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
694.润 (第2/3页)
了过来。 他仍然不看,直接打字: “刚才王谦源给我打电话,我俩聊角色的事情呢。耽误了点时间。我去洗碗。” 又一条语音发来。 他仍然不看,回复道: “向领导保证肯定不摔碗!请放心!” 这条发完,一条3秒的语音发了过来。 他仍然没听,而是回复了一个韩国人震怒的手势。 你瞧。 要么说是夫妻呢。 心有灵犀一点通。 这一波叫什么? 这一波啊,叫做默契。 …… 23号一早。 不到8点的功夫,许鑫便已经抵达了西大望路这边的儿影厂。 或者说西影厂。 其实现在想想,西影厂还听亏的。 这么大一片地,燕京儿影厂租下来后,除了给盖了个楼外,其他基本啥也没得到。 租金等同于白菜价。 到地方的时候,他把车停在了儿影厂的停车场。 因为来的时间比较早,这片居民的早期晨练还都没结束。 许鑫就看到挨着通惠河方向的那片小花园口,有一群老太太在跳舞。 也不知道是南里还是哪的居民。 燕京的清晨肯定是忙碌的,尤其是天通苑那边,说是人潮汹涌也不过分。 可这些或者退休了,或者当起包租公包租婆的大爷大妈却在这座国际化的城市里,享受着属于自己的退休生活。 就连许鑫都忍不住一阵阵羡慕。 只不过……在听到了她们放的歌曲后,就羡慕不起来了。 “我!用!尽!一!生!一世~来!将!你!供养~动次打次动次打次……” 得。 DJ版本的《爱的供养》。 他是真吐了…… 伴随着《宫锁心玉》的大火,据说这部剧的收视率已经稳定在了2.6以上。 这两天好像就大结局来着。 不知道能不能破三。 这戏可以说真的是火爆到不行,网络上到处能看到各种截图,磕CP什么的。 杨颍这个名字,直接成了这个月最火的符号。 一下子跃入到了所有人的视野当中。 剧火,连带着主题歌也火了。 虽然许鑫这些天都在家里没出门,可好容易出门一趟,结果发现,这首歌都被做成了DJ版。 由此可见它到底有多火。 他无奈的摇头,对苏萌问道: “这歌现在都快烂大街了吧?” 前一阵子还夸这歌好听的苏萌用力的点点头: “嗯,大街小巷都是这首歌。我前两天去剪头发,那家店的老板也不知道是baby姐的粉丝还是其他……无限循环这首歌,我也听吐了。” “啧。” 他砸吧了下嘴,听着那动次打次的动静,加快了脚步。 不行,大早上起来听DJ实在是太闹腾了。 也不知道这些大爷大妈是怎么受得了的。 …… 一路来到了西影厂的在京办事处。 他到的时候,还没什么人。 三号厅里倒是有几个人在摆放茶杯、笔记本等一会儿他要用的东西。 这时候其实就能看出来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区别了。 体制内的事情,事无大小,要做到面面俱到。哪怕是茶杯、笔记本、钢笔摆放的位置,工作人员都要用一种……类似于三角板的玩意,来到座位上,把这三角板放到桌子上,与某个标识对齐。 然后在三角板上的圆形、方形轮廓上,卡好要用到的茶杯等。 整个看起来突出一个整齐整洁。 而许鑫的到来稍微打乱了一下他们的动作。 这些人赶紧停下了手里的动作: “许导。” “嗯。你们忙你们的。” 许鑫摆摆手示意不用管他,接着往角落里一坐,接过了苏萌递来的剧本低头看了起来。 今天之所以要选3号试镜厅的原因就在于人多。 人真的很多。 齐雷那提醒并不是空xue来风。 西影厂的艺创中心里,能够拍摄作品的导演暂且不提,还有一批是各大学院导演专业毕业的应届生,或者研究生。 招聘录用后,在厂里实习。 而这次,都被齐雷一股脑的推了过来。 意思让他们过来涨涨见识,看看许导是怎么进行电影筹备工作的。 上到试镜,下到剧务,都是他们的“实习地”。 说白了,类似足球青训队一样。 跟着一线队自家的当家球星后面,涨涨见识,增加一些经验。 所以,前两天齐雷给他发的剧组名单里,光是剧务工作人员,就多达95个。 这些人都被归类为剧务之中,在剧组里就像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 在加上其他剧组团队的人,这次光是剧组的随行拍摄人员,就接近二百七十人。 放到目前的华语影坛来讲……也是了不得的大剧组了。 而这两百多号人虽然不指望许鑫吃饭,但头一次管理这么大的剧组,许鑫也没什么经验。 不过好在厂里除了把薛勇派过来外,《风声》的李海平也来了。 同时,在许鑫点名之下陆阳也跟了过来。 这一次,光副导演就四个。 也就是张沫去《金陵》了,否则加上她,怕是得五个。而除了李平东作为摄影导演掌镜外,其他分镜头导演也来了4个,包括王雷在内,都投入到了这个剧组。 光是这些人,一号厅就坐不下,只能开启带舞台的三号厅。 而他低头看剧本的功夫,第二个到达的人走了进来。 看到了许鑫后,赶紧走了过来: “许导。” 许鑫抬头一看笑着点点头: “嗯。” 来的人是陆阳。 “陈姝呢?” “在家写剧本呢。” 陆阳笑着说完,坐到了他旁边。 “外面来的人可真是不少啊。” “来了多少?” 许鑫看了一眼时间,发现刚8点半。 距离试镜开始的时间还有一个小时。 “很多,光是能喊出来名字的演员,就不下三十个。都在等待厅里呢。” 许鑫点点头,一边看剧本,随口又问了一句: “那个锦衣卫的故事准备的怎么样了?” “有思路了,不过……” 说到这,陆阳顿了顿,问道: “您觉得是正着拍合适?还是倒着拍?” “……?” 许鑫一愣。 就听陆阳解释道: “要是正着拍,剧情衔接会顺当很多。但要是倒着拍,花费会小一些。有试错的可能……” “也就是说……” 许鑫回忆了一下那俩故事: “正着拍是从萨尔浒开始,对吧?男主角从那场战斗中活了下来,成了锦衣卫……那时候魏忠贤还活着,正是权倾朝野的时候。对吧?” “对。” “这故事也没什么大场面吧?锦衣卫又不是正规军,他们干的事情又不是和敌人在战场上正面交锋,上哪弄大场面去?” 许鑫一脸奇怪的看着他。
上一页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