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章、春风起  (第1/1页)
    空置的仓库、厂房,堆满物资后,洪国忠闲了下来。    每天打一些电话,运输物资的事,全部丢给运输公司。    宋山那边有专人接收捐赠物资,用不着他费心。    得知宋山发生地震,耀阳集团不少员工自发捐款。    见此情形,身为老板的洪国忠,捐了十亿港岛币。    上行下效之下,没有捐款的员工,纷纷慷慨解囊。    得益于几年的撤离演习、危房加固,这次的宋山地震,伤亡人数减少很多。    灾后重建的事,不是一朝一夕可以搞定的,需要不少时间。    洪国忠复制的帐篷,一个就能暂时解决一家人的居住问题。    本着有备无患的想法,他复制了一百万个帐篷。    单个帐篷重约一百斤,一辆货车每次只能运输五百个帐篷。    经过协调,火车进港卸货后,就将耀阳集团捐赠的物资运往宋山。    港岛大多数生活物资,都是从对岸买的,不但价格低,而且质量好。    有火车加入运输,转运物资的效率提升了几倍。    洪国忠没有亲自去宋山,而是让那些自愿的员工,前往宋山救援。    “请假去宋山的那五千多人,往后作为集团的骨干。”    “工资一分不少,每天补贴一百港岛币。”    让人工智能小白,关注参与救援的员工。    请假去帮不认识的人,其人品不言而喻。    拥有聚宝盆的洪国忠,相对于员工的才能而言,他更在乎员工的人品。    有复制地球的技术、设备,不用担心赚不到钱。    不为赚钱发愁,员工的才能差一点,也没什么影响。    当然,这也是他有聚宝盆、复制地球,要是没有聚宝盆和复制地球,他肯定会从利益的角度上考虑,麾下员工的才和德。    同一座山,站在不同的角度、高度,看见的景象不一样。    同样都是一百块钱,对富豪而言,不值一提。对穷人来说,却是一笔巨款。    时间如流水,转眼又是两年。    得知对岸刮起春风,洪国忠情不自禁的笑了起来。    “购买十万亩工业用地,将芯片厂、晶圆厂等技术含量比较高的工厂都迁过去。”    “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前途无量,但愿可以承包下来。”    坐上飞往京城的客机,洪国忠心里充满期待。    刚下飞机,他就被人接走了。    吃饭商谈,耀阳集团免费得到十万亩工业用地,成功承包高速公路和高速铁路。    选好修建工业园的地方,洪国忠打了个电话。    次日上午,耀阳建筑公司的人和机器,源源不断的开赴京城。    洪国忠打算在京城的郊区,建造一个更先进的芯片厂、晶圆厂、数据中心......    港岛那边的芯片厂、晶圆厂、数据中心以后都迁到京城。    为了解决港岛的电力供应问题,他决定建造一个核电站。    有地球那边华电公司的技术,足以建造出领先地星几十年的核电站。    得到洪国忠提供的技术,采购浪国核电站设备的事无疾而终。    有现成的技术,照着制造就有属于自己的核电站。    接连几个月时间,洪国忠每天都会接打不少电话。    耀阳建筑公司九成以上的人和设备,都在对岸忙活。    铺光缆,拉网线,建信号站,修公路,修高速铁路......建办公楼。    “花钱的速度,依旧比不上赚钱的速度。”    耀阳集团的流动资金,折合成港岛币,已有三万两千多亿。    去年上半年,耀阳集团的三十六颗卫星就升空了。    耀阳集团多了卫星电视台,通信公司推出了卫星手机。    出厂价高达三万港岛币的卫星手机,已经卖出去几十万台。    卫星版的电脑,单价五万港岛币,目前已卖了十几万台。    全球各地都有信号的卫星手机和卫星电脑,是从事特殊工作的神器。    探险的时候,有一台卫星手机,遇到困难的时候,就能打电话求助。    将某些信息传递到大洋彼岸,卫星手机和卫星电脑堪称神器。    每年两千港岛币的年费,对某些人来说,算不得什么。    重回京城的洪国忠,买下一个庄园。    这天上午,看着报纸的他,发现李洋诚来内地投资房地产了。    憋屈了几年的李洋诚,盯上了内地的房地产行业。    在港岛的时候,财大气粗的耀阳集团,让地产公司在温饱线上下挣扎。    有耀阳建筑公司参与竞拍,买地十分困难,房子建好了,又卖不出高价,整个港岛的地产公司,目前只剩下三家。    港岛的水电气公司,都是耀阳集团的产业。    不计其数的港岛人,在背后称呼钟国鸿港岛王。    澳岛有赌王,港岛有港岛王。    “在李洋诚买的土地旁边,也让人买一些土地,反正这边现在的地价便宜。”    “要致富先修路,先弄公路和铁路,过两年再捐钱修建学校。”    洪国忠和秦京茹,回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四合院。    “国忠,能卖一些电视机给我吗?”刘海中找上门来。    “二大爷,你要电视机?我送你一台。”洪国忠笑道。    相识一场,送一台电视机,算不得什么。    “国忠,我想做电视机生意。”刘海中说道。    “那就去深州进货吧。”洪国忠说道。    “我,我。”刘海中欲言又止。    得知对方想要不交税的低价电视机,洪国忠装傻充愣,心下有些气愤。    没能得偿所愿的刘海中,步履瞒珊的离去。    几分钟后,许大茂登门拜访。    “大茂,什么事?”洪国忠笑着问道。    “国忠,能否卖一些东西给我?”许大茂问道。    “想要什么?”洪国忠不答反问。    “你们公司生产的电视机、录音机、电脑、手机、DVD......刚到深州就被卖光了,我想买一些来卖。”许大茂直言不讳。    “你有多少钱?”洪国忠问道。    “三千。”许大茂说道。    “只有三千块钱?”洪国忠无言以对,彼此邻居一场,他考虑了几秒,说道:“这样吧,你去深州拿东西,一样给你十件,卖完给我钱。”    “谢谢。”许大茂感激不已。    “怎么没看见你们家海棠?”洪国忠问道。    “她回娘家了。”许大茂皱了皱眉头。    “大茂,你快四十岁了吧?”洪国忠转移话题。    “我今年四十一了。”许大茂说道。    “时间过得真快,我今年三十八了。”洪国忠感叹不已。    “是啊,时间过得太快了。”许大茂点头符合。    洪国忠拿出手机,给深州那边的人打了个电话。    “国忠,谢谢。”许大茂转身离去。    在大院住了一晚,洪国忠开着车,与秦京茹一起,前往郊区的秦家村。    见他们回来,刘春燕欣喜不已:“国忠,京茹。”    “爸,妈,给你们的。”洪国忠拿出车里的卫星电话、衣服、鞋子等。    “我去做饭。”刘春燕笑道。    “不用做菜了,我们带了菜回来,热一下就行。”洪国忠说道。    “行。”刘春燕点了点头。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