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37章 公子,有人和咱们抢粮!  (第1/1页)
    李世民伸手拿过日记本。    翻到最新的一篇。    “大旱!灾年!”    “罪己诏!”    这小子在写什么?    看到这几条文字,李世民气不打一处来。    不过,转瞬他便变得凝重起来。    这本日记本从来没有出过错。    不管是玄武门的事情,还是突厥南下的事情,都曾经言之凿凿。    而且言必中。    如果是这样,那也就是说,今年年底,必定会出现旱灾!    甚至自己因为天下百姓受苦,还下了罪己诏?    李世民陷入深思之中。    倘若事情真的如此,恐怕朝廷就要未雨绸缪,提前备粮。    各地方官员,也要把备粮放在第一要务。    唯有如此,才能顺利渡过灾年。    翌日一早。    李承乾果然如约而至,喊上李奇,两人直接取道国子监。    夫子进门后,第一眼就看到了李奇。    “今日咱们学习《礼记》”    “大家把书,翻到第七章、第二节。”    李奇举起了手。    夫子只好停下来,问道:    “二殿下,可有疑问?”    李奇拿出昨日那把戒尺,递了出去。    然后无奈的道:    “夫子,戒尺我还给你。不过,有件事我特别想知道。”    “你说。”    见李奇归还戒尺,夫子还是很高兴的。    这说明什么?    说明自己赢下了第一局。    李奇慢慢问道:    “男子汉立于天地间,是不是应该顶天立地?”    “是!”    夫子完全搞不明白李奇在问什么。    李奇又问:    “是不是应该光明磊落?”    “是!”    “是不是应该表里如一、做人坦诚?”    “是!”    这些都是做人的道理。    毫无疑问,只能回答是。    李奇问完这些后,才一字一顿道:    “那么,向我父皇打小报告,算得上光明磊落、算得上表里如一、算得上坦诚么?”    啊这!    夫子惊恐的看着李奇。    这孩子……也太可怕了吧?    挖一个坑,需要兜这么大的圈子?    只见夫子苦笑着摇摇头:    “我并没有向陛下打小报告。当然,如果陛下有询问,我也会如实回答。”    “只不过……昨日陛下并没有询问我。”    李奇皱了皱眉头。    不是夫子?    他当即环顾班里的十几位同学,眼神恶狠狠的。    那些人,不是皇子就是公主,要么就是权贵的孩子。    “是谁干的,自己站出来,给夫子认错!”    “平时都是怎么教你们的?”    “你们做出这种小人行径,对得起夫子的教导吗?”    夫子:额……    我教什么了?    向陛下汇报事情,好像也不叫打小报告吧?    如果这样也算的话,那些御史不得全都失业?    课堂上,安静得落针可闻。    一股低气压,压得人喘不过气来。    终于,有个小胖子忍不住站了起来。    “二……二哥,是我向父皇说的。我……我对不起你,我错了!呜呜呜!”    “青雀?”    李奇看着这个只有七岁的小胖子。    实在不能理解,这小子怎么就爱打小报告呢?    虽然李泰在后期也不是什么好鸟。    但是现在,总归是个孩子。    李奇语重心长的道:    “知道错了就行,下次应该怎么做?”    “我保证不会再说你的坏话,要说也只会说好话。”    李泰举起手掌,做了一个发誓的动作。    李奇鼓励道: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你记住了,发誓道事情一定要做到,否则,会天打雷劈的。”    李泰害怕的道:    “我会的我会的。”    夫子无语。    吓唬一个小娃娃,这样真的好吗?    而且他还是你弟弟啊!    揪出jianian细,李奇这才道:    “夫子,上课啊。今天不是讲《礼记》吗?”    李承乾目睹这一切,全程傻眼。    原来二弟说的认错,是找出打小报告的人,让那个人认错。    他从来没有打算自己认错的。    二弟还是太厉害了!    李奇进国子监第二天,俨然成了国子监一霸。    他不仅恶名在外,又是当今陛下的二皇子,据说陛下极为宠溺。    而且,最关键的是,李奇常常以理服人。    让你不得不服。    就连夫子,有时候也觉得李奇所言,的确深以为然。    就比如那句:    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讲的就很对嘛!    李奇也没想到,国子监的事情这么容易就摆平了。    早知道就不拿走夫子的戒尺,平白在李二那丢了印象分。    这几日的日记,李奇所记,基本上都是在学堂发生的事情,倒也没什么特殊的。    直到五天后,周麦来报:    “公子,我们这几日去收粮,发现官府也在收粮。而且,价格不低。”    李奇纳闷道:    “官府也收粮?”    没道理啊!    官府这个时节收粮做什么?    周麦点点头,“除了长安,其他各地,我们所到之处,官府都在陆续收粮。”    “有粮商抢粮?”    李奇又问。    周麦摇头道:    “那倒没有。现在天下太平,粮价很稳定,粮商收粮的积极性一般。”    李奇暗自琢磨。    莫非朝廷中,有精通天文的高手,从星象中算出了下半年的灾情?    否则,不会同一时间,各地都张罗着收粮啊!    想了想,李奇便道:    “没事。官府收粮,是好事。”    “我们让一步就是,千万不能去抬价格。”    “这样,你们俩,专门去找那些粮商,看看他们手里的粮食卖不卖,如果卖,不管多少,咱们都收回来。”    周麦疑虑重重,担心的道:    “公子,咱们平白收这么多粮食,会不会亏了啊?”    李奇叹了口气。    这话咋说呢?    亏是肯定要亏的。    到时候救济灾民,难道还指望那些灾民给钱吗?    他慢慢道:    “麦子,阿勇。粮食这个东西,关乎百姓的生死存亡。有时候,我们做这些事情,不能用生意人的思维去考虑问题。”    “你问会不会亏,那肯定会亏。”    “这些粮食收回来,我们一分钱都挣不到。所以,你们要学会压价。”    “明白吗?”    周麦看了看郑永,郑永看了看周麦。    两人均是摇头。    这可太难明白了。    李奇挥挥手:    “行了,这事也不用你俩明白。”    “总之记住:千方百计去收粮,但是能以多低的价格收,就以多低的价格。”    周麦、郑永点头:    “公子,我们记住了。”    李奇看着门外,怔怔的想着:    朝廷没事怎么会去收粮呢?    这事不对劲,很不对劲啊……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