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
第六百七十九章 张庶宁的群贤 (第1/2页)
张庶宁在应天待了十八天,这小子已经坐不住了。 他请了一个月的假,已经过去了三分之二以上,原本朱元璋是计划借着册封鲁王世子的机会,顺便把公主送出去。 以大典的威风,胁迫张希孟低头。 结果别说张希孟了,就连张庶宁都玩不过,老朱很郁闷,只得调整教化,推出义务教育法。 如果说前面所言十年庆典,只是个皇帝和群臣的乐事,那么伴随着教育法的推行,整个洪武之治,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境界。 从应天开始,各地的报纸,三百六十行,所有的百姓,都在讨论。 有人诧异,有人赞叹,从朝廷到地方,谁也不敢无视这项法令。 毫不客气讲,这是均田之后,又一项遍及所有人的大事。 街头巷尾,田间地头,一时间,义务教育四个字,人尽皆知。 老朱也把十年庆典的核心放在了新政上面……咱不能只是自己乐呵,要与民同乐。 什么是与民同乐? 就是要给老百姓好处,要利用十年这个节点,多推出新政,多让百姓受惠。 过去几年酝酿的东西,只要是利国利民,就要统统拿出来! 朝堂的气氛陡然一变。 所谓册封世子,肯定不是什么大事……就算给皇子公主赐婚,也没法产生什么动静。 甚至那些公主,都需要进入学堂,好好读书,增加本事,没事这么早谈婚论嫁干什么? 俗气! 在这种氛围下,张庶宁自然就能赶快返回济民学堂了。 他恶狠狠警告了张承天,必须每天跑步,必须赶快瘦下来。等进了蒙学之后,必须考进前三……总而言之,身为我的弟弟,就必须比别人强,不能丢我的脸。 当然了,我这个当哥哥的也会给你做个榜样,至少我也要考进年纪前三! 一定! 张庶宁说这话的时候,心里头怦怦跳, 因为同年级的,有个怪胎许观,这货就像是一座泰山,很难超越。扣除他之外,也就一个名额了。 对于张庶宁来说,他至少要提升四名才行。 压力相当大不说,他还请假一个月。 从现在开始,每一天都是宝贵的。 张庶宁跟老爹老娘告辞,然后带着多达十几箱的书籍,返回星子县的住处。 他提前四天,到了星子县,等他进来的时候,发现姥爷正在院子里和那个丫头下围棋,姥姥在洗菜,准备做饭,一见张庶宁来了,他们都吓一跳。 “你,你怎么还能提前回来?” 老两口子都差点说漏了嘴。 毕竟他们多少也知道,自己这个外孙子有多抢手! 别的不说,应天城中,从皇家到文臣武将,谁不想跟鲁王府结亲啊!这小子回去,没准就被一群人盯上了,几乎不可能按时回来。 可事实上张庶宁不但回来了,还提前回来了。 让老两口大出意外。 “多亏了我爹!都是他的功劳。” 张庶宁只是说了一句,就到了正在下棋的两个人近前,姥爷笑呵呵道:“庶宁啊,知凤这丫头可真是厉害,才学了五天下棋,就要超过我了!” 张庶宁微微一怔,也不吃惊,毕竟这个小丫头有多恐怖,他也是知道的。 “夏知凤,谢谢你替我照顾二老……我带了很多书回来。” 小丫头见他回来,有些惊喜,也有些害羞……她实在是垂涎张庶宁的书房,每天依旧过来抄书,然后帮着打扫卫生,渐渐的,她跟二老相处融洽。 陪着老人聊天,跟老人下棋,帮着他们解闷。 渐渐的,二老也喜欢上了这个聪慧的丫头。 “是我在这里抄书,都是爷爷奶奶宠着我……你今天刚回来,我就不打扰了,你们聊吧!” 小丫头转身要走,张庶宁怔了怔,“等等!” 随即他伸手掏出一本西厢记,还有一本长生殿……西厢记是王实甫的作品,长生殿倒是新作,说是新作,也不尽然,因为另一位戏曲大家白朴就有《唐明皇秋夜梧桐雨》的作品,讲的是唐明皇夜宿剑阁,痛哭杨贵妃的故事。 白朴就是原创吗? 其实也不是,至少在宋词当中,就有雨霖铃这个词牌子……取材就是唐明皇和杨贵妃这段。 同样的,三国,水浒,包括西游记在内,都是很早就有版本流传。 最后被人集结成书,几番删减定稿,最后才成为流传久远的通行版本。 “这两本文辞还算优美,你先看着,等明天有空了,再过来,我这里书多着呢!” 夏知凤伸手接过两本书,眼角扫了扫那几个箱子,瞳孔里面冒光了,“那,那些都是?” 张庶宁淡淡一笑,“后续还有!” 夏知凤傻眼了,她实在是无法想象,一个人怎么可以有这么多的书? 她现在过来张庶宁这里抄书,最大的问题已经不是她能写多少了,而是她能买得起多少纸笔墨砚! 谁能想到,居然还会因为书籍太多而苦恼! 夏知凤觉得自己要疯了……她不得不从一堆书籍当中,挑选紧要的部分,记在自己的本子上,至于其他,尽量记在脑子里。 即便如此,她也没法看完张庶宁的藏书。 结果倒好,张庶宁又弄了这么多! 他爹这个书商,还真是厉害啊! 小丫头实在是抵抗不了书籍
上一章
目录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