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186,紧逼而来的危机  (第1/2页)
    道理,平阳君当然是懂的。    但他的心中,其实还是有些不太笃定。    平阳君沉吟片刻,道:    “兄长,你忘了上一次咱们和李建之间的布匹之战了么?”    上一次,平原君也是想要在布匹战中和李建进行一番博弈。    结果,李建靠着纺织机那源源不断,几乎可说是无穷无尽的出货,直接把平原君打了一个大败亏输。    这直接导致平原君府去年的收入大降,让这位养尊处优的君候都不得不过了好几个月的苦日子。    平阳君虽然没有平原君这么惨,但他作为平原君最忠实的盟友,在那场商业战之中也是损失惨重。    如今平原君又故技重施,不免让平阳君心中有些不安。    听到平阳君这丧气的话,平原君顿时颇为不满。    “你这是什么话,真以为为兄不会吸取教训吗?”    “为兄这么和你说吧,布匹这种东西,只要有原材料,就能够源源不断的纺织出来。”    “但粮食不同,粮食是需要从农田里面种植出来的,有多少田地就会有多少粮食,不可能和布匹一样被无限制的生产出来。”    “如今正是即将收获粮食的季节,也是整个赵国粮食最少的时间段。”    “这个时候我们只需要极少的资金就可以囤积大量粮食,达到一个推高粮价,让李建焦头烂额的效果。”    平阳君插了一句嘴。    “可李建若是利用国库之中平准仓的粮食来平抑粮价呢?”    平原君微微一笑,脸上满是自信的表情。    “平准仓?哼哼。”    “若是在往年,平准仓之中粮食众多,确实是足以平抑粮价,你我再如何使劲也毫无作用。”    “但今年,大王接连发动了灭燕、灭韩两场战争。”    “两场大战下来打了半年时间,发动了数十万的兵力民夫,平准仓之中的粮食储备早就已经消耗到接近枯竭的地步。”https://    “为兄已经派人估算过了,按照目前的进度,就算李建立刻动用平准仓之中的粮食,也就最多只能维持八天的时间。”    “但最早一批大赵的粮食收割,也需要十五到二十天的时间!”    “收割之后再将其入库,再怎么也得十天八天。”    “也就是说,我们有至少七天,甚至可能多达半个月的时间,将粮价提升到一个让所有人都怨声载道的地步。”    “到那时,就算大王当真宠信李建不将其免官,心中对他的信任也会极度降低,李建的威望必然大受打击。”    “没有了足够的威望,李建接下来说什么话做什么事情,都不会再起到好的效果。”    “这对我们来说,就是一场真正的胜利!”    听着平原君的侃侃而谈,平阳君轻出一口气。    确实,整个计划听起来严丝合缝,完全没有任何问题。    核心点就在于,粮食不是布匹,不可能无限量的凭空生产出来!    所以李建就不可能再用之前布匹战时候的方式,来再一次的击败平原君。    平阳君重重点头,沉声道:    “兄长放心吧,这一次,愚弟一定无条件的配合兄长!”    两兄弟年龄相近,幼时在一起读书成长,长大后又一起辅佐赵惠文王,感情是非常亲近的。    一路走来,平原君以兄长的姿态,多番庇护和帮助平阳君至今。    这也是为何平阳君明明也是王子,但却心甘情愿辅佐平原君的原因。    一世人,两兄弟!    李建坐在内史官署之中,听着蔺仪的汇报。    “李卿,今日的粮仓又开始上升了。”    “大部分粮店将价格上升到了三十二文,个别粮店的价格甚至已经涨到了三十五、三十六文!”    毛遂闻言,也是颇为气愤。    “这些商人,就不能有点良心吗?”    “若是长此以往,百姓们的生活怎么过?”    李建皱眉良久,道:    “走,我们去市集看看。”    百闻不如一见。    想知道事实,还是得实地勘察一番,才能真正作数。    李建带着毛遂和蔺仪,乘坐着马车,来到了邯郸城的东市。    邯郸城的王宫位于西南侧,这样的建筑布局就导致城里大部分的达官贵人都聚集在了城西和城南,平民百姓则主要居住在城东、城北。    想要了解平民生活,东市是最佳选择。    东市之中载人的马车禁行,只有拉货的马车可以进入。    李建等人下了马车,步行进入东市。    这座市集之中满是熙熙攘攘的人流,摩肩接踵,川流不息。    各种汗味、香囊味以及商品的味道混杂在一起,说不清究竟是香味还是臭味。    和西市以集市为主的风格不同,东市这边有着许多地方专门为了摆摊的小贩设立,为的就是方便他们做小本生意。    这也是法家思想治国的一个好处,任何种类的商人都必须要纳入法律的管理之中。    想要管理这些摊贩,在他们身上收取商税,那必然就要给他们一片地盘来摆摊,而不是简单的禁止了事。    这一点上,东方六国比起秦国来说做得就好很多。    秦国从上到下就是歧视商业、歧视商人,一切为了战争服务的农本位社会,从根本上就很没有发展商业的土壤。    偶尔有几个大商人,那也只能算是秦王和大贵族们圈养的白手套。    只有像眼前邯郸东市这般小商贩随处可见的情况,才能证明一个国家商业的活力。    过了战国时代后,再想要看到这种充满商业活力的氛围,就得等到宋朝了。    小摊贩们热情的招呼着。    “客人要看看吗?上好的桑葚!”    “布匹,自家织的布匹,便宜好穿,不磨皮!”    “刚刚生下来的小黑犬,长大后可以看家护院,价钱好商量。”    各种各样能想到,想不到的商品都在这里售卖。    有客人直接丢下钱拿东西就走,多一个字也懒得说。    也有客人站在那里喋喋不休的和摊贩理论,一定要把价格压到心仪的数字。    李建微微点头,道:    “走,我们去粮店。”    和其他商品不同,几乎没有人摆地摊来卖粮食。    不仅如此,每一家粮食店的占地面积都不小,比起周围的店铺要显得大很多。    蔺仪对此显然见怪不怪,对着李建解释道:    “粮食是一定需要库房来存放的,处于方便售卖的考虑,这库房往往还不能离店铺太远。”    “而且很多商店的资金周转都需要好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