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_第九十四章罐头产业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四章罐头产业 (第2/2页)

   由于一端连着鱼皮不会切断,鲸脂一片一片的就像书页一样。

    因为这样的话能增加鲸脂接触热油的面积,更好的提炼鲸油。

    可以说,鲸鱼的利润大头,都在鲸油上。

    除此以外,还有鲸鱼牙,那是珍贵首饰原材料;鲸鱼舌,那是昂贵的菜肴;鲸须,那是弓弦所在。

    而贵中之贵的,则是鲸脑油和龙涎香,比黄金还贵。

    鲸脑油是中药材,也是各种钟表的润滑油,稀有的很。

    “rou很多!”老师傅凝声道:“府城附近也不缺rou,只能便宜卖了。”

    “便宜?”高安眉头一皱:“我辛苦弄回来的,得便宜多少?”

    “至少一半。”

    老师傅沉声道:“世面上猪rou一斤十文左右,所以一斤卖五文。”

    “亏了!”

    高安叹了口气。

    行走在街道上,耳旁传来大量的吆喝声。

    随着太平日久,市面上颇为繁荣。

    虽不过是县城,却是人烟稠密,摩肩擦踵,棉衣虽然破旧,但到底是保暖了些。

    偶尔能够碰到穿着破漏塞着芦毛的穷人,但却并未到饥寒交迫的地步。

    乞丐什么的,似乎已经绝迹了。

    他当然知道,这是知县做的事。

    像这种破坏政绩的事,基本被打包送到了海外了。

    逛了一圈,他瞅到了一处商铺,一个个的铁罐头摆放着,引人注目。

    “这是何物?”

    “罐头!”伙计见他衣裳不凡,忙介绍道:“这是从军中拿出来的。”

    说着,他声音不自觉地低了下来:“这些玩意,本来是朝廷准备北伐建奴准备的,后来觉得能保存时间久,故而也经常做些……”

    “您瞅瞅,这是北极城的鳕鱼,鲸鱼rou,还有各种兽rou,能保存三个月到半年呢!”

    “一看您家就是大商人出身,走南闯北可得多备些干粮,这罐头就很合适!”

    高安看着这些罐头,颇为吃惊。

    铁皮包裹着,紧密难分,呈现方块状。

    其中有一斤斤,五斤,十斤三种,种类中有鱼rou,猪rou,羊rou。

    如果真的能够长时间的保存,对于航海来说是极其有利的。

    “多少钱一个?”

    “一斤重的要三十文,五斤一百五十文,十斤就是三百文。”

    伙计继续夸耀道:“这在关键时候可是保命的东西……”

    听得这话,高安买了两个带回了家。

    铁皮很薄,用刀割开来看,里面的rou很紧实,散发着油,闻上去很香。

    尝了一口,他摇摇头:“太咸了。”

    给几个仆人吃了,结果都说好吃。

    “看来这罐头大有可为啊!”

    捕鲸业的发达,让近海的鲸鱼都不见了踪影,大量的捕鲸船只能远行。

    这个时候,罐头这样保存长久的食物就是必然选择。

    高安越想,越觉得罐头场是个好选择。

    到时候不仅自己可以吃,还可以变卖给其他捕鲸人,赚取他们的钱财。

    随即,他投入了三千块银圆,建造了罐头场,请来了几个制造罐头的老师傅。

    出乎他的意料的是,本来以为铁罐头很贵,但谁知铁的价格竟然只要十文。

    而要知道铁是可以回收的,真实的成本更低。

    海边的鲸鱼rou便宜的很,制成罐头其身价岂不翻倍?

    想干就干。

    高安一通安排,大小的金鱼罐头立马就销售往了山东内地,省城所在的济南府立马就遍布其身影。

    一斤罐头售卖三十文,五斤罐头则是一百文。

    一瞬间,许多人就打着尝鲸鱼rou的噱头,大肆购买。

    紧紧是济南府,在腊月年间,五斤装的就卖去了两万多个,获利一千多块。

    这立马引起了登州府众多大小商人的效仿,短短半个月时间就成了了七八家罐头场。

    有的售往南方,有的则去内地河南、河北等,鲸鱼罐头的大名飞扬开来。

    登州府因为鲸鱼罐头而闯出偌大的名头。

    其大小工场十来个,雇佣了上千名闲汉为长工,不断地消化着鲸鱼rou,同时还加上了其他鱼rou。

    甚至因为市场太大,不得不用其他鱼假冒鲸鱼rou,赚取大钱。

    以至于登州鲸鱼罐头这样的名头,在京城也越发响亮。

    深宫内,朱谊汐略有耳闻。

    锦衣卫指挥使楚玉则满脸严肃:“陛下,罐头本是朝廷的机密所在,如今竟然肆意的被传播出去,这可危险了……”

    “臣愿意——”

    “不用了。”朱谊汐则脸上毫无厌恶,反而露出了一丝欣慰的笑容:“这并非是什么机密的大事,只要弄清了原理,谁就能明白。”

    “况且,罐头这玩意儿利国利民,等到日后有战事的时候,朝廷直接采购就是,省得搭建地方雇佣民工。”

    “民间能够发展起来,倒是出乎我意料!”

    楚玉面色不变,心中倒是无奈。

    这件事可是个好机会,逮住那些商人,起码能捞几万外快来,可惜了。

    “对于文莱国,倒是什么章程?”

    楚玉满心不甘地离去,这时候首辅堵胤锡前来求见。

    这一聊,就是关键的湘国所在——文莱。

    堵胤锡对于文莱的境况颇为了解:“文莱有国民不下百万,而像是海外之民则有十来万左右,都是从元末至今逃往海外求生的百姓。”

    “对于湘国来说是极为有利的,有其相助,文莱指日可平,其不亚于秦国。”

    “那黄氏呢?”朱谊汐点点头,文起了纠结问题。

    黄氏在文莱影响很大,尤其是汉人群体,其待在文莱,天然的就阻碍了王权发展。

    同时,黄氏也是稳定其国内境况的重要臂膀,待在文莱作用极大。

    朱谊汐颇为纠结。

    堵胤锡则直接道:“臣以为,黄氏在文莱较好。”

    “黄氏之威名再高,也比不上陛下亲子,湘王殿下,再加上一旁的齐国,自己水师,其必不敢放肆。

    朱谊汐缓缓点头,对于这番解释倒是合理,但实质上朝廷却站在了成本最低上考虑。

    最低成本的建立湘国,自然是其追求。

    半夜被迫驱车三百里接人,累的一比,天快亮了才刷新,抱歉了兄弟们……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