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60章 万事俱备 只等下河  (第1/1页)
    乡村之巨变正文卷第60章万事俱备只等下河干捕鱼这个行当,既要捕得上,也要卖得了。    不仅卖得了,还要卖得快。什么鱼也不能自己养着,因为会养瘦了,会把鱼养死。    跟着叶正方一个下午和一个早上,陈扬大概了解了卖鱼的过程。    一般情况下,哪个集市近,就去哪个集市卖。    价格随行就市,若想卖得快,也可以批发给行贩。那时叫行贩,现在叫批发商。    下午捕完鱼后,会抢在晚饭时分前先卖一次。鱼多的话,第二天早上再去赶集。    根据有关规定,自己捕鱼自己卖,就像拿自家的鸡蛋到街上去卖,属于自产自销,是允许的。    陈扬最关心行情,也就是价格,他让叶正方做了详细的介绍。    等陈扬回到家里,爷爷已把渔船买来。    之所以是爷爷去买,是因为那个集体造船场的负责人,以前也曾当过爷爷的徒弟。    据叶正方说,新渔船要一百块,现在爷爷只花了八十五块。    另外还赠送一块竹簾和一支备用木桨,及一根铁链和一把锁。    崭新的渔船就停泊在河边。    陈扬看了一眼,就喜欢上了这条小渔船。    以后,这就是他的第二个家了。    比叶正方的渔船要大,宽是一米零五,长也有五米五。    相比老式渔船,最大的改进有两点。一是加了后桨,二是大大增加了载重量。    爷爷告诉陈扬,这条渔船可供两个人上船。    当天晚上,陈扬怕有人破坏,直接就睡在了船上。    过了一晚,陈扬去衡峰街赶集,买了不少捕鱼工具。    三口尼龙渔网,大号中号小号各一口。还有拉钓两套、一口套网、两个捞勺。    再跑到竹器市场,买了四个竹编的捕虾篾箩,和两个装鱼的鱼篓。    还有吃饭的家伙。陈扬去了供销社门市部,买了一个煤油炉、一口小铁锅、一把铁饭铲。    又花了三斤煤油票,去供销社的另一个门市部,买了三斤煤油。    陈扬没忘爷爷的吩咐,还买了一把杆枰。    前前后后,差不多花了十五块钱,加上买船的钱,整整就是一百块。    好在陈扬现在有钱。花去这一百块,家里还有一百块,搁在童老贵那里也有一百五十块。    万事俱备,就等下河。    以陈扬的脾气,天不怕地不怕,开干就是了。    可爷爷奶奶不同意,说是要挑个好日子,甚至是好时辰。    母亲也这么认为。    长辈们迷信,陈扬无奈,只好接受。    爷爷识字,还藏着一本老黄历。    在老黄历上找了老半天,爷爷才做出决定,后天是黄道吉日。    遇水而兴,宜下河干活。    后天七点到九点,是首次下河的好时辰。    爷爷搞得神神道道,让陈扬将信将疑。    也许爷爷他说得有道理。因为上次下河挖沙,就没专门挑日子定时辰,结果没干多久就黄了。    没挑日子,可以瞎干,既然挑了,就得遵守,这个道理陈扬是懂的。    晚上,陈扬还是睡在船上。    马灯挂在小渔船的左舷上,为了省油,陈扬把亮度调到最低。    陈扬盘腿坐在鱼舱的盖板上,望着天上的星星。    乡下人没事干,发愣发傻是常事。    “扬,你在船上吗?”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