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726.一笔糊涂账 (第2/3页)
呗……当然了,我这事情也是听田总说的,具体我也没经历过。但按照田总的说法,《活着》上映之后,反响很不错。然后老厂长就找过张导,想让他拍《白鹿原》…… 其实这话说的也不对,应该说是有人找老厂长给了一个不算任务的任务,老厂长没法拒绝,想让张导拍。张导没拍,大概的意思是这片子,他实在是驾驭不了。 当然了,具体是驾驭不了,还是说知道这片子不好拍,那就不得而知了。总之,他拒绝了。但他拒绝,这活必须得落到别人头上才行,否则空到这也不合适…… 最后才轮到了王诠安。我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争取来的,总之,最后《白鹿原》的改编权交到了厂里……” 许鑫听到这,心里冒出来了一个疑惑。 不对啊。 老头的《活着》上映是94年,王诠安虽然是91年进的厂,但一直到99年才得到了自己的第一个独立拍摄电影的机会。 这中间还空了五年呢。 不过他没问。 这事儿可能问老头会更清楚。 于是继续聆听。 齐雷继续说道: “我能明白你的意思,但……实话就是,你说你要担当《白鹿原》的制片人,这事情田总甚至都不会听你的理由,无论你的理由是什么,他都不可能让你来做。能给钱投拍,已经是厂里的底线了。还要搭个你进去?这根本不现实。” “……” 许鑫这会儿其实脑子也冷静下来了。 更别提手里还有半根冰棍呢。 想热都热不起来。 而顺着齐雷的思路,他皱眉说道: “可我的态度还是刚才咱俩说的那样,这一锅好饭,飞进来一颗老鼠屎我真能恶心够呛。” “我知道。所以我打算和田总去说的就是,把《白鹿原》也归到艺创中心里。剧本你来审就是了,你觉得这剧本什么时候合格了,什么时候就拍。但你想当制片人……不可能的。这事情和谁都可以有关联,唯独你,你就压根不会出现在有关这部《白鹿原》的任何新闻上面。和你一毛钱的关系都没有。” “……” 这件事,就这么“无疾而终”了。 俩人溜达到办公楼门口。 冰棍吃完,齐雷见许鑫已经冷静下来后,就回去午休去了。 他肯定不用上课。 但最后的学习经验会的大合照里肯定有他。 他也没安排许鑫干嘛……开玩笑,这里跟许鑫的家没啥区别,想干嘛就干嘛呗。 而许鑫也没走。 他直接回到了自己的办公室。 关上门后,直接拨通了张一谋的电话号码。 结果电话刚响两声,他才想起来……老头这两年已经有午休的习惯了,赶紧又挂断了电话。 但不到十秒钟,张一谋给他回了过来。 “喂,怎么打两声还挂了?” “怕打扰您休息。您午休呢?” “唔……刚打算睡一会儿,不过没事。怎么了?” “电影咋样了?” “你有事说事。怎么还墨迹上了?” 听到这话,许鑫这才直入主题,把今天的事情说了一遍。 然后问道: “我总觉得这事情不太对劲呢。当年吴导真的找过您?” 他说的吴导就是吴天眀,西影厂的上一任厂长。 同时也可以说是一手提拔起来老头的贵人。 《老井》就是出资他手。 第四代的拔尖人物。 “嗯,找过。” 张一谋没丝毫瞒着他的意思,在听完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就已经知道了许鑫想问什么,直接说道: “不过,田双河没和齐雷说实话……也不能这么说,应该说是,在他的角度来讲,把《白鹿原》的各种因素说的越迷离,你们这一派的内部反倒会越安稳。摸不清嘛,因为摸不清,所以对于这种“长他人志气”的行为,容忍度才会越高。” 许鑫一愣: “啥意思?《白鹿原》不是啥历史遗留问题?根本没这一回事?” “那倒也不是……唔,怎么和你讲呢……”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 “你刚才不是觉得齐雷的话有个漏洞,就是94年我拍《活着》,王诠安99年才拍电影,这中间空了五年,对吧?” “嗯。这五年没说事儿?” “哈哈。” 张一谋的笑声响起: “说不说事得分你怎么看。你知道王诠安是哪里人么?” “陕西人啊。” “……废话,我还不知道他是陕西人?我说具体的。” “呃……这还真不清楚。” “他是延安人。” 许鑫一愣,下意识的问道: “难道是……” “嗯。” 都不用他说,张一谋就应了一声: “我就这么和你说吧,八十年代初期,刚开放那会儿,他就已经可以跟随公派考察团出国考察访问了。那会儿他才二十出头……” “好家伙!” 许鑫下意识的眼睛有点直了。 “来头这么大?” “你以为呢?他来厂里那几年,本来是走田双河这条路的。后来路没走下去,但趁着当时关系还在,路走的相当通畅。只是……他当时还是年轻,那时候大家追求的就是叛逆、思想开放、独立这些……他是热爱电影的,所以文职就不做了,一头扎进了影视圈当起了导演。而那会儿,也就是千禧年前后。” “也就是说……要是他当年坚持走下去……” “连你都想把家族传承下去,父传子,子传孙呢。他的起点可比你高多了。只不过有些事情一旦放弃,随着家里的老人慢慢凋零,就会自然而然的退出一个圈子罢了。这点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