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赐同进士 (第2/2页)
: 一旁的起居郎下笔如有神。 宦官们则提笔记下,防止遗忘。 说完,皇帝看向二人,双手虚扶,让他们激动不止。 于成龙闻言,心里顿时暖暖的,犹如喝了一杯热茶,从后脑勺到脚后跟都是热乎的。 君臣之间谈论起了修河趣事,一旁的宦官见时间太久,催促了些,皇帝这才进入正题: 「孙江,你建立了大功,不得不上赏,今个就去刑部吧,那里缺一个尚书,虽然与工 部不同,但你也要拿出那股精神气来——」 孙江大喜过望,忙叩首。 一旁的于成龙也受了口谕: 郎中是正五品,而知府是正四品,往年只有京察第一等才会如此,但却很少。 但对于于成龙来说,这个恩典,着实超乎意料。 如果不出意料的话,于成龙一辈子都无法得到京察一等。 因为,于成龙是秀才出身。 他考中了省试,才外放在知县,然后辗转官场多年,五品的郎中就几乎用尽了浑身力气,如今能够当上知府,真可以说是祖坟冒青烟。 见其模样,朱谊汐心头一动。 如今随着天下的安稳,非进士出身的人在官场上很难出头。 进士头衔,就像21世纪的学历一样,升官不看这个,但不能没有。 很显然,对于于成龙来说,以他的能力升官是毫不质疑的,但是前途可以预见了。 这下,于成龙呆住了。 一旁刚刚成为尚书的孙江,也感觉不可思议。 他瞥了一眼这位下属,心中百感交集。 有了这个同进士头衔,对其可谓是如虎添翼,未来成就不可限量。 两人离开了皇宫,一路上无言。 最后,分别时,孙江拱手叹道: 言罢,他嘴里泛苦,一时间尚书的官位都没滋味了,一股嫉妒的情绪直冲大脑。 转过去后,于成龙见之,竟然有一股萧瑟之感。 他晃了晃脑袋,失笑道: 回到工部安排的院落中住下。 翌日,院中的同僚们就起早,赶着去点卯,而于成龙倒是难得休息一番,睡到了日中天。 洗漱一番,家中无有柴火,盐米。根本就无法生火煮饭,索性京城什么也不缺,刚出院落,沿街就有卖饼的,亦或者馄饨的。 主仆叫了两碗混沌。 一碗rou混沌,撒着小蒜叶,粗略一数,竟然有二十来个,半个脑袋大的碗装盛着。 于成龙吃上一口,满嘴的rou香。 伙计轻声说道,虽然语气还是恭敬的,但话里话外都透着一丝骄傲。 于成龙人老成精,哪里看不清他们的做派,但却不怎么在意。 听得此言,于成龙微微一笑,继续吃了起来。 一碗吃尽后,于成龙勉强吃了个半饱,主仆又各添了三个菜饼,才算是齐整。 伙计笑着脸: 这里的大钱,指的是铜圆。 具体的汇率则是,一枚银圆等于十枚银毫等于一百枚铜圆。 一枚铜圆价值十枚铜钱。 换句话来说,主仆二人就是九十文钱。 价格看上去昂贵,但在京城却属于正常价。 朝廷控制的只是粮价,而无论是房租,还是人工,在京城都是无比昂贵的。 就拿普通的苦力来举例, 在崇文门扛包袱,一日能得百文,而在相隔不远的天津,顶多八十文。 在河北保定,更是直降到三五十文。 况且,粮食不贵,但副食品则一如既往的贵,蔬菜、水果、酒rou,都是天下一等一的昂贵。 庞大的百万人口,拥有着旺盛的需求。 刚吃完,一旁伺机而动的报童,背着布袋,拎出一叠报纸: 于成龙洒然一笑。 一旁的仆人则问清了价格,得知十文钱时,心不甘情不愿地舍去: 报童笑着说着,这才蹦跳地离去。 主仆刚想走,一旁的伙计则恭敬道: 于成龙瞥了一眼远走的报童,微微点头。 吃饱后,于成龙又找来间酒楼探听起来,一下午的戏剧视听结束。 傍晚,主仆开始找个澡堂泡澡。 推拿完,伙计则麻溜道: 拒绝了大量的服务后,临行前,主仆二人懵了。 在庞大的京城,他们迷路了。
上一页
目录
下一章