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六章 出大事了!  (第2/2页)
    唐老爷望过去,见这老头匆匆忙忙的跑过来,也顾不上理那丫鬟,忙又上前问道:“怎么了怎么了这是,楚老,您怎么如此慌张啊?”    楚管家扶着唐老爷的手,气喘吁吁的说道:“大事不好了老爷,您快出去一趟吧……”    “怎么回事啊……到底发生什么事情了?”    “外面聚拢了一批乡亲,为首的是一对老夫妻。    他们说自己的孩子……”    说到这儿,楚管家望见了在一旁垂着头的丫鬟,便立刻说道:“啊,就是她,就是春花。    你爹娘都在外面呢!还叫了一群人,说你怀上了大少爷的骨rou,大少爷要你堕掉你不肯,还说大少爷威胁你,不堕就杀了你。    你快出去给他们解释一下,把他们都遣散了,这事要是闹得大了,咱们唐府可就彻底臭了!    老朽听说官府已经派衙役过来维持秩序了,你快点的吧!”    说着就要拉着春花走,结果春花却躲开了楚管家抓过来的手。    楚管家一愣:“春花……你这是……”    唐老爷的脸色,此时已经是彻底的黑了下来,不为别的,就因为外面的事情。    这片土地自古以来,皆是官商勾结,地方豪绅便是另一个县令。    可是这一切都从郑太祖的时期结束了。    他设置了直接隶属于皇帝的御前巡检司,这帮人成天别的不干,就是满大街的跑,专门捡百姓们说的话听。    今天上午听说哪儿有个贪官污吏,下午就过去抓人,效率极高,而且权力还特别大。    这就导致地方官员怕巡检司,就像是老鼠见了猫一般,完完全全的不敢忤逆半分。    而且巡检司内部的构成还是三权分立,一部分是皇帝直接安插进去的人手,另一部分是从御史台里那些自视甚高,逮谁喷谁的大喷子御史中挑选出来的。    还有一部分人则是从看不惯文臣假惺惺的武官中挑选出来的。    这三个派系人聚集在御前巡检司里面,干的虽然是同一个活,但实际上也并非是同一条心。    武将瞧不起文臣,内侍瞧不上武将,文臣又瞧不起内侍。    彼此之间相互嫌弃却又有不得不相互依存,这就导致一旦有机会对付对方,他们都绝对不会放过。    所以,当御前巡检司建立并且正式在全国各地展开巡检的时候,有不少人托关系贿赂巡检司里面的官员。    但大都是被另一派系的人检举,然后直接踢出巡检司的队伍。    如今,经过了数百年的演化,巡检司内部虽然仍旧是三权分立,但运作起来却已经是相当的成熟。    三个派系在对方的阵营里皆有手眼,一旦其他派系的人犯了原则性错误,他们就会立刻展开调查确认无误后再踢出去。    这就导致巡检司是整个郑国里面最干净的机构,并且也的确代表了皇帝,倾听民间的呼声。    有皇帝授予的先斩后奏的权柄,让他们不惧任何地方强权,但有不平,便会出手。    当然了,这其中也不乏别有用心之人借机牟取利益就是了,这是无法避免的。    尤其是如今的天下,当皇帝疏于朝政,在酒池rou林之中流连忘返的时候,皇权对地方的管理也就不再那么有力。    而作为皇帝鹰爪的巡检司也就难免混入了蛀虫。    之所以要提到这些,是因为巡检司对于唐家这种地方势力来说,完完全全就是悬在头上的一把剑。    只要绑着剑的绳线稍微松了一些,唐家就离覆灭又近了一分。    而什么是绳线呢?那自然就是百姓的态度了。    巡检司这个机构在老百姓的世界里是没什么存在感的,因为他们调查的时候一般都是进行内部调查,派人乔装打扮去收集信息,非常的隐蔽,就连被调查的人都不知道自己被调查了。    知晓内情的也就是能接触到官府的人,而这些人哪个不是小有势力的?    所以这些人说话做事一般都是谨言慎行,但老百姓就不这样了。    几个人三五成群凑在一块,从天南说到地北,基本上是有啥说啥。    而这些话若是恰巧被巡检司听到,那么他们就会展开调查。    如今事情闹得这么大,要是闹开了,整个昌平县城都得传出去。    即便自己做了这么多年的好人、善人,也没用。    正所谓是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多少人眼巴巴的盯着自己呢,就巴不得自己摔得越惨越好。    想到此,唐老爷恨恨的瞪了眼春花。    这个愚蠢的丫鬟,她根本就不知道她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麻烦。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