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74 你猜到了就给你发布会门票  (第1/2页)
    从魏蓝提出新型智能耳机的设计后,高冷枝就时不时也会将时间放到这边的项目上,毕竟当初也有她对智能耳机最初步的想法在里面。    “耳机的芯片封装流程走完没有,这边还要测试双耳信号协同。”    “W1芯片的封装测试好了。”    很快,无线智能耳机部门也迎来了最后阶段的测试,W1芯片的E0测试版已经封装完毕,交付到了辰星科技的耳机业务部门。    之前关于智能耳机的软件方面也都做好了跟深蓝系统的匹配,这个项目的进展速度很快,高冷枝由于也参与了当初设计无线智能耳机概念的讨论,后来也完全加入到了该项目的流程。    这样,在高冷枝和魏蓝两人的带领下,智能耳机系统的研究正式步入了实质性阶段,而此时,智能耳机系统终于也迎来了第二次实验室样品测试阶段。    这一次的测试,主要就是为了测量智能耳机的功能。    测量智能耳机的工作很简单,那就是根据智能耳机系统软件的特性,制定一个测试标准,这样智能耳机才能够根据自身的情况,发挥自己的功效,比如说当智能耳机接收到手机蓝牙传输电波之类的,控制芯片就会开始工作将数据转换成音频。    现在最重要的是,辰星科技设计的真无线耳机,要在技术上进行各种“突破”。    双耳无线连接:如果W1是采用蓝牙连接,就需要解决射频信号的穿透问题,否则无线耳机在空旷的空间就会出现射频中断,听歌出现卡顿现象。    如果W1集成了NFMI,音频质量又受到传输速率限制,达不到CD级音频体验。    双耳音频协同:对于立体声耳机来说,由于两个耳机之间是通过无线连接,如何保证音频是“同时”从两个喇叭里发出?    如果双耳的协同出现了问题,差了几毫秒,那么听到的立体声音效就和原著大相径庭了,更别说听3D以及VR音频体验。这个工作需要从协议端和芯片端同时深度优化。    这一次的样品测试中解决了大部分的问题。    技术方面的问题有许多的技术工程师去负责解决,产品的设计者更应该把握产品本身的卖点。    为了不让高冷枝知道,自己实际有了这种新款无线耳机的成品设计方案,魏蓝还跟她在结构设计方面进行了多轮的改动。    从一开始,体型的设计从比一块钱硬币还大一圈的传统蓝牙耳机,到现在,体积缩小到正常耳机的程度,也是经历了一番很大的改进。    高冷枝说:“像这样两边都无线的耳机设计,难道真的不要设计佩戴耳钩,我担心这样容易掉。”    如果不是他自己佩戴过AirPods的实际体验,知道正常行走,甚至小跑都不容易掉落耳机,不然魏蓝也会担心无线耳机会不会因此掉落。    “魏蓝,耳机的外形真的要设计成这个样子吗?我总觉得样子好像比较奇特……”    由于是和高冷枝两人一起想出来的无线耳机设计,所以在这款新型智能耳机的一些功能与调试过程中,魏蓝还听取了她的不少意见。    例如,这款辰星科技新产品的命名,魏蓝就听取了高冷枝的提议,叫做星坠系列。    寓意它像是一颗闪耀的星辰,点缀着佩戴上它的耳朵,它甚至比耳饰这类的饰品更为吸引他人的目光。    最后还是在外形问题上,遇到了些许的争论。    高冷枝做出了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大多与市场上的一些运动型耳机的设计风格类似,加上了一个挂耳的部件,但是都没得到魏蓝的认可,还是魏蓝提出了个新耳机模型的外形。    可是,魏蓝让她设计出来的那个耳机建模,无论高冷枝怎么看,都觉得向是一对缩小了的电吹风……    “难道你不觉得,虽然你设计的那几款样式确实实用性很足,可我们也不需要继续按照传统耳机的外形去设计,我们设计的毕竟是无线耳机——    未来的智能式耳机方案,未来无线耳机的样式难道不应该科技感更强烈一些?”    这是魏蓝给出的意见,虽然他当初看到AirPods的耳机造型时候,也是有点外形怪异感,但真正的佩戴上去的时候,耳蜗的佩戴舒适感却做不得假。    还有的是,因为这种耳机的无线设计,让魏蓝最为在意的地方,除了功能上的问题外,还有一点就是担心掉落遗失的顾虑了。    “这个听筒部分的设计非常贴合我们人体的耳蜗凹陷,发音区部分是做了双孔出声设计,可以最大程度不造成音源的浪费,而且我们的耳机非常轻巧,不会那么容易掉落的。”    最后,两人还是一致通过了这个设计方案。    单边耳机个体仅有不到5g的重量,白色的耳机机身,采用了仿电吹风式的设计外形,头部几乎集成了发声单元与所有电路的结构设计,在握柄的部分,除了内置的定制的极小型锂电池,还加入了触控感应模块。    耳机本体在满电状态下的续航时间为4到6小时。    电池仓部分则为整体亮白色,椭圆扁方体造型,底部留有USB的充电接口,内置了400毫安时的电池保障无线耳机的续航电量,最高续航时间为16-20小时。    可以说,这小小的耳机里面,塞入的都是目前最尖端的设计工艺科技。    魏蓝敢说,没人能拒绝这样的智能耳机!    在二次试验样机测试完成后,辰星科技还是找到顶星集团那边的代工厂,将这种样机的生产代工单与他们谈判。    智能耳机之外,平板电脑也已经完成了系统适配阶段的工作。    两款产品正在走3C质检认证,RoHS指令检测。    还有上市前的产品可靠性检测。    这个检验通常分为研发检验、试产检验和量产检验三个环节。    1.外界气候环境包含:高温、低温、高低温交错、高温高湿、低温低湿、快速温度变化、温度冲击、高压蒸煮、温升、盐雾腐蚀、气体腐蚀、耐焊接热,沾锡性,防尘防水、阻燃测试,UV老化、光老化、等等;    2.机械环境包含:振动、机械冲击、机械碰撞、跌落、斜面冲击,温湿度 振动三综合、高加速寿命测试、高加速应力筛选、插拔力,保持力,插拔寿命,耐磨测试、附着力测试、百格测试等;    3.产品自身需要解决接触电阻,绝缘电阻,耐电压等问题。    其次是电磁兼容检测,电磁兼容性是指设备或系统在其电磁环境中符合要求运行并不对其环境中的任何设备产生无法忍受的电磁干扰的能力。    预计在一个月内就能完成所有上市前的检验流程。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