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世祖_第六十三章割韭菜(求月票)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三章割韭菜(求月票) (第2/2页)

聪明人的,既然皇帝不允许一家多兼,那么他们就自己出钱,让家仆,或者亲戚挂名。

    朱谊汐叹了口气,这真的是完美的钻了漏洞。

    尤其是锦衣卫遍及各县,调查一下哪位盐场的官吏老家买田了,自然就清楚了。

    因为官盐的利润很低。

    “两者结合,从而使得盐税逃离。”

    “陛下,江苏巡抚以下的官吏,已然候立多时了。”

    “是!”

    当然了,他虽然多情,但却不渣。

    而戚秦氏在却不待他置可否,已经扭转腰肢,捧来一个青花小瓷缸,里面是调淡了的蜜水。

    这就意味着小盐商除去打理,运输,竞价等成本,每年最多只能赚两三千块。

    就在这时,锦衣卫忽然大动干戈,查抄了数家盐商,并且直接抓走了数十名贪官,一举震慑了整个江苏官场。

    苏州和松江府,已然是天下第一和第二,是最为富庶的地方。

    “陛下所言甚是!”

    但盐商们为了获得盐引和承包权,就得花钱买。

    例如,在历史上被吹得神乎其神的士绅一体纳粮。

    “啊,是。”宫婢羞红着脸蛋从地上爬起来,拿起手中的牙梳为她继续梳头。

    审美成了流行,他又怎能强制呢?

    怎么可能派官府去sao扰人家女眷,检查有没有缠足吧?

    这不合乎常理。

    牵着戚秦氏的小手,在路上怪异的目光中,俩人并肩而行,宛若一对情侣,畅游瘦西湖,闲适至极。

    这让朱谊汐生出一种无力感。

    但贪婪,却依旧制止不了。

    这世上哪有完美无懈可击的制度?

    他还想着让皇商代替盐商呢,这赚钱就大发了。

    皇帝冷声道:“锦衣卫派人去市面上打听以下,看一看哪位盐场的官吏最有钱。”

    朱谊汐解释道:“这盐商与贪官一样,犹如地上的韭菜,割一茬长一茬,抓之不尽。”

    “朕有点累了,该早点休息了。”

    “其一子,可入国子监。”

    楚玉点头应下。

    后者扭捏起来,她立刻明白了皇帝的意思:“爷,您瞧这景色多美。”

    她自己正抬起手,在轻轻梳理头发,夹袄的袖子落到肘弯,露出雪白一段手腕,腕上一只琉璃翠的镯子,绿得象一汪春水。

    皇帝坐在身边,目光热切,等到梳理完毕,戚秦氏再一次盈盈拜倒,眼眸中都是春水:“陛下等候多时了吧。”

    朱谊汐沉声道:“另外,朕待会写一幅字,你送给盐商们!”

    一夜间倒凤颠鸾,皇帝自然是开心。

    只要百姓们正常就行了。

    这时身边的宫女也帮着动手,逼出盖碗中的茶汁,对上三分之一的蜜水,她接了过来,抽手绢拭净杯沿的茶渍,方始双手捧上。

    王鹤不解道。

    “”查盐商,是为了搞钱,而不是为抄家而抄家。”

    皇帝的权力虽然无限大,但却不能为所欲为。

    对于许多官场上或者士绅来说,这根本就是公开的秘密。

    至于苏南,不提也罢。

    如果真切小心,舍不得花钱的话,那就算了,毕竟难免有错漏。

    所以乾隆不得不让其名存实亡。

    “这笔钱是你们赎罪的。”

    普通的小盐商,最低每年缴纳千块。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感叹了一句扬州,朱谊汐忽然就兴致勃勃起来,盯着戚秦氏的薄唇看了看。

    这时候,他竟然没几分怒气。

    因为人暴富之后,就会忍不住消费,无论是买田买地还是买宅,都是有迹可循的。

    “与其这般,还不如将其当作肥猪,缺钱的时候宰杀一二,岂不美哉?”

    翌日。

    王鹤饮了一杯酒:“此事到此结束,但下不为例,若是还让我知道谁还参与私盐买卖,抄家灭族就在眼前。”

    “陛下,为何不乘胜追击?将所有的盐商一举抄家?臣粗略的估算,两三千万总是有的。”

    就好像我不是药神里面的走私药,与法不合规,但却不得不存在。

    对于后世那些假离婚有什么区别?

    他有心再设新法,但旋即又放下。

    王鹤作为内务府大臣,天然地就与商人交流密切,吃着宴席,他毫不犹豫的伸出一个巴掌:

    “五百万!”

    不过,如今他感觉今夜自己的情感,全部铺在了戚秦氏了。

    一众文武闻言,大吃一惊。

    所以在封建社会,皇帝的消费并不一定能够促进发展,反倒是增加百姓破产。

    满足个人易,而满足天下难。

    但在这瘦西湖,却显得很正常。

    毕竟官盐太贵了。

    一百斤盐的出场价只有两毫钱,也就是两文钱一斤。

    皇帝哼了一声。

    扬州瘦马名满天下,让皇帝见识见识,保不齐就原谅了他们。

    皇帝坐着,目光逐渐严肃。

    运输打理的费用被平摊,私盐的利润是官盐的数倍。

    后世的公务员如果不是金饭碗,退休金和普通人一样,你看谁去?

    皇帝是不是对他们有意见?

    一应人等着急忙慌,聚集在一起。

    “我盐商愿意捐赠十万石粮救济灾民!”

    “盐场,有人偷偷走盐。”

    所以表面上来看盐商四散,但实际上却依旧把握着盐业的主流。

    “灾害如何?”

    自然,就有人走私盐了。

    就像是电视剧中的那样,许多女子穿着男装,在岸边行走,毫不避讳自己男装的事实,其所为的也不过是名义罢了。

    “是!”

    “泄洪渠挖掘后,黄河也不再泛滥了,苏北大安。”

    楚玉低声道:“一开始大小盐商纷纷参加,让盐税大增,但旋即那些大盐商们寻摸到了漏洞,让家眷、亲属、奴仆挂名为盐商,替其经营盐业。”

    刘三爷瞅着众人,咬着牙应下。

    王鹤回到行辕,向皇帝汇报了情况:

    “这些钱,应该是他们三年左右的私盐钱了。”

    江南几省人口持续增加,而盐税却停滞,如此反常的情况,想想就觉得不可能。

    “不过民间倒是听劝,缠足的并不多,毕竟缠足之后就无法干活了。”

    一个翩翩玉公子,就出现在眼前。

    朱谊汐则摆摆手:“不见,朕累了。”

    “这世道,就没有完美的律法。”

    这也能让盐商更好的被割韭菜。

    大明的紧急财路太窄了,国子监生远远不够。

    难道要发债券?

    我根本就没写什么颜色,靠!

加入书签 我的书架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