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80章 唐军惨败  (第2/2页)
铁骑。    安守忠大展旌旗,亲自冲锋在前,借着王思礼的败军掩杀过来。    唐军阵脚大乱,溃不成军。    杨错的左翼兵马,遭到了崔乾佑所部的猛烈进攻。    但他指挥的凤翔军都是精锐,死命抵挡。    但是伤亡惨重,见中军和右翼都在后退,杨错只得率领兵马往后撤。    崔乾佑当然不会放弃这个好机会,率军逼近杨错兵马。    双方攻守变化,唐军后撤而叛军追赶。    唐军渐渐的后撤到潏河东岸,士兵争相上船,造成巨大的混乱。    杨错率领亲兵亲自断后,直到自家军马绝大部分渡河,这才登上了一条小船,十分狼狈的逃到潏河西岸。    上岸后,杨错立刻收拢残兵。    此时向河对岸望去,只见杀声震天。    无数已经无法渡河的唐军士兵,只得跳入潏河之中游水逃命。    安思霖立刻喝令弓弩手在河岸射箭,唐军士兵死在河里。    血水染红了潏河,惨状不可描述。    杨错真是欲哭无泪,只得边收拢残兵边守着西岸,防止叛军渡河。    仆固怀恩和女儿仆固绰率领所部兵马,追随中军一路溃逃。    此时,已经没有渡河的船只。    父女俩只能跳入河里,牵着马游水过河。    望见潏河西岸杨错的旗号,遂带领人马聚在一起。    杨错同他们父女相见,只匆匆数语便各自收拢残兵继续后撤。    唐军一路溃败,直到逃到武功,才稳住阵脚。    杨错第一回体会到何谓败军之将,真是狼狈不堪。    自己铠甲上挂着的披风,在逃走的时候被树枝划破了,头盔也在逃走的时候丢了。    这只是小儿科。    漫山遍野到处充斥着溃散的唐军士兵,一眼望不到头。    仆固绰一身红袍,变成了黑袍。而上面的披风在渡河的时候,为了方便就给撕了。    所有唐军将领都狼狈至极,其惨状不一而足。    郭子仪没有办法只得上表朝廷,自请降罪。    肃宗看到自家大军的败绩,整个人都懵了。    李辅国趁机进言道:“陛下,郭子仪领军无方,中了敌人的诱敌深入的计策招致惨败,应重重地治罪。”    肃宗其实不算昏聩,只是有些急功近利,才做出错误的决策。    听李辅国这么说,肃宗顿时龙颜不悦,喝道:“当初就是汝在朕面前进言,催促郭子仪率军进攻。如今招致惨败,又来说郭子仪领军无方。朕是不是把天下兵马的指挥权交给汝,汝领兵打仗。”    李辅国默然无语。    张淑妃忙道:“李辅国只是为陛下担心而已,请陛下莫要怪罪。如今我军遭逢大败,也是众人始料未及的结果。”    肃宗道:“以后不要再说李俶的事情,朕不想再听。”说完,甩袖而去。    李辅国很紧张,慌忙问张淑妃道:“陛下生我等的气,如之奈何?”    张淑妃从容道:“陛下只是一时难以承受败军之痛,把气撒在你的头上。别慌,等过些时日陛下气消了,就好了。”    李辅国这才止住心里的慌乱。    张淑妃真是把肃宗看穿了,难怪能始终盛宠不衰。    肃宗最终下诏象征性的贬郭子仪的职,担任左仆射。其余不问。    郭子仪在武功整顿兵马,发现军械全部丢弃了,兵马更损失惨重。    唐军短时间再难对长安构成威胁。    肃宗得知此事,整个人都懵了,懊悔不已。    李俶奉命回彭原郡觐见肃宗,向肃宗详细说明此次败军的原因。其中还提到监军孙知古,已经被叛军俘获。    肃宗听了,自悔道:“都是我误听人言,催促郭子仪进军,才招致大败。”    皇帝认错,臣下是不能真的说你说的对,你的确是错了。    李俶安慰道:“父亲莫要悲伤,胜败是兵家常事。叛军将领安守忠曾经数次被打败,依旧卷头重来。一个小小的将领都能如此锲而不舍,父亲贵为天子,自然要比逆贼强百倍。臣相信父亲一定能带领臣等,打败叛军收复西京。”    肃宗稍感安慰。开口询问道:“如今遭逢大败,兵马损失惨重,如之奈何。”    李俶道:“臣临行前,郭子仪对臣提及此事。认为目下最好的办法,是再遣使向回纥借兵。不知父亲以为如何?”    肃宗深以为然,便道:“此事就这么办。朕即刻遣使前往回纥,请回纥出兵相助,务必夺回都城长安!”    李俶点头称是,看肃宗没有别的事情,这才告退。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