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197章 新人到来  (第1/2页)
    时间匆匆。    进入12月份后,天气更冷,完全不能进行室外训练。    杨浩只能在训练局的室内田径场训练。    为了不耽误上课,基本上都是每天开车往来学校和训练局。    田径馆。    杨浩和王胜男一起进来的时候,看到跑道上有个陌生的身影。    “有新人来?”    王胜男之前听李衡说过,回答道:“之前说有个帝都田径队的新人,叫张培蒙,不知道是不是。”    杨浩一听这个名字就知道应该就是了。    张培蒙,前世国家队100米和200米主力成员,身体条件很好,天赋也不错。    在13年的跑了10秒的成绩,而那时候已经超过26岁。    根据百米短跑运动员创造世界纪录的年龄来看,巅峰期一般在22-26岁。    而张培蒙那时候基本是巅峰期末尾或者已经过了巅峰期。    前期基础打的不好,训练方法也有问题,否则,他在22-26岁之间肯定能跑进10秒。    还有苏丙天,百米天赋要更好,30岁后还跑出了9秒83的成绩。    如果能在20岁以前接受更加科学的训练,在身体素质的巅峰期肯定能跑出比9秒83更好的成绩。    比如起跑。    前世12年伦敦奥运会,苏丙天太过追求起步加速的爆发,以至于后程完全没有速度。    虽然前几步确实速度够快,以至于连博尔特都有些懵逼,但有什么用呢?    百米不是只有前程。    苏丙天后来实力提升,也是因为不再过度追求前程,起步中规中矩,而后程能力大幅提高。    想到这里,杨浩暗暗决定,只要有机会,一定尽早把他们带上正道。    旁边。    王胜男见杨浩皱眉思考,好奇地问道:“小浩,想什么呢?”    “啊?”    杨浩回过神,笑了笑:“没事儿!走吧,去见见新人。”    场边。    冯树勇,于立伟,李衡以及张培蒙的教练也在。    他们正在交流训练方法。    目前来说,因为有杨浩的例子在,李衡在国内短跑领域算是最为权威的教练。    原本雅典奥运会后总结的训练方法和理念,下发之后地方队的教练并不是特别看重。    但随着杨浩今年的爆发,并且在世锦赛上成功夺冠,地方队的教练没办法,也没理由再忽视他的百米技术。    也是因此,各地方队对百米运动员的训练方法也都有了一定的改变。    比如抬头问题。    以往因为小步快跑的理念,过度追求前程爆发,选手往往是三步抬头,没有能充分发挥重心前带来的加速优势,到了后程,速度下滑幅度非常大。    基本没过50米就其他选手超越并拉开差距。    现在也都在学杨浩的百米技术,抬头不再那么早,基本都要20米以后抬头。    “杨浩来啦!”    看到杨浩,于立伟笑着打招呼。    杨浩点点头:“你们讨论什么呢?老远就能听到。”    “你来的正好。”    于立伟起身介绍道:“这位是帝都队的刘教练,跑道上是他的弟子张培蒙,比你小一岁,技术特点你差不多,也是大步幅,你看看怎么样。”    杨浩先打招呼:“刘教练好!”    说完,他看向正在热身的张培蒙,身体条件确实不错,但看身材,上肢力量应该不强。    这也是当下国内短跑运动员的通病,不重视上肢力量。    “哔!”    刘教练吹了声哨子,叫张培蒙过来。    他也看到了杨浩,顿时有些激动,还有些紧张。    毕竟杨浩是世界飞人,在国内体坛的地位很高。    “杨浩哥,你好,我叫张培蒙!是你的粉丝!”    “不用那么客气,咱们都是队友,热身好了吗?跑一枪看看。”    “好。”    于是,张培蒙走向起跑线。    大家也都跟着过来。    杨浩没说话,静静地看着张培蒙做起跑前的准备。    “预备。”    刘教练喊口令。    张培蒙随即弓身抬臀。    “哔!”    哨声响起的一瞬间,张培蒙双手推离地面,双脚同时用力蹬踏向上前方冲出去。    起跑动作没有太大的问题。    不过,起步之后问题就出来了。    前两步的步幅没有很好的控制住,有些大,抬头也早,20米,对其他国内运动员来说20米可以,但张培蒙可以更晚一些。    还有就是抬头之后上半身不稳,有明显的摇晃。    等到张培蒙进入后半程,于立伟问向杨浩:“感觉怎么样?”    他没有直接回答,神色平静地说道:“等回来再让他跑一趟,我看看后程。”    说完就走向了终点的方向。    于立伟看了其他人一眼:“杨浩很认真啊,老刘,等会儿他要是说的不太好听,你可别急。”    闻言,刘教练苦笑道:“指出问题是好事,我急什么?再说了,以他的地位,我也没资格急啊。”    这话说的倒是事实,虽然他是老牌教练,但论地位比杨浩差了不只一星半点。    很快。    张培蒙回到起点,并没有休息太久就再跑了一枪。    毕竟只是看技术,体能足不足不重要。    终点处。    杨浩看着张培蒙高速奔跑,步幅相比于国内其他运动员比较大,但按照他的身高来说步幅还是不够。    除此之外,途中跑的时候大腿前摆幅度和速度都不够,下压不够积极,而且没有明显的扒地动作。    最后,距离终点线还有五六米的时候就已经开始低头,准备压线,这就导致又损失了一些速度。    总的来看,张培蒙的百米技术问题很大。    或者说跟国内大部分短跑运动员差不多。    片刻后。    杨浩回到起点处。    刘教练忍不住问道:“怎么样?”    “身体条件不错。”    杨浩先做出了肯定,接着看向李衡:“教练,你是什么看法?”    李衡皱眉说道:“我觉得总体不错,但细节上有不少地方可以做的更好,抬头过早,途中跑上半身不稳。”    杨浩点了点头:“我说说我的看法吧,不一定对,大家暂且听一听。”    “没事,你随便说。”    “问题很多,除了教练说的抬头过早和上半身不稳之外,大腿前摆速度和幅度不够,下压不积极,没有明显的扒地动作,上肢力量明显不足,摆臂幅度不够,后半程耐力不足,冲刺过早。”    刘教练:......    问题听起来也太多了。    这时,杨浩补充道:“但培蒙的身体条件确实很好,能被你们看重,也证明天赋不错,只要这些能改正,跑进10秒绝对不是问题。”    听到这里,在场的人全都眼睛一亮。    尤其是刘教练,于立伟和冯树勇。    他们都没想到杨浩对张培蒙这么看好。    尤其是张培蒙,心里狂喜。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