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四章 分店  (第1/1页)
    很快,跑来一个太监,年级大皮肤黑。    各种药方如数家珍,制作工艺也讲的清清楚楚。    “你以后就掌管火药司,好好办差。”    那太监愣了愣,不敢相信。    在火药司办差大半辈子,临了临了,想不到还有出头之日。    “朕观古书,有一古方,给你去试试,效果如何告诉朕。”    明朝的火药,目前和现在的弗朗机葡萄牙人等西方国家没有什么不同。    但是性能方面,还是不如的,原因就是少了制成颗粒的工序。    听老太监说,火药司也有制颗粒的药方,但是目前不被重视,束之高阁。    朱翊钧还记得以前看过的资料,终明一朝,极少地方有记录颗粒火药。    但是详细描述的却没有,火药制作颗粒的概念并没有全国普及。    不被重视就不会研发,而西方国家在此项研究很多,颗粒大小等都已经工序成熟。    老太监从侍卫手中接过方子,看了两眼没发觉什么难处,看到最后用纸包起来,恍然大悟。    也没去试,直接说道。    “这方子极好,奴才以为,用此方作火药,不光可以使其射的远,还能方便士兵装填火药。”    朱翊钧点点头,差距就显出来了,懂行人的区别。    最后,大炮终于进来了。    看了几眼朱翊钧就失去了兴趣。    他也不懂炮,弗朗机倒是认识,此和大明炮没有代差,倒是被轻易的仿制出来了。    还是得想办法,接触下葡萄牙西班牙人。    没几日,北疆告急,北蛮诸部叩关,洗劫喜峰口。    在三日,军报,戚总兵领兵,大败北蛮诸部,诸部逃出关外。    一个月后,北蛮诸部又偷袭占领桃林,侵犯界岭,戚总兵随后而至,先后击退。    什么叫做名将?    这就叫做名将。    不需要朱翊钧cao心,不需要他从内库拿钱出来,轻易的就把战事平了。    不像有的将领,想着法的养寇自重,找朝廷要钱要人。    别看自己现在拿他们没办法,秋后的蚂蚱。    一个也别想活。    ……    今年的东裕库不是好年景。    春夏秋三季,总共只征收了十万两银子上来。    这是在糊弄他啊。    周冲抓了不少太监,太监们有怨气很正常。    不办事总行吧,不办事你还能抓我贪污?    本指望年终,靠着皇店回口血,想不到那些太监们给了他一个惊喜。    那些太监们也是有俸禄的,领了俸禄却认为天经地义,不让贪污反而是皇上的不体恤了。    领了俸禄不办事,用这个来反抗自己。    死了张屠夫,咱也不吃带毛猪。    皇店是由官店转变而来,最初供行商住宿和存放货物的地方,同时兼具驵侩之事。    不光赚取住宿费,存放费,中间介绍费,也会收取商税,到了正德年间,改为皇店,收入全部成为皇帝私用。    朱翊钧因为年幼,由李太后亲自管,归慈宁宫收用,朱翊钧耍了手段,又变相的要了回来。    把皇店的事情想了个通透,朱翊钧打了主意。    太监,文官,统统不用。    他决定了,改革。    招来周冲,告诉了他,让他最近重点清查皇店。    那些个太监,全部要受罚。    再来找梁大忠。    告诉他自己的新想法。    他要把把宝和,和远,顺宁,福德,福吉,宝延六店,改为宫督商办。    “宫督商办?”    梁大忠听到这个词愣了愣,一时间捋不清楚。    等听到皇帝要把皇店全部给商人办理,他被皇帝的想法惊住了。    “一年三十万两为底线,价格者得,三年为期,如没有违规之事,可择优续用。”    朱翊钧考虑了下,觉得还是谨慎些,报了个数字。    “那各处的太监?”梁大忠迟疑。    “清白者,召回宫内差用,负责督办皇店事宜,违法者,让周冲处理,追缴所得。”    梁大忠明白了皇帝的想法,内心感叹。    圣人其他手段不论,敛财的手段令人不得不佩服。    皇店。    本就占据交通要地,商路云集,可以说本身就是一个大集市,还有收税的权利,突然传出要搞什么皇督商办的传闻。    一时间,打听着众。    “朝廷税收,如何能交由商贾?皇店本是官店。    原先就是朝廷代管,如今皇上应恢复旧制。”    正德好不容易把皇店收回来,自己再送出去,估计正德会气的活过来。    言官的奏疏,统统留中不发。    为了避免被纠缠,他开始报病不上朝,只于文华殿,单独召见大臣。    不见,不阅,不言,一时间言官愤慨,指责起内阁。    张居正没得办法,只能来劝诫皇帝,口吻严厉。    “先生,朕估计六家皇店,一年怎么也得收个两百来万两银子,介时分出一半给户部,以解朝廷之急,如何?”    张居正不是传统的文官,做事向来以达到目的不择手段,如今听到有钱分。    咳嗽了两声,又不好意思收回刚才的言论。    “如今天气寒冷,先生切保重身体,要不要朕传太医看看?”    “不用不用,老毛病了,臣回去休养片刻就好。”    “那先生赶紧回吧。”    张居正不好意思再呆,顺着梯子开溜了。    婺源,休宁,歙县等地的商人,都赶到了京城的商会,开始讨论起关于皇店的事,到底是个什么路数。    同时分头拜访各路京官,托其帮忙打听。    “皇店如果真要是交给我等,这中间大有可为啊。”一个年轻人最为激动。    “哪里有你说话的份。”    听到父亲的呵斥,年轻人不服气。    “汪玎还是说的很有道理的,你作为父亲,对儿子也不能太过苛责。”有人说道。    “虽然消息都是好的,但是毕竟跟内廷打交道,各位都知道那些宦官是什么德性,就怕他们不按照规矩办。”    “哪怕贴钱,皇店也不能交给别人手里,我等至少也要占下部分,否则商路控制在别人手中,我等岂不是要仰人鼻息。”    众人点点头,又期望朝廷真能按规矩办,可获大利,又忧宦官贪得无厌,导致亏本。    碍于形势,众人只能硬着头皮上了。    因为皇帝亲自派发的差事,又是新鲜事务,梁大忠抽出时间,亲自见选出来的商贾。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