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036.瘦了 (第1/4页)
下午4点多。 随着林姨的回归,许鑫终于能带着杨蜜告辞了。 而他在和老王打招呼说走了的时候,王斯聪也只是嗯嗯啊啊的应了一声,连最基本的送别礼节都忘了。 许鑫也不挑理。 这种添丁进口的大事,放谁身上都得迷糊。 六神无主已经算是正常人了。 老王家是独苗。 七哥家也是。 现在忽然肚子里多了新生命,老王不尿裤子都算他心理素质好了。 发动了车子,杨蜜刚上车,就发出了一声叹息: “唉……” “好好的叹什么气?” “想起来我怀孕那时候了呗。傻乎乎的,啥都不懂,担心这个,担心那个的。” 听到妻子的感叹,许鑫微微一笑。 可不。 当初还真是……啥都不懂。 养胎的头几个月,真的是……现在想想,都不知道咋过来的。 媳妇半夜上个厕所,他恨不得都得陪着。 家里得锃明瓦亮的,生怕她磕着碰着了…… 啧。 不过杨蜜马上又说道: “七哥这一怀孕,你那个剧本……” “不急。啥时候方便啥时候拍呗。” 许鑫很淡定的摇了摇头。 “我不拍,给别人拍也行,到时候看吧。” “反正我是不拍啊,我先和你说好……我今年够折腾的了,想歇着了。” 听到这话,许鑫心说自己也想歇着了。 今年……就莫名其妙的,咋那么忙呢? 从年头忙到现在,真是一刻都不没闲下来过。 不过好在马上11月份,大事小事也都忙的差不多了…… 叮铃铃。 正琢磨着,他手机响了。 杨蜜抓起来看了一眼,说道: “叶君……是那个纪录片的导演,对吧?” “嗯……喂?” “许导,我是叶君。” “嗯,你说,怎么了?” “我们把《故宫修文物》的文案、拍摄思路都做完啦,发您邮箱了,您看一下。” “好,我现在在开车,回家看。” “嗯嗯,好的。” “嗯,具体等我看完了咱们再联系。” “好的。” 电话挂断后,杨蜜问道: “这片子还没拍呢?” “没啊,纪录片主题他们提交了几稿,我都不满意。” “为啥?” “因为主题立意太拔高了。” 许鑫微微摇头: “可能……是因为习惯问题,这些人总希望把这种工作的主题立意定的特别高,充满了家国情怀。什么和历史结合起来啦,从文物看清朝的腐朽啦,或者是学那个……日本搞出来的匠人精神,塑造出一个又一个伟大的匠人。我都不喜欢。” “那你想要的是啥?” “一门手艺的传承,其实从来都不是在这些老师傅们当学徒时,一开始就会具备的使命感。我和谦儿哥聊过,就说这些非遗吧。现在是叫非遗,可以前就是一门养家糊口的手艺。家里为啥会祖孙几代都做这个?真的是因为热爱么?其实不然。” 他微微摇头,语气里满是一股冷静与客观: “哪怕是这些家学,其实一开始也是为了吃饭。我会手艺,阳阳幼儿时期耳濡目染,多多少少也能上手。但孩子但凡能考中个功名、成了个秀才一类的,肯定都不会让他学这个。还有的人可能是出去经商失败、或者是其他路走不顺,郁郁归家后,才重新跟着家里学习起这门手艺,或者不干这个就得饿肚子,现实把人逼的……按照谦儿哥的说法,旧社会的那些手艺人,大多数其实都是如此。哪有什么高来高去的想法?大家一开始只是想不饿肚子而已。” “太绝对了吧?” “嗯,是很绝对,但绝对里也存在着变数。可不管怎样,我觉得谦儿哥说的是有道理的。我不信这些老师傅一开始就是发自内心的热爱,肯定有人是机缘巧合之下,来到了这边,开始跟着上一代老师傅们学。动机,肯定是不纯粹的。也没必要特别去较真,重要的是过程。 这些老师傅们机缘巧合下入了行,最珍贵的品质是那十年如一日的坚持。 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 所以,叶君他们上来就是高开高走,从什么传承、根基出发,我觉得出发点就有问题。让他们改变了角度,不要去过多突显立意。纪录片最重要的是什么?不是你灌输的个人思想,个人风格,而是立意。你要让大家看到你拍的东西,和你产生共鸣。而不是从一开始就给出一个大命题,让观众顺着这个思路走。” 杨蜜微微点头。 显然也认可老公的说法。 确实…… 如果上来就各种大帽子给扣上,那就跟主旋律的宣传片没啥区别了。 反倒没了那股“舌尖”的味道。 …… 俩人就这么一路聊着开回了家。 回家的时候,把这事情一说,杨大林也挺惊讶的。 然后来了一句: “你俩……应该不要了吧?” 杨蜜一听老爹这话里有话,纳闷的问道: “咋?爸,咱俩多子多福不好吗?” “你闺女今天玩皮球,丢别的孩子脸上了。孩子哇哇哭,老师跟我说完,我给他们班的那个孩子家长好一顿道歉。” “……” “……” 两口子看了一眼在屋里叮叮咚咚弹琴的闺女,一下子就明白了姥爷的意思。 行吧。 反正俩人目前还没继续要孩子的打算。 先这样吧。 杨蜜露胳膊挽袖子的打算等闺女弹完琴,教育一下她。 许鑫则直接去了自己的工作室里,打开了邮箱,开始看起来了叶君发的纪录片文案和拍摄计划。 一直到晚上饭做好,他才出来。 拿手机给叶君发了个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