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导演,我不比烂_1053.他乡遇故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1053.他乡遇故 (第2/4页)

…《皇家赌场》、《量子危机》、《天幕杀机》……以及目前已经开拍,但还没杀青的《幽灵党》……

    这姐们的履历几乎贯穿了所有007电影。

    这就有点恐怖了啊。

    他看着对方的资料,疑惑这人到底是什么来路。

    难不成007是他家的?

    但问题是妻子准备的资料就是百度百科的那种,只是写履历,却一点都不详细。他正想打开电脑查查的时候,随便往下翻了一页后,又一愣。

    这一页,就完全是说明文了。

    类似那种补充条款。

    先是给了许鑫一个名字:艾伯特·布鲁克里。

    而看到这个姓氏,许鑫就明白了俩人肯定有关系。

    并且,这篇资料明显是人工编辑的。

    显然,杨蜜也发现了不对劲,在芭芭拉的资料后面进行过一些调查,并且……

    调查的很清楚。

    这个艾伯特·布鲁克里就是当年从原作者手里买到007版权的那个商人。

    也就是说,布鲁克里是个家族。

    也是007这个大Ip的拥有者。

    而芭芭拉,就是艾伯特的女儿。

    资料里不仅介绍了艾伯特的生平,还列举了007这个Ip的命运多舛,几乎把当年为了争夺007版权的那一档子事在许鑫面前用文字给复刻了出来。

    许鑫看完之后,也就彻底了解了007这个电影Ip的来龙去脉……其实也不算彻底了解。007这个版权有多狗血,他以前上课的时候就听任课老师聊过,不过讲的很笼统,显然没这三四页纸里的东西这么清晰。

    看完,更加直观的了解清楚后。

    他心中感慨着妻子做这份资料的努力,接着拿起了手机,给杨蜜发了条消息:

    “007这个资料你弄了多久?”

    “没弄多久,看到这人履历有些奇怪,我就问了下美国那边,人家给我发过来了这些,我找人给你翻译了一下。”

    “辛苦了。”

    “嘿嘿。”

    脸上带着笑的放下了手机,他把这份看完了的资料递给了旁边玩手机的苏萌。

    “记下来,我要是忘了的话,记得提醒我。”

    苏萌点点头,摘掉了耳机,开始进入了工作状态。

    小助理平常蠢萌蠢萌的,跟个大号弱智吉祥物一样。

    但在本职工作这一块……

    嗯。

    萌萌一生,不弱于人。

    ……

    柏林比天朝慢了7个小时。

    许鑫在天朝时间下午的5点出头到的。

    而柏林这边才早上8点出头。

    进关之后,看着熟悉但又不咋熟悉的机场……可惜,这次没沃尔沃接他了。

    想到这,他估摸着这次回去倒是可以和宾利那边接触一下了,毕竟那边还盼星星盼月亮呢。

    伴随着自己的新广告点击量破亿后,俨然有成为今年油管播放最高视频top20,连带着尚格云顿都有点事业焕发第二春的意思。

    一个广告带火一个品牌的影响力逐渐发酵。

    咱老许也算是在广告界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

    心里想着这些有的没的,他拨通了柏林电影节那边接待自己的工作人员电话。

    很快,在上午9点多的时候,感受到了柏林这座城市到底有多堵的许鑫来到了下榻的酒店。

    今天没啥事。

    不过晚上有一个官方举办的欢迎晚宴,介绍几个评委互相认识一下。

    这是许鑫必须要出席的。

    至于其他时间他反倒能自由安排。

    不过……

    说老实话,自从上次和妻子在柏林这边兜兜转转了几天后,他对这座城市已经感觉不到什么新鲜了。

    酸菜没东北的好吃。

    香肠也就那样。

    至于其他菜肴……也就那德行。

    索性,他让苏萌自己安排后,便待在房间里忙活自己的事。

    如今他手头上的工作其实也不少。

    只不过没那么急。

    戛纳的提名要2月份才公布。

    《约翰·威克》的特效镜头还在制作。

    本来打算明年上半年筹备,下半年启动的项目《捉妖记》现如今七哥怀孕了,他也只能暂时搁置。

    都不是什么急的事情。

    但他还是习惯性的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去敲打。

    一点点的完善着心目中的故事。

    哦对,还有最重要的一个事情。

    他得搞定自己的博士论文。

    这次的论文是结业论文,他的题目已经想好了,叫做《电影视觉-空间建构下的潜意识表象特征控制》。

    这次没有什么像之前那种预测未来市场啊,或者行业调研一类的。

    而是回归到了身为一个导演最基本的职业水准。

    人家都说他善于利用镜头语言来营造氛围美学……甚至网络上还有许多关于他的电影拉片。比如解构某一幕电影,他到底是什么用意,或者如何表达角色心境等等。

    但说实话……有的对,有的则是错误百出。

    这也让他意识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大家对镜头语言的理解其实是有所误区的。

    一些喜欢较真的观影人总是把目光局限在幕布之上,却忽略了空间的搭配。

    他们总是在想导演这个道具表达了什么,这段片段在喻示着什么……却忽略掉了整个空间的层次感,以及被启发的潜意识里那种表达出来的沉浸感。

    他接受观众可以这么猜想。

    但自己的学生不行。

    因为现在他看的一些片子里,已经发现了一些苗头。那就是好多年轻的导演会刻意的把某种浅显的表达,变得深奥。

    比如表达一个人很生气。

    你直接怼脸特写不就完了?

    让观众看到他的青筋暴起,目眦欲裂,或者是面目狰狞……

    诶,偏不。

    给一个背影,然后背景上面放着什么代表愤怒的红色花瓶,或者是气球,再搭配个“呐喊”的海报等等……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