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十五章:扶罗使臣,羞辱大夏?快去大夏书院传朕外甥来!  (第1/5页)
    大夏文圣正文卷第七十五章:扶罗使臣,羞辱大夏?快去大夏书院传朕外甥来!秦王府。    望着三大车的礼物,李遂有些皱眉。    毕竟这是给自己老弟送礼,三大车不知道够不够。    可就在此时。    一名亲信快速走来,在他耳边低语。    “王爷。”    “扶罗王朝的使者,快入京了,在京都五十里外,半个时辰左右,便要入京了。”    随着声音响起。    李遂不由皱眉。    “就来了?不是预计七日后到吗?”    李遂皱眉,有些惊讶。    按照礼部计划的时间,差不多七天后,扶罗王朝和大金王朝的人都会来。    提前七天,有些古怪啊。    “回王爷,礼部也不清楚,是扶罗王朝提前出发了。”    “而且扶罗王朝的神罗三皇子,与扶桑十公主一并前来,为使臣代表。”    后者回答。    “提前出发?三皇子?十公主?排场还真够大的啊。”    秦王皱眉。    他稍稍思考一番,随后开口。    “让礼部先去招待一二,本王入宫。”    “这些礼物送往大夏书院。”    “告知我老弟,说本王有事无法过去,下次再聚。”    秦王开口。    扶罗王朝提前七天过来,这可不是什么小事。    肯定是有什么目的。    他要入宫,将此事告知自己父亲。    “是。”    后者没有废话,直接去安排。    而此时此刻。    京都,五十里外。    长长的车队缓缓出现,一匹匹战马守在两旁,两辆玉辇并行在大夏京都官道上。    这是扶罗王朝的使臣。    而玉辇之后,则是一辆辆马车,马车当中是扶罗王朝的才子。    这一次,大夏诗会,扶罗王朝格外的上心,不仅仅排出王朝最有文采的读书人,更是派出三皇子与十公主。    扶罗王朝,原本有两个国家,一个叫做扶桑国,一个叫做神罗国,原本水火不容。    但随着当初东荒中原十国乱战之时,两国达成一致目的,想要窃取中原土地,故而融为一国,名为扶罗王朝。    在长达接近百年的磨合下,两国也逐渐融洽,并且的的确确占领了中原部分领地,不过借助的是北方匈奴之手。    边境十二城,还有一些都护府都被北方匈奴占领,扶罗王朝的影子,从来没有少过。    原本大夏王朝稳定下来,是想要抢回领地,但因为大金王朝的参与,导致大夏王朝寸步难行。    自然而然,这件事情就只能放在一旁,等待合适的时机。    所以,扶罗王朝有两位皇帝,美称双圣临朝。    左边玉辇当中。    有七八道人影浮现,一名阴柔俊美男子,穿着金色四爪龙袍,端坐在玉辇当中,他一袭紫发,满脸的玩世不恭。    而两旁各自跪坐四人,皆是读书人。    “诸位,此番大夏诗会,我父皇对诸位给予厚望,还望诸位能够摘得头筹,也好让本皇子交差。”    “倘若谁能拿下第一,将大夏儒者踩在脚下,本皇子必会向父皇请命,将我四妹许配给其。”    “故而,还望诸位这次要好好准备啊。”    神罗三皇子开口,眼中含笑,看向这八人。    声音响起,八人皆然露出喜色,但很快声音跟着响起。    “三皇子殿下,大夏儒道,不过尔尔,尤其是大夏皇帝,得位不正,下面更是一滩烂泥。”    “恩,上梁不正下梁歪,大夏皇帝篡位登基,大夏所有儒者清流,早就死了,非要说也就是苏文景稍稍还行。”    众人开口,抨击大夏皇帝。    “苏文景?呵,也不过尔尔,他不是已经被朝廷诏安了吗?以前某还敬重他,现在,名利缠身,不为儒道。”    “的确,我原来也很敬重这个苏文景,现在再看,也是个伪儒罢了。”    “哎,想不明白,为何天命为何选择他们,大夏王朝得九道天命,实属不该。”    众人议论,顺便把苏文景抨击了一番。    “不,与他们无关,天命之说,应该是与国运有关,大夏王朝毕竟一统十国,还是沾了大夏太祖的光罢了。”    “否则的话,大夏也配九道天命?”    一名男子开口,对大夏十分仇视。    面对众人如此,三皇子很是满意。    可就在此时,一旁的玉辇当中,也传来了声音。    “不要小看大夏。”    “以往还好说,如今的大夏,可多了一个绝世大才。”    声音悦耳,传入玉辇当中,众人不由沉默。    这是扶桑十公主的声音。    “公主殿下所言之人,是最近风头极盛的顾锦年吗?”    神罗三皇子开口,直接询问道。    “恩。”    后者澹澹回答,从玉辇当中传来声音。    “呵,公主殿下有些多虑了,这个顾锦年,本皇子并不认为他有什么绝世大才。”    神罗三皇子笑了笑。    不以为然。    而其余人也跟着开口了。    “三皇子所言,的确无错。”    “这顾锦年,我倒是有些了解,他是镇国公之孙,年幼时纨绔无比,做事嚣张跋扈,若不是世子之位,不过芸芸众生罢了。”    “然而,自他溺水之后,顾锦年便一发不可收拾,突兀之间,写出名诗,而后着千古文章,再写镇国诗,千古诗,为民伸冤。”    “倘若换任何一人,某一定敬佩,可换这个顾锦年,某只感到恶心。”    有人出声,点评顾锦年。    此话一说,顿时引来众人好奇。    “何出此言?”    “这是何意?”    几人十分好奇,不明白他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对于顾锦年,其实在座众人或多或少还是有印象的,千古文章,镇国诗,千古之诗,为民伸冤,这些事情,是他们梦寐以求想做到的。    可他们这辈子难以完成其中一件,如今顾锦年横空出世,让他们既是震撼,又是发自内心的嫉妒。    如今听到有人抨击顾锦年,表面上他们很好奇,心里则是极其舒爽。    “诸位想想。”    “一个武将世家,能培养出读书人吗?”    “即便是请来大儒亲传,那又如何?”    “再者,文章诗词,需有阅历才可着写,敢问诸位一句,自古以来的千古文章,千古诗词,哪一个不是名家所着?”    “再看看他们年龄,皆已至花甲方能写出,纵观历史,的确也有惊为天人者,但往往都是昙花一现,一首诗名流千古。”    “而顾锦年呢?既是千古文章,又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