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944.校内 (第2/3页)
都不用她开口,娜扎就拧开了自己的保温杯。 杨梓拿起来就喝了一大口,可马上整个脸上就带上了痛苦面具! 好苦……好浓…… 苦涩的,半点不加奶的黑咖啡一下子让她昨夜的宿醉清醒了。 她也不说话,低头就开始掏书包里的书本。 而这时,一阵塑料折叠发出的清脆响动中,一根谷物棒递了过来。 “……” 杨梓一阵无语。 大哥,我昨晚刚喝多啊。 你能不能给我买个麦当劳啥的? 黑咖啡配谷物棒……臣妾做不到啊。 你这是什么丧心病狂的保持身材的方法啊。 可有的吃总比没的吃强。 她接了过来,隐晦的看了一眼开始点名的崔辛琴,低头两口的功夫,谷物棒就进了嘴里。 还行,味道不算差。 而见娜扎又递过来了保温杯,她赶紧摇了摇头。 不行,喝完你这个,我今天一整天都不用睡觉了。 把书本都掏出来,书包往课桌里一塞,和娜扎那写满了字迹的笔记本不同,她那笔记本就没咋动笔。 “呼……” 终于喘匀了呼吸后,刚好崔辛琴点到她: “到。” 喊了一声后,她低声对娜扎问到: “怎么这么苦啊。” “两倍浓缩。” “……????” 杨梓一阵诧异: “你又起早了?” “嗯。刚去试镜回来。” “去哪?” “怀柔。” “咋样?” “不知道呢。” 伴随着她的摇头,杨梓忽然想到了什么。 怀柔离这边可不近啊。 她能在十点钟赶回来……少说9点就得出发了。 这还是路况不堵的前提下。 燕京的早高峰可是很恐怖的。 “你几点起的?” “4点。4点吃了早餐,练了一小时的舞蹈,五点出发的,我是第二个试镜人,试镜完了我就回来了。” “……来得及?” “坐地铁啊。先进市区,然后坐13号线回来的。” “……” 听到这话,杨梓看了一眼娜扎那丝毫不见水肿,无论是精气神,还是皮肤状态都像是夏日下午那般的模样,无语的摇了摇头: “你可真是个疯子。你直接让你公司给你安排不行?” “跑剧组也是一种磨练嘛。” “……” 杨梓心说你是真的要卷死我。 往死里卷那种。 这时,她听到娜扎低声说道: “一会儿我化妆包借你,许哥在学校,我约了他中午见面。” 杨梓一愣,还没来得及看手机的她自然没瞧见这消息。 不过还是赶紧点点头: “嗯嗯。” “你中午想吃什么?” 娜扎又问。 杨梓感动的一塌糊涂。 她没正面回答,而是说道: “公若不弃,愿拜为义父……” 娜扎翻了一个大大的白眼球。 神经病。 她不在搭理室友,开始听起了课。 …… “也就是说,我要演绎出一种有些别扭的恨意?” “会有,但不多。李水泉的眼睛确实是被招娣弄瞎的,但,招娣并不欠他什么。因为如果当时招娣没反抗,那么等待招娣的可能就是另外一种命运了。所以,俩人不存在那种刻骨铭心的恨意,但要有些别扭的憎恨…… 更何况,你娶了寡妇后,把孩子视如己出。孩子的缺陷你这些年求医问药,也从医生那得知是不干净的水源等等影响。你帮招娣,不是基于李水泉这个角色,而是身为孩子父亲的一种担当。 你这一代人受苦,是为了孩子们不遭罪。而你的孩子的遭遇,作为人父,你不想让它出现在其他人身上。你要表达出这种感觉,同时,他身上更复杂的一点还在于,你爱人恨招娣,因为她把她的丈夫眼睛弄瞎了一只。但两个孩子却是最好的玩伴。招娣的孩子也在保护你的孩子……” 随着二人的沟通,时间缓缓流逝。 凭心而论,胡小光心里知道…… 这个角色有些挑战。 或者说,很富有挑战性。 啧…… 明明故事其实只是一出很简单的,开放式结局的故事。 但……从沟通中,他才能体会到,对于这个故事而言,许导要求的到底有多复杂。 多重嵌套。 从外表,到内心,从行为,到情绪的转换…… 每一个行为都有始有终。 可以说,李水泉这个角色非常完整。 但,作为演员,恰是因为这个角色的完整性,以及完整性背后的复杂性,才让他体会到那种挑战性。 这绝非一般意义上的角色。 尤其是……当他得知了另外两个角色,一个是当年跟着自己上课的新晋柏林影后,而另一个则是同样圈内出了名的“戏霸”王硯辉的时候…… 一股压力,压在了这个老戏骨身上。 挺沉。 但……很喜欢。 看了一眼时间,他主动说道: “行,许导打算什么时候开始?” “已经开始筹备了。具体……三月下旬,四月初那样子。” “好的。” 片酬什么压根没提。 胡小光直接就答应了下来。 …… 邀请完了三个主要角色后,许鑫便离开了表演系。 其实前后也就是半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快。 而出来后,他看了一眼时间,便直奔于珍的办公室。 到了之后,敲敲门,听到里面的动静后直接推门走了进去,就听见了一声: “哟?大忙人,还知道学校开学了呐?” 许鑫讪笑了一声: “嘿嘿,瞧您这话说的,这不来了么。” “刚好,我正要找你呢。” 于珍招了招手,示意他坐,接着从抽屉里拿出来了一份名单: “喏,人选。” “都选完了?” “嗯,基本都是研究生。你这次是打算主持人采访?还是幕后采访?” 这俩的唯一区别就是镜头里有没有一个主持人。 许鑫直接摇头: “幕后,不要主持人。甚至摄影机我都嫌多余,最好就是让那群老师傅们在一种非常自然的过程中,记录他们的点滴。抽空回答几个问题,我们在配上旁白文案就可以了。” 听到这话,于珍便从抽屉里又拿来了一厚摞的资料: “那这叠资料就不要了。” “这是……” “表演系的人投过来的申请表。本来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