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64、府试  (第1/1页)
    葫芦鸡的售卖,白贵还是很上心的。    这不仅影响着他的声名,也能“洗干净”身上来路不明的钱财。另外这也是他回报乡梓的方法,他这一路读书,用的族产也是不少。    在南门附近开设的葫芦鸡店。    “现在这葫芦鸡卖的这么快,额现在寻思着,能不能把咱这店铺开大,也问过牙行的人了,盘下周围这些宅地,大概需要五百多两,还有再建三层的洋楼……”    “寻了一些人,能典一些钱,也是够了。”    白嘉轩说道。    南门这里是省城的文教重地,所以房价也比其他地方贵些。不然的话,在省城其他偏僻地方,一百两就能盘下相当的宅地。    “叔,额看这件事应该再考虑一下。”    白贵皱了皱眉,在老一辈人的观念中,攒下钱,盖一间大酒楼,是大多数做餐饮的想法,有酒楼,这就是高档。谁不想做生意做的高档些。    但他在后世,可是见过不盖酒楼,大量开设分店的成功模式。    这样本钱少,见效快。    当然盖酒楼后,也有好处。    两种模式都有可取之处,只不过白贵更倾向于沙县小吃这种经营模式,这种经营模式对他的好处更多,可以大量让同乡开设分店,有益于传播他的名声,也能让同乡赚到更多的钱。    而开设大酒楼,就是让他家、白家、鹿家把最多的钱赚了。白鹿村的人,还是受困于土地,走不出去。    不过这种想法他没有直说。    “叔,照额看,咱卖的葫芦鸡能取得成功,依靠的是这白雉鸡的祥瑞名气,要是开酒楼,至少要有几十种菜,还要请其他厨师,与其这样,还不如开分店,咱村这么多勺勺客,哪家不会做饭……”    “只主卖葫芦鸡,这样也稳妥些,不容易赔本。”    白贵建议道。    开设小店模式,只需要主打几种菜甚至只有一种菜,就能卖好。    “行!你见识高,那咱就听你的,借钱给乡亲开分店。”    白嘉轩几人也在徘徊犹豫的当头,不知道该选择哪种模式,开大酒楼这是无数前人验证的法子,而且说出去也有面子,但是开大酒楼也不是容易的事情。    说是勺勺客,这些人做的饭菜好吃是好吃,但还比不上专业的酒楼厨子。    开了酒楼,谁知道能不能将本钱赚回来。    而开专卖葫芦鸡的小店,按照葫芦鸡这火爆程度,应该是稳赚不赔的生意。    比起开设酒楼,小店模式反倒更为保守稳妥些。    “叔,照额说,这借钱给乡亲开分店,借出去的钱利息绝对要比外面的低,还有咱也要弄个葫芦鸡的统一标准,等乡亲学完后,再出去卖,不然就是砸了咱们的招牌!”    白贵接下来将一些后世快餐店的经验告诉了几人,装修不一定要精修,却可以大气、上档次,定价也不能太高,能让一些平民攒几天前就能吃一顿,但定价也不能太低,太低的话顾客良莠不齐,增加管理成本,同时利润太薄,做到定向筛选顾客,细致化分。    “这读了书的人就是不一样!”    “额听说师范学堂里面也有洋人教东西,贵哥儿这入了师范学堂之后,说话有理有据,不一样了……”    白嘉轩几人也是叹服。    白贵说的条理分明,句句有理,也不难听懂。他们也是乡下的财东家,够不上诗书传家,却也是读过几本书的人,听懂这些道理不是什么难题。    很快,得到白贵秘传的经验,白嘉轩回村开始组织乡亲传播开店的经验,没过十几天,就在省城新开了三四家分店。    店面小,租金便宜,味道好,价格合适,白雉鸡做成的葫芦鸡热度不减。    白鹿村的勺勺客也很快借着自己走南闯北的经验,将这些葫芦鸡分店开到了秦省各地。    ……    定下葫芦鸡大致的发展路线,下面日子,就是白贵在师范学堂、府衙来回跑了。    而时间也到了府试即将来临的日子。    四月十九日凌晨。    府试。    白贵一早在宿舍起来,提好已经准备好的考篮。在师范学堂读书的好处,就是在于他距离府试考试的考场也不远,府试实际上也是在省城府衙附近。    “白兄这是去考试了?”    看着白贵即将赴考,同寝的两人也有些羡慕,他们此次在学堂的考试中,可是位列中下等名次,是没有资格前往府试就考的。    虽然他们也已经确定了留日的名额,但不是公费留日,而是私费,这比较之间的差距可就大了。    取个功名,前去留学也是有一定好处的,至少享受的津贴就比常人高些。    “是的,明达兄,怀先兄。”    白贵熟络的对两人打着招呼,他打交道的本事可是远超同龄人,短短一月的功夫,虽然三人之间没有成为知己至交,但也算是好友了。    除了刘明达,另一人的姓名他也知道了,是吴怀先,是秦省女首富周莹的养子。刘明达和吴怀先两人的家中有生意关系,所以住在一起,联络感情。    葫芦鸡的生意,两人也对其多有照顾。家中的商铺也是经常订购,并且推荐给了学堂的同窗,订单络绎不绝。    这也是做生意的常态了。    价格优势不一定是采购的标准,人脉关系才是。    等走到府衙门口,就已经有不少马车、驴车堵在了过往的街道,考生从四处汇聚而来,逐渐拥挤。    一盏盏灯笼照亮。    “咸宁县学的考生到了吗?到了的话,朝这边走!”    有人大着嗓门喊道。    “长安县学的?来了没有。”    “户县县学的,有没有,赶紧过来,就差你们了。”    吵嚷声不断。    府试是西安府下辖各县通过县试的考生,还有一些高等学堂、书院的优等学生一同参考,所以在府衙门前就开始分批进入。    白贵正打算朝着滋水县的队伍中走去。    他是中途入了师范学堂的,在师范学堂那里没名额,再说他是滋水县县试案首,不可能缺席。    衙役望见了他。    白贵在府衙可是三日一小跑,也十分会做人,来时也会给衙役们带些吃食,一来二去,相互之间都认识。    “张缮写已经吩咐好了,让我照顾你一点。尹府尊说过了,提坐堂号在别处等候开考,请少爷随我到这里来……”    提着高脚灯笼的衙役十分热情道。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