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人形的坑  (第1/1页)
    台下,换完大褂的胡炎,跟一帮子年轻人打的火热。    毕竟以后要长相处,处处人缘,了解了解班子里的情况,这些都很有必要。    生人勿近的高冷,那是毛病,要搁以前连饭都没的吃。    走八方路,交四方友,才是老江湖的作派。    后台热闹,前场更加热闹。    此刻台上的郭德刚和于慊,正在表演自创曲目……《我这一辈子》。    虽然不算传统段子,但里面包袱的铺排,处处都是传统技法的影子。    包袱本身也很经典。    “非著名相声演员郭德刚、于慊。”    “天冷了,给你寄了件大衣,邮局说太重,我就把扣儿铰下来放口袋里了。”    “我要自杀,打算跳楼,这跳楼我有研究,二楼跟二十楼不一样,二楼是‘啪,啊’,二十楼是‘啊~~~~~~~啪’。”    “有困难要帮,没有困难制造困难也要帮。”    “这个礼拜下了两场雨,一场三天一场四天。”    “我朋友说他帮我印假币,我给他五十~~他给我一块钱假币,我怀疑他骗我。”    “……”    俩老搭档都是从小拴的娃娃腿,基本功扎实。    口齿伶俐,表演大方,这台风,这状态,真……    再加上合作已近十年,彼此间的默契,早已入化境。    不羡鸳鸯不羡仙,只羡德刚有于慊。    不得了。    观众哪里经得住这么挑逗?    一个包袱一个响儿,如雷的掌声根本停不下,爆发的笑声都快把屋顶给掀动了。    演员的表演自然,观众看得舒服,小学徒们也看得来劲。    当然,要想把其中的门道全看明白,那是不可能的。    说句不客气的,所有细节,他们能关注到三两成便算难得。    人不怕自己不懂,而是怕自己以为自己很懂。    机会赶上了,胡炎没有旁观,挑着妙处,不时为众人讲解几句。    于是,轻轻的“哦~啊~”之声不断。    烧饼更满意了,嗯,这个小弟不错,自己使得好,还能讲出道道来,这能耐都快赶上我了吧?    一支胖手,在胡炎肩膀上拍来拍去。    他当这是鼓励,胡炎却感觉这是人身攻击。    不时,《我这一辈子》表演完毕。    在热烈持久的掌声中,郭德刚和于慊鞠躬下台。    观众很满意,太过瘾了。    打从开门柳,大家便被郭德刚的唱腔顶到了高潮上。    中间一个陌生小年轻的《报菜名》,原以为效果一般,谁料也是惊喜不断,很见功力。    刚刚使完的《我这一辈子》,那就更加不用说了。    转眼一个多小时过去,简直是高潮迭起,爽得要要的。    郭德刚和于慊下了台,胡炎便不再在这里停留。    “你们继续熏活儿,我去前面打声招呼。”    说完,走身往前上场口而去。    “师兄慢走!”众人语气中已然多了几分尊敬。    要想受人尊敬,最终靠得还是能耐,哪里都一样。    当然,最不舍的还是烧饼。    “小胡,记住啊,以后在后台有事儿就提我的名字,绝对好使。”    走出几步的胡炎脚步一顿,回头笑道:“好。”    恰好出门透气的高锋打门外进来,目光深深的看了一眼烧饼。    唉,《太平歌词》还是收集的太少了!    “高老师,今晚班子里还有其他场子?”胡炎问道。    因为今晚的后台人真不多,面孔熟悉的也就郭德刚、于慊、高锋、栾芸平,还有烧饼。    “有啊,几个园子没停,还有商演,郊区三单,省外两单,全都动起来了。”    看着高锋脸上藏不住的自豪感,胡炎点点头,没有再说话。    是啊,现在的德芸社,就好比一艘刚刚扬帆起航的巨轮。    不但威风、气派,一切也都向好,船上的人没道理不自豪的。    高锋、烧饼,甚至那些还不能上台的小学徒,言语之间无不如此。    只是他们不知道,在不久的将来,即将有一股超级风暴在等待着。    风暴过后,几人会走,几人能留?    高锋后面还有倒二的活儿要上,胡炎只身来到上场口。    刚才蹲得腿麻,他只站在旁边聊天。    “郭老师,慊儿哥辛苦,您二位的功力,观众都快把屋顶给震塌喽。”    “师叔,您前面的活儿也不赖,不比我们差。”郭德刚喝着茶笑道。    班主的评价如此之高,当然是好事。    不过,场面上还有一个字叫“捧”。    自己的驴自己骑,胡炎脑子还是相当清醒的。    在年轻人当中,不论见识,还是手艺,真要比自己还利索的,确实难找。    但遇到像郭德刚和于慊这样,真正见过大风大浪的行家里手,那还是不够看。    胡炎摇头道:“这您可太捧了,表演容易火候难,跟您二位比,我差远喽。”    这既是谦虚,也是实话。    火候这东西,说不清道不明的,但它确实存在。    想要提升,也没别的招儿,得靠在舞台上不断打磨,尤其是大舞台。    你在几十、几百人的小园子里,可以潇洒自如,侃侃而谈,但你到几千、上万人的大舞台上,依然可能紧张得嘴皮子直哆嗦。    这不丢人,很正常,谁都是这么过来的。    郭德刚看着胡炎一脸的真诚,心中更加满意。    年轻人没能耐都飘,有能耐不飘反而更加难得。    “师叔,您毕竟还小,踏踏实实的打磨几年,定能成角儿!”    “哈哈哈,我一定努力!”    于慊不理这些场面话,屁股一挨椅子,烟瘾便犯了。    呃,不怪我,我都憋了三十五分钟零二十秒了。    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于慊掏出三根香烟,递到胡炎面前。    “爷们,请棵烟。”    胡炎看着眼前的三根烟,暗赞一声,不愧是场面人,果然讲究。    敬烟是没有抽一根出来敬的,即便对方只有一个人。    当然,对于吃开口饭的艺人来说,这可不是什么好东西。    “慊儿哥,我不会。”胡炎笑道。    于慊顿觉无趣,又道:“那就喝酒吧,晚上宵夜为您接风洗尘。”    “慊儿哥,酒我也不沾,喝不出美来。”    于慊心中无语,那还活个什么劲儿?    “赶明儿,赶明儿上家吃海鲜大餐,这总成了吧?”    胡炎笑道:“这行,不过您可不能拿海带糊弄我。”    “啊?海带?”于慊一愣,瞬间明白过味儿来,直接乐的不行。    郭德刚眼睛一缩,对胡炎的认识又增加了一分。    这脑子反应够快,随时随地都能抖包袱!    不简单。    说话间,烧饼拎着水壶过来续水。    前面的话没听见,后面几句可听实了。    人未到跟前,先是眼前一亮。    海鲜?海带?    好包袱呀这是。    嗯,回头跟小胡说一声,把这包袱给自己用得了。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