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948.那就这样吧 (第1/4页)
我是导演,我不比烂正文卷948.那就这样吧“那现在你是怎么想的?” “什么?” 张沫那边有些没反应过来。 “这钱是怎么要?三个亿,他肯定有。这些年的票房收入摆在这,不管是贱卖资产还是什么,这钱肯定要给的,不给就坐牢。甚至还得补。而要是他手里现金流被榨干了,那你这钱就得让法院强制执行……话说,多少钱啊?” “倒是没多少,不到三百万。但该给的他要给,那是我爸的劳动成果,一分钱都不能少。” “那闹大点?刚好老头成立工作室的时候,别人都以为他背信弃义。把这事捅出去,大家不都纳闷张维平到底是得了什么病,一年没见到人么。把这事跟媒体一说,老头的形象不就回来了么?” “呃……” 坦白地讲,许鑫的主意是有点落井下石的意思。 不过也不算很过分。 毕竟是起诉在前。 人心总是有一杆秤的。 “大家一开始误会的是老头背信弃义,但真相大白了之后,就会明白老头为什么会选择沉默。他的沉默并非是袒护,而是选择了闭口不谈,也不去落井下石,只是两不相欠的分道扬镳。” “那我爸需要站出来么?” “不需要啊,他不去回应就可以了。这件事回应反正没什么意思。就一直沉默,让网友自己想。一开始,他们误会老头背信弃义,在好友病重期间离开了他。可现在偷税漏税的新闻出来了,大家就会明白,原来张维平并非生病,而是接受了调查。他也没有落井下石,反倒有些“回护”之意。” 他在回护两个字上特地咬下了重点。 “而现在事实摆在眼前,老头的一切行为都得到了解释。友人犯法,老头清清白白没有同流合污,只是道不同不相为谋,离开时也选择了沉默,宁可自己背负骂名,也没有踩上一脚。这就是最大的情分了。 张维平的行为肯定是错的,但从友情上来看,老头也做到了仁至义尽。或许到时候唯一的争议点就是这几百万的片酬,可你这数额也不多啊,张维平三亿都交了,为什么差这三百万?说白了,不想给呗。就这样,伱们也只是选择用法律手段,而不是靠舆论压力,这不更仁至义尽了?这两者合二为一,谁不欠老头一个道歉?” “呃……” 实话。 张沫第一感觉。 你心是真黑啊。 不过……偏偏许鑫说的话却都是事实。 让人无法反驳。 至于怎么实施…… “要找人做通稿么?” “不需要,只需要引导一下就可以了。张维平这三亿可不一般,咱这圈子里可不仅仅只有一个人在做这种事情。哪怕是杀鸡儆猴,我觉得这件事的来龙去脉也一定会被公布的很清楚。到时候,只需要有一点点小苗头把两者串联上就可以了。甚至可能都不用咱们出手,那些媒体就会自己把这两件事串联在一起。毕竟《金陵》开始宣传时,张维平就已经被关了。所以……咱们静观其变就好,让周围的人也都闭上嘴。我觉得是最稳妥的方式。” “有道理。那就静观其变吧,听你的!” “哈~行。那就缓两天看看。” “嗯嗯!” “那你拍吧,我挂了。” “好。” 电话挂断后,许鑫搓了搓下巴。 思虑了一番后,觉得自己的想法应该是一个不需要引导的必然结果。 没什么好说的。 而接下来…… 他靠坐在椅子上,双手垫在脑后,微微眯起了眼睛。 隐隐约约的,听到了山雨欲来的聒噪。 …… 事实证明,确实是山雨欲来。 甚至都没到明天。 当天晚上,事情的前因后果就被发到了网站上。 虽然用的语气还是“记者采访到”,但整体的新闻稿件显然是早就已经写好了,每一个字,每一句措辞都挑不出任何毛病的那种。 “记者采访了相关单位。” “了解到在拍摄《金陵十三钗》时,新画面存在瞒报行为。” “进行调查了解。” “证据属实。” “对自己违法偷税逃税行为供认不讳。” “该行为违反了相关法规。” “依据法律做出处罚。” “责令限期缴清税款……” 整篇稿件都很官方,但叙述的事情也只有一个。 《金陵十三钗》时,该公司存在的所谓违法违规事情就是植入广告,广告商提供阴阳合同后,张维平被举报,带走调查。同时不仅仅是《金陵》,连带着《三枪》等等,包括这些年的收入之类的,全都查了个底朝天。 然后…… 有观众就纳闷了。 《金陵》里面有植入广告? 我们怎么不记得了? 于是,把《金陵》翻出来看了一遍。 找遍全片,都没发现一个可以定义为“植入广告”的画面。 那么…… 问题来了。 现在没有。 当初在影院看的时候也没看到。 植入片段去哪了? 张导……给删了? 然后……也不知道是哪位牛人,翻到了张导在宣传《金陵》期间的一个访问片段。 媒体询问《金陵》的定义是商业片么? 而张导的回答是: “一部电影不应该被如此轻率的做出定义。电影,就是电影。如果是一个阖家欢乐的片子,可以让大家在电影院里轻松的度过2个小时。而如果是严肃题材,那么它会在某些角度,起到一些电影本身之外的作用。而对待这种题材的电影,身为导演,我们要用最朴实、朴素、真诚的心态,把故事交给观众。要具备严肃性,甚至可能要杜绝一些司空见惯的商业手段。本着最严肃认真的心态,呈现给观众。这点是不能妥协的!任何人都不行!”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