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二章 暴雨将至  (第1/1页)
    李东阳十万火急地把小皇子从医馆里叫了出来,满脸愁容。    朱祐樘知道事情不妙,问:“李先生,是不是三司不准处决邢简?”    李东阳摇了摇头,说:“不是三司的事,一夜之间二十余名官员上表,以各种理由请求辞官...”    那天,商辂看到那份名单后,不禁皱起了眉。    虽然他觉得这件事皇子做得有些cao切,但还是以内阁的名义写了个奏章,参奏顺天府尹邢简等人徇私舞弊,贪赃枉法,依律当斩。    显然这并非是和朱祐樘抢功,而是这件事将会以什么样的形式了结,他无法预料,但他闻到了暴雨降至的气息。    他明白,无论如何雨急舟险,都必须确保朱祐樘站在干岸上。    商辂已经劝过这个年轻气盛的皇子,如今他只参奏四名官员,看得出已经是极为克制了。商辂不能再说什么,也觉得或许是自己太过保守谨慎了。    很快太后旨意下来了:四名犯官,发三司会审。    提审邢简时,三司官员们就察觉这件事有些异乎寻常的顺利了。    邢简身带刑具,满脸颓丧和无奈,有气无力地把自己这些年收受的钱财交代了个干净。    然而,当主审官令人押他下堂时,他突然来了精神,大喊:“犯官还有话讲!犯官要参奏官员贿赂于我,还参奏官员收我贿赂。”    随即,他把这些年自己送过和给自己送过钱的官员姓名一一道来。    其中牵扯到内阁、六部一院、各地巡抚、布政使一众官员。    直听得会审官员浑身发冷,连忙制止。    和言语色得说:“邢大人,您不能让我们为难呐,不如这样,您回狱中,把想说得话写下来封好,我们原样得呈交皇上预览。这种事我们不听,也不看。”    于是,审到一半,又把邢简送回了牢房。    谁想到,再提审另外三人时,同样的事情又发生了。    这次涉及到了朝廷各边镇武将、各勋贵公侯、各镇守太监。    这下会审官员确信事情并不简单,只能依旧令两人回牢房把事情写下来。随即连夜把几人的笔录及写的东西封好,送到了商辂那里。    商辂掂量着那几包贴着封条的供词,许久没有说话。    房中一片寂静,那官员觉得喘息的声音也是如此刺耳。    过了许久,商辂才开口说:“你带我去刑部,我去见见那几个人。”    深夜,邢简蓬散着花白头发,在牢里低声抽泣着。    这时,火光闪烁,那会审官员过来压低嗓门,说:“邢大人,别哭了,商阁老来了。”    听到商辂的名字,邢简哭得更厉害了,连忙跪下磕头,鼻涕、眼泪、口水交杂,说:“商阁老,下官该死,下官该死啊!”    商辂并没理会他,单刀直入得问:“邢简,是谁让你这样做的?”    邢简磕头如捣蒜,哭道:“商阁老,您是老臣,要救我一家老小啊!”    商辂叹息一声,说:“亏你还记得尚有一家老小,你这样做让我如何救他们?你参奏的那些官员能放得过他们吗?”    邢简道:“商阁老,这层道理我怎么会不知啊,但我别无他法。求您别问了,我说了,他们更活不了。”    商辂说:“我可以不问,也可以保你一家老小无忧,但你得答应老夫,这件事就到此为止了,你另写一份供词,明日给我。”    邢简自知必死,答应着,说:“商阁老,我临死前可否见一见我那结发之妻和不成器的儿子?”    商辂点点头答应了。    为了这四份供词,商辂一夜未眠,等他离开刑部天早已大亮。    他不敢休息,抱着着那几人新旧两套供词,来见周太后。    讲述完前因后果,商辂道:“依臣之见,这个案子可以了结了!此四人贪赃枉法,已无异议,当押赴各地问斩,以平民怨。”    周太后问:“那他参奏官员的那份口供怎么办?还有那些牵扯其中的官员。”    商辂道:“臣从没听说过还有一份口供。”    周太后明白商辂的意思,点点头说:“那就按你的意思办吧。”    这件事刚说完,怀恩急匆匆地过来禀报:“太后,御史们又闹事了,他们联名参奏商阁老徇私枉法,包庇贪墨官员,企图杀人灭口。他们说,那几个犯官供出了朝廷官员贪墨,商阁老为一己之私,私改口供,包庇同党,上不顾社稷安危,下有负百姓所望。要见皇上,还说必须要严惩贪官,整肃法纪。”    没等怀恩说完,太后一脸疑惑地瞧着商辂说:“这也太快了吧!你不刚从刑部回来吗”    商辂心中感叹,这自然是有人从中串联,早就等着自己这样做了。但自己还能怎么办呢?那份口供要是直接递了上出,风波更大。    他答了声是,说:“这些御史为何知道得这么快,老臣也不得而知啊。”    周太后一脸不耐烦得对怀恩说:“让他们闹吧,皇上是他们想见就见的吗?闹够了就不闹了。”    怀恩答应了一声,说:“太后,不止御史,朝中还有十余名官员,联名保邢简。说邢简为官清正,勤政爱民,贪鄙之事,实为人所构陷。还为此参奏了商阁老。”    怀恩说了一半,就没再说下去,因为那些官员参奏的是商辂在保定府陷害忠良,违纲乱纪,纵容流民闹事。他自然知道,这其实是参奏朱祐樘的。    周太后大怒:“那几个人贪赃的事自己都认了,他们还闹腾什么?无非就是兔死狐悲!这件事我管不了了!让他们闹!把大明江山闹垮了就不闹了!”说着气哄哄地走了。    商辂只能应着。回到文渊阁,内阁几个大臣立即围了上来,问他邢简贪墨案和御史及官员闹事如何处理。    商辂说了太后的旨意,安排内阁尽快起草圣旨,把邢简等四人押赴各地问斩。至于官员闹事,他却也没什么好办法。    第二天,圣旨还没发,已有二十余名官员上表请辞。    有的说身体老迈,不堪其职;    有得说能微德浅,有负皇恩;    有得干脆明说了,朝廷办事不公,不愿与商辂同殿为臣!    如此一来太后和内阁不能再不过问了,她明白这些官员除了几个脑子不明白跟着裹乱的,一大半是冲着朱祐樘去的。    这个孩子要查贪墨,有多少人心惊rou跳?又有多少人怀恨在心呢?    她又想起李子龙那句话:若立朱祐樘为太子,必定天下大乱,江山不保。    太后招来商辂和万安商量,最终决定,召皇子朱祐樘即刻回京。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