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七百一十九章 来自李善长的一击 (第1/2页)
大明第一臣正文卷第七百一十九章来自李善长的一击足足三位侯爵下狱,既有水师,又有步兵……这个规模已经很让人不寒而栗了。 大明的国公级勋贵并不多,稍微梳理下就知道了。目前在京的,只有徐达、常遇春,还有李善长。 徐达是武臣表率,公认的帅才,清廉自守,无话可说。常遇春自从女儿嫁给了朱标之后,也知道常家下一代不需要担心,他更加爱惜羽毛。而且常遇春这人有个好处,他对朱元璋有种近乎疯狂的忠诚,这一点就连老朱的小伙伴们都比不上。 除了他们俩,武将当中,还有汤和跟胡大海两个,汤和目前在巴蜀,处理灭亡大夏之后的各种事宜,忙得不可开交。 无论如何,汤和都是最可靠的。 胡大海就更不用说了。 事实上能进入他们这个层次,无一例外,都是人品能力,经得起考验。而且这几个人都是朱元璋的心腹,同时跟张希孟关系也很密切。 对了,还有两个人也有国公的身份,那就是朱文正和李文忠,这就更不用说了,他们一直在北平,就在张希孟的眼皮子底下。 所以怎么算,国公一级的人物,至少现在这一些国公,都不会有什么问题。 既然如此,牵连到三位侯爷,就已经是捅破天的事情了,尤其是水师两位侯爷悉数被抓,只怕从此之后,水师要一蹶不振了。 应天朝野,战战兢兢。 几乎所有人都惶惶不安,生怕把自己牵连进去。 而就在这一片凄风苦雨之中,李善长手里攥着一封密信,独坐在昏暗的烛火下面……挑动的火光,把老李的身影映衬在雪白的墙面上,火苗突突,老李的身影也犹如鬼魅一般,扭曲跳跃。 这位被评为“半个棋手”的大明左相,可不像看起来那么人畜无害。 说个笑话,老李曾经还认真想过,怎么扳倒张希孟! 其中水师就是老李的目标之一。 不过一番彻查之后,李善长无奈发现,张希孟的确跟水师没有私下的来往……他也只能徒呼奈何。 老李还查过度支局,查过翰林院……反正张希孟管过的衙门,他都暗中调查过。 很让老李无奈的是,张希孟的确是清清白白,没有任何把柄。 这就是所谓无欲则刚吧! 张希孟本身没什么事情,又不结党营私,以他在陛下和皇后身前的地位,李善长想跟他斗,那是痴心妄想。 不过这一番私下里的调查,也让李善长明白了一个道理。 要想在大明朝堂上安然无恙,就该学张希孟,至少先把自己摘出来,别跟那些赶着找死的货纠缠在一起。 但是李善长这人,到底和张希孟还不一样,他虽然约束自己,不明着掺和,不落人口实,但有些乱七八糟的事情,他还是门清的。 就比如他手里这封信,是原御史刘炳的儿子写给老李的,其中字字泣血,向李善长揭示了一个案子。 他爹刘炳,在唐陆之案以后,曾经受命暗中调查水师的事情……可不是没过两个月,刘炳突然染病死了,据说是水土不服。 彼时御史台也派人吊唁过,确定是病死的。 这事情就不了了之了。 但这封信上,却给出了另一个答案,御史刘炳是被人害死的……他死的时候,脸色铁青,身躯佝偻,甚至有血浆从皮肤渗出,凄惨恐怖无比。 据说是用最毒的几种蛇毒,害死了这位御史大人。 只是让人没有料想不到的,前来吊唁的御史台官员,竟然无视这些情况,还说什么外丧鬼不能回京。 匆匆把刘炳给埋了。 既然御史台自己都认为没事,其他人又何必多事呢? 只是刘炳的儿子,一直不甘心老爹就那么稀里糊涂,凄惨死去。 他四处告发,到处给人写信,希望替父鸣冤。 结果他又被抓了,足足关了三年,在狱中几乎是九死一生,好容易熬了出来,他又接着上告,完全是不死不休的架势。 谁也不知道老李是怎么知道这事的,不过他一直引而不发,也着实沉着老练。 水师的事情,不可能没人帮忙。 有人盛传张希孟,但如果张希孟是冤枉的,谁的嫌疑更大呢? 锦衣卫这边虽然能监察百官,但朱元璋轻易不愿意放他们出来,毕竟锦衣卫动手,那就是要血流成河的。 除此之外,像五军都督府,兵部,度支局……似乎都能管到一些水师的事情,但又隔靴搔痒,没法触及核心。 弄来弄去,水师真的好像成了一个小王国,谁也插手不进去,完全变成了廖家和俞家的私兵。 不过说这话也不完全,还有个衙门,能管到他们,那就是御史台! 李善长反复权衡,再三思量,他把心思都放在了杨宪身上。 毫无疑问,杨宪是野心勃勃,一直打算取代李善长的。 杨宪管着御史台,他放纵水师,甚至跟水师的那些人勾结在一起,好处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