不足以让嬴政打破心中的恪守。    听到嬴政的话。    冯去疾他们的脸色一变,急忙一拜,惶恐无比的道:“大王千万不可如此想。”    “如今大王正值于春秋鼎盛,我大秦国运昌隆,我大秦一统天下后,大王可亲自教导公子,甄选一个可担当大任的后继之君。”    “这一切都为时尚早。”    “不错。”    “大王正值于春秋鼎盛,绝不可如此想。”    “我大秦国运一定能够传承千秋万代。”    李腾,冯劫他们也纷纷开口道。    而一旁。    王翦,桓漪,尉缭三人则是若有所思,并没有开口。    显然。    他们也都知道嬴政的目的。    言语之中。    对冯去疾他们多有试探。    如若他们但凡对哪一个公子多有推崇,不打算对嬴政说实话,那或许那个人就会被请出这章台宫了。    这一切,都是王权的一种试探。    不过从现在来看。    这些不知道赵玄身份的重臣都过关了。    哪怕是得声望最大,被朝臣给予厚望最大的扶苏,他们也是不得不说的。    “为时尚早?”    “不早了。”    “昨日行刺之事。”    “孤,差一点就死了。”    嬴政声音透出了一种严肃。    整个章台宫内,也笼罩了一种无形的压抑。    “若是昨日那刺客真的得逞了。”    “孤死了。”    “大秦会如何?”    “你们知道吗?”    “王翦,你说如果孤死了,大秦会如何?”    嬴政扫视了众人,最后落定在了王翦的身上。    “如若大王遇刺身亡。”    “大秦将分崩离析。”    “朝堂之中将会分为数派,拥立众公子争夺王位。”    “我大秦将陷入内乱之中,秩序崩乱。”    “齐楚燕三国必会乘机动兵,攻我大秦,内忧外患之下,我大秦或许会亡。”    王翦躬身一拜,大声的说道。    他,实话实说。    并没有任何虚言。    如果昨日赵玄没有赶到,让那荆轲得逞了,大秦要遭受的后果绝对不会比王翦所说的要好,而是会更差。    朝堂之上。    支持诸公子的朝臣必会为了他们支持的公子而死斗。    秩序崩乱下。    朝堂失去了法度,朝堂一乱,有关于大秦百万大军的粮草调度,百万大军的后勤,全部都将乱了。    而后果就是大秦锐士失去战力。    大秦强。    并非单单的军队,还是因为朝堂上有着能臣的运筹,他们调度辎重,稳固大军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