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8章 简易机床  (第1/1页)
    苏河一行人,来到更靠近河边的机械厂。    这里不断响起巨大的轰隆声,这是水车带动传动轴转动的声音。    机械厂建在在汉水旁边。    汉水冬季不结冰,现在是枯水季,汉水也足以带动大型水车。    苏河看向窗外,直径五米的大水车。    它缓缓转动,带动一个大铁轴缓慢转动。    铁轴伸进房间内,通过匹配不同的齿轮,产生不同的转速。    苏河教给工匠制造齿轮,他们很快就制造出不同的齿轮。    这些都是钢齿轮,坩埚炼的第一批钢材,就是制造这些齿轮。    魏时鸣在一旁说道:“苏统领,我们刚生产出的一批机床,已经被兵工厂拉走生产枪炮。    我先带你去看一下,麻花钻的生产流程。”    “好吧。”    苏河同意魏时鸣的提议,他们走到生产麻花钻的车间门外。    在车间的主位上,有一名壮汉,他用工具夹住钢棍。    同时对一旁的学徒,讲解cao作方法。    这个人也是被赦免的工匠,是机械厂唯一的九级工李三石。    苏河亲自答应他,只要他教出十名可以独立加工麻花钻的徒弟。    就释放他一名被判重刑的家人。    李三石是汉中卫指挥使吕天守的女婿。    他的家人大部分被判刑,他没有选择,只能尽量带徒弟。    李三石不断的把钢棍一头,放在车间高速转动的砂轮上。    砂轮与钢棍摩擦,巨大的火星向四周迸射。    李三石很快停止加工,一个精巧的麻花钻出现在他手中。    苏河没有打扰车间里的人。    他来到下一个车间,这里是淬火车间。    陆金已经提前来到淬火车间,为苏河示范淬火。    这个车间平时交给徒弟,淬火液的配置才是关键技术。    刚刚制造成功,包括麻花钻在内的工具。    被陆金重新加热到至赤红状态,放进淬火池中。    一阵白烟冒起,工具就完成淬火,成为机床上的配件。    魏时鸣看到苏河很高兴,他说道:“苏统领,我们根据您的设计,制造出一批水力机床。    这些机床制造出来,能极大提高枪炮的制造速度。    我师傅那里,已经制造出一批铁制的枪炮。    您可以去参观一下。”    苏河来这里主要目的,就是看钢铁与燧发枪、大炮。    “你们做的非常不错,没想到这么短时间,就能拿出这些成果。    后天就是元旦,工厂不能休息,但一定要让工人过好节,该有的奖励不能少。”    “过奖了。”魏时鸣谦虚道,“我们能这么快拿出成果,全靠苏统领的领导。    在大散关那里,我就琢磨高炉炼铁。    来到汉中,又有这么多优秀的工匠加入。    苏统领还过来不时指点工匠,提出高炉炼铁和石墨坩埚炼钢。    教会他们制造齿轮和机床。    我们才能这么快成功。”    “你不用谦虚,你们应得的奖励,一定不会少。”    苏河夸奖几句,告诫魏时鸣要注意生产安全。    他就赶往一旁的兵工厂,看一下近期生产的燧发枪和铁炮。    兵工厂占地规模最大,里面的工匠也最多。    负责管理兵工厂的工部尚书张德志,接到苏河来到兵工厂的消息。    他立刻前来迎接。    张德志兴奋地说道:“苏统领,你带领机械厂工匠,制造出来的镗床太棒了。    以前生产火绳枪,只能依靠铁匠卷制。    制造一个合格的枪管,需要好几天时间。    这种火绳枪非常容易炸膛。    现在直接用镗床在铁棍上钻孔。    一个工匠一天,能制造二十根枪管。    枪管的气密性非常好,它还是一个整体,枪管强度很高,不容易炸膛。”    张德志带领苏河,前往制造车间。    他在路上说道:“苏统领,你提出来的燧发枪,其中最关键的燧发机,我们的工匠已经做出来。    经过测试,它的点火率高达八成以上。    我们缴获的火绳枪点火率只有五成。    使用燧发枪,能极大的提高火力密度。”    苏河听到后点点头,询问道:“燧发枪最难制造的部分,是弹簧钢片。    我们的钢材,能完成多少次击发。”    张德志立刻回答道:“五百次左右,我还要工匠做出来的燧发机,方便替换弹簧钢片。    士兵经过简单培训,就可以自己换掉坏了的弹簧钢片。”    苏河与张德志,聊着火枪火炮的制造过程。    他们来到兵工厂最重要的车间,枪管炮管制造的车间。    车间水车传动轴的轰鸣声依然很大。    传动轴上连着一排镗床,上面的麻花钻,分成四种大小。    它们分别为15毫米、75毫米、110毫米、150毫米。    苏河走到镗床边上,看工匠加工枪管。    传动轴通过齿轮,带动镗床上的麻花钻飞速转动。    工匠把铁棍固定好,缓缓向麻花钻方向推动。    钢制的麻花钻,可以轻松切削生铁。    镗床把铁棍加工成口径十五毫米的枪管。    这个步骤最关键的一点,工匠的手要稳,偏差一点点,整个枪管就报废。    苏河继续往旁边走去,这里的工匠在加工炮管。    炮管的加工过程更加艰难,麻花钻与生铁高速摩擦,产生极高的温度。    炮管里面都变得赤红,工匠不断用水冲洗炮管内壁,降低炮管内的温度。    苏河又向其他生产车间走去,它们是加工枪炮其他部件。    他看到正有工人,用油纸包一些颗粒火药、碎铁片、遂石片。    按照比例把它们混一起,中间还放一根带很多毛刺的铜线。    苏河一眼就看清楚这东西的作用,这是拉发引信。    他指着这个车间,向张德志询问道:“你们已经掌握发火概率很高的拉发引信,这都开始批量生产了。”    张德志点点头,像苏河介绍道发引信。    “没错,士兵反应在战场上,容易丢失火折子等引火物品。    火绳经常受潮,还不容易点着。    我又想到全军即将换装燧发枪,再携带火绳点燃大炮,不太合适。    苏统领又提过拉发引信,正好我们研究燧发枪的燧发机。    工匠们就用燧石为主原料,研究出拉发引信。    它发火成功概率很高,能达到九成,比火绳还稳定。    拉发引信只要不用水浸泡,哪怕是下小雨,它也能正常发火。”    苏河伸出大拇指,称赞道:“你们做的非常棒,后天就是元旦,到时候以工部的名义,给工匠们发奖励。”    拉发引信苏河只是提过,这是工匠独立研究出的东西。    代表着提高工匠地位,并用金钱作为奖励,能激发工匠的创造力。    “张尚书,我预计在明年二月份左右,我们就要和大明朝廷开战。    以兵工厂的能力,到那时能否制造出装备一个师的燧发枪。”    汉中城已经开放快一个月,消息传递的再慢,现在也能传递到京城。    明军死了一个亲王,肯定会报复。    张德志信心满满地回复道:“苏统领,枪管加工很快,机械厂也在不断生产新的镗床。    加快生产速度,只是废品多一些,满足部队的要求没问题。”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