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23章 黄河实业  (第2/2页)
这座写字楼在中环的位置不错,将来把总行搬迁到这里来,也是有利于提高自身的企业形象。    毕竟做银行,门面形象不可轻视。    不过李仁杰也只是随口一问,没有太多的关心,他对于纯粹是商业的事,提不起太多的兴趣。    他把半杯茶喝完,站起来伸伸懒腰,“没事的话,我不阻你做事了,先下去随便转转。”    李均鸿脸上闪一丝无奈,这个老三跟他谈生意经,就和唐僧要念紧箍咒似的,走都来不及。    他咳嗽一声,在桌面拿起一份文件递过去,“你帮我看看这份合作计划,有什么想法?”    李仁杰接过去随便翻了几页,脸上略显异态,不是惊讶,而是一种看穿小孩子把戏。    这是佳宁集团提供的一份商业合作企划书,乍一看那内容项目,的确能够把人都镇住了。    其中内容是他们将与一家菲律宾某大财团组建公司,在对岸的蛇口设立一家大型电器厂。    这个菲律宾财团很有实力,目前有二十个投资计划和xx政府达成初步协议,共投资一百亿美元,均已以补偿贸易进行。    佳宁集团考虑到发展,想邀请一家技术雄厚的公司参与这项投资计划,加入组建这家大厂。    在香港,做电子产品和电器产品的最有实力的公司,只有是黄河实业控股的两个公司。    而且看起来佳宁集团十分有自信,这个计划对黄河实业来讲,绝对有足够的吸引力。    毕竟眼看租界条约时间临近,香港前途依然未明,但凡有点进取心的公司,哪个不想早作打算。    尤其是大陸提出加快脚步实现四个現代化,港商们纷纷北望神州,兴起了一波考察投资热潮。    李均鸿看他神色,知道有倪端了。    他家的这位老三,自幼就十分聪明,别人读书都是按部就班的,他读书却是连级跳班是常事。    哪怕去了英国的帝国理工学院也不安分,同学才拿到学士学位,他早就拿到博士学位。    这位帝国理工的高材生毕业回港,帮助他来经营家族企业,短短数年让黄河实业身价暴涨。    但是做了几年董事,他就不干了。    他丢下光鲜的事业,跑去投考了香港警察,有青年商界矩子他不做,偏偏跑去做。    但奈何有李夫人处处都护着他,自己空有老子这个大义名头,却一点也都管教不了他。    李仁杰随手三两下就翻看,没有即时给出什么意见,只是脸上笑容变得有些玩味了。    他静静喝完了半杯茶,忽然有兴趣地反问起来:“我们是怎么跟他们搭上线的?”    李均鸿想了一想,“在上个月的保良局的餐会上,是林休容的夫人介绍认识的。”    李仁杰不禁哂笑了起来,“他们这空手套白狼的手法,怎么还敢把手伸过来我们这里?”    李均鸿脸上略显有点意外,抬起眼看他,“你是觉得他们的公司运作有问题?”    其实他对这个公司,也心存疑虑。    佳宁集团在这两年间声名鹊起,是本港风头最盛的一间公司,各种资本cao作让人眼花缭乱。    尤其是去年发起的一连串并购行动,给人一种财雄势大的神秘感,越发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这家公司可动用的庞大资金,加上其频频大动作,都非比寻常,让人对其幕后背景议论纷纷。    有说幕后金主是菲律宾馬可斯总桶夫人的支持;也有说是蘇聯摸斯科人民银行站在他身后。    但是在去年听说金门大厦寻找买家的时候,佳宁集团也是有意从置业公司手中买下来的。    只不过是他们愿出资9.98亿,分三次付款购买,半年付清尾款,双方初步达成了交易协议。    但是此时,黄河实业横空插了一脚,提出了更高的收购价格,更是爽快的一次付清现金。    当时的置地公司正围绕这九龙仓的主导权,与包爵士开展三百回合的保卫战,正等着这笔钱来解燃眉之急,回笼资金,于是和黄河实业快速达成了交易。    佳宁集团被黄河实业如此截胡摆了一道,不心怀芥蒂,怎么还会主动找上门来寻求合作呢。    不过既然动机不明,便推算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