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三十四章太子跑了  (第1/1页)
    景泰帝一个人拿着剑乱砍乱劈,一时之间无人敢上前。    终于,景泰帝累了,坐在台阶上,眼神呆滞对着四周的群臣道:“都散了吧!”    一个人坐在台阶上静静的望着远方。    不知道在想什么,李叶上前道:“父皇。”    “花瓶还在,工匠还可以修补的。”    “碎了就是碎了,在怎么修补,也不是原来的那个了。”    这花瓶似乎很有故事,但景泰帝不讲,李叶也不好问。    许久之后,景泰帝道:“太子呢?”    李叶摇头道:“不知道,当时很乱,所有人都盯着花瓶,没看到太子。”    景泰帝摸了摸李叶的头叹了口气,    便站起身来,缓步走了,身形很慢,李叶突然觉得景泰帝老了,如一个风烛残年的老人,步履阑珊,却又倔强的向前走去。    风波还在继续,并没有因为太子的提前离场而结束。    第二天朝会,景泰帝要废了,太子,却没想到,平日里恨太子恨得牙痒痒的太傅却带头反对道,“陛下,太子新立,岂能轻易言废?与朝廷威严何存?”    儒家众人虽不明了,不过看着太傅发言,便纷纷出言附和者。    “陛下。废立太子岂能儿戏?于朝廷法度何在?脸面何在?此正是多秋之际。不疑在生事端。”    儒家人多,且口径统一,景泰帝。又找不到太好的理由,废了太子。总不能说,因为一个花瓶。要废了太子吧!    而在儒家口中,太子也成了一个聪明伶俐、听话、饱读诗书,知错能改的好孩子。    景泰帝气的直接罢朝。    下了朝,儒家众人纷纷凑在一起,“太傅,太子这性子与我儒家甚是不合。简直是欺师灭祖的典范,说是欺师灭祖,都算是夸他了。怎可死保下他?”    太傅笑道:“若是让陛下废了太子,那诸位觉得谁该上位?    陛下,诸位皇子中,现只有李叶最为灵动,且有天生圣人生而知之说法。太子若废,他必上位。此子虽年幼,却是个极有主意的。    太子虽与我等不和,但也可看出是个莽夫,没脑子的,我等此前方法不对。    对付此等莽夫,且可已暴治暴焉?。”    况且现在与先前不同。    先前太子虽不服管教,且我行我素,没人敢拿他怎么样。    可而今太子已失帝心,看陛下那模样就是真杀了太子,也不是不可能,如今太子可以依靠的,只有我等,听我等的话,他还能活,以后还是皇帝。如若不然,就算皇帝不杀他,也是废太子。    自古以来,废太子者,焉有独活?他没有别的退路了。    至此,诸位可细心教导。必将让他迷途知返。”    儒家众人一听,直叹还是太傅看的远。    左相赵素却坐在那儿一言不发。    “一个花瓶而已,到底是什么来头,让陛下如此生气?”    众人也面露疑惑。终于在下午时分,传出消息。那是武帝给予景泰帝的花瓶,武帝一生要强,从不曾有过柔情,哪怕面对自己的独子。    也是要求甚高,唯有最后一次出征之前。    景泰帝第一次以太子的身份监国,却因胆怯跪哭在武帝面前。请求武帝不要走。    仅那一次,武帝露出了唯一的柔情时刻,指着一个花瓶道:“父皇虽不在你身边,可那花瓶代表着父皇看着你呢,好好做。”    虽只有短短的一句话,却撑起了景泰帝年少时的心境。    而武帝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那花瓶就成了景泰帝唯一的思念之所。    李乾碎了那花瓶,便是碎了一个儿子,对父亲的唯一的寄托。    景泰帝固然生气。难怪要言说劈了李乾。    此刻李乾躲藏在咸阳中,内心焦灼不安,他没想到。一个花瓶而已,景泰帝居然要杀了他。    见有人推门而入,内心不惊,嘎达一下。    见是太傅,一失往常的厌恶。凑上前道:“太傅,父皇怎么说?还生气吗?”    太傅摇摇头道:“陛下,依旧很生气,扬言要废了太子,殿下恐有杀身之祸。    据说那时武帝留给陛下的,陛下喜爱异常,从未示人。”    李乾道:“我只是随手拿了一个花瓶,怎么就是那么重要呢!”    李乾自叹倒霉,那么宝贝的花瓶不收起来,放在大殿之上。    “为今之计,只有离开咸阳。暂躲陛下的怒火,等陛下气消了,殿下再回来也不迟。”太傅说道。    李乾却道:“我也知咸阳,非久留之所。可天下之大,皆是秦土,我又能去哪?”    太傅思索半刻道:“如今天下,殿下只有一个地方可去。”    “哪?”李乾急切的问道。    “雁门关。”太傅道。    李乾听了直摆手:“匈奴人正围在雁门关,过去岂不是有生命危险?不去,不去。”    太傅摇头道:“殿下且听我说完,天下之大,无论殿下去哪儿,陛下都可将殿下召回,唯有雁门关,才是唯一的活路。    如今匈奴陈兵雁门关,殿下以太子身份前去,一是可鼓舞士气,太子亲自坐镇,二可为殿下收拢军心。三让陛下不可轻易召回太子,也不可废了殿下。    此保命之策,只要熬过这段时间,等匈奴退兵,殿下回来就是大功一件。    老臣言尽于此,殿下还是细细斟酌一番。”    李乾此时早已失了主意,只得道:“太傅,我都听你的,我都听你的,这就去,我这就往雁门关赶去。”    言语中尽是讨好,“太傅等我当上皇帝,必不忘今日救命之恩。”    随即两人商定一些计策后,太傅离门而去,太子策马直奔雁门关。    与太子一前一后的,还有景泰帝发往雁门关的旨意。    太子成了监军。    李叶却在此中,嗅到一股不一样的契机,总感觉哪里有点不对劲,可又说不上来。    不过,此事和他无关。    就在他逍遥自在时,景泰帝差人。过来告诉他从明天开始,他要与景泰帝一起上朝。    恢复先前,太子不在时的光景。这让李叶叫苦不堪。    太子走了,彻底的解脱了,却给他留一下一个坑。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